曇花一現皖南金星廠,年產萬噸TNT,今殘垣斷壁,雜草瘋長

2019-06-09     獨家檔案

位於安徽省東至縣香隅鎮南部聯峰村的原金星化工廠,規劃設計廠年產梯恩梯(TNT)1萬噸,是整個上海後方化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星廠職工撤回上海後,舊址被賣掉。

東至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地處皖江段南岸之首,東至由1959年東流、至德兩縣合併組建而得名,是國安徽省重要的印刷、機械、塑料、紡織、建材、化工中心基地。東至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位於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的核心區域,襟江帶湖,生態優美。

香隅鎮位於東至縣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同安慶市望江縣隔江相望,與江西省彭澤縣毗鄰接壤,為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鎮。香隅交通便利,皖贛省際公路貫穿全境,是通往黃山、廬山、九華山、小孤山和龍宮洞旅遊的必經之地。

金星化工廠,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由上海硫酸廠等包建,軍工代號「5305廠」,通訊地址「東至309信箱」,有數千名多職工家屬,是上海「小三線」皖南企業中地理位置最西的企業之一,也是東至縣生產火炸藥的三家主體軍工企業之一。

上海「小三線」建設橫跨原香隅區合鎮、建新、香口三個公社,整個上海後方化工區方圓近三十多公里,創建了紅星、衛星、金星化工廠三個火炸藥廠,以及配套的原料廠、305碼頭和船隊、天山醫院、通訊站、703供電所、683運輸車隊等。

按照規劃設計,金星廠年產梯恩梯(TNT)1萬噸、65%硫酸提濃裝置能力4萬噸、砂鐵件加工能力100噸。

1976年7月,上海後方管理處改名為「上海市後方化學工業公司」,主管上海市後方化工區。

當地政府對上海「小三線」的工作非常支持,劃撥1500畝土地,建「小三線」職工家屬農場「化工五七農場」。作為回報,上海市化工局撥款10萬元協助東至縣建一座排灌站。

後來,金星廠所需鋼材無法解決,化工區的兩路電源供電極不正常,電壓不穩,經常發生停電,造成事故多起,損失很大。

1975年9月,金星廠完成全部土建,部分車間試車,年內進行設備安裝。但困難是缺少技術骨幹,經上海市化工局請求,五機部向其調配67名有實際經驗的技術幹部和工人。

後來,金星廠已基本建成並水汽聯動試車,1980年國家壓縮國防項目,金星廠雖基本建成卻未開工試車,而停建緩建,隨後撤建。

1988年10月,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上海後方化工區直接移交給東至縣,固定資產凈值6800萬元。

接收上海後方化工區後,東至縣政府為重新開發新注入資金2720萬元,啟用原固定資產3200萬元,職工有上千人。根據各廠的實際情況,進行妥善處理。

金星廠撤走後,廠由於設備老化,損耗相當高,改造起來得不償失,後來被賣掉。如今,部分建築成殘垣斷壁,鐵門銹跡斑斑,周圍雜草瘋長。(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9N_WsBmyVoG_1ZUS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