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能聽到厚德載物這個詞。
這裡的「物」,包含的範圍很廣泛,既包括了錢財、房子、汽車,又包含了健康、長壽、子孫等等。可以說,一個人在世間所希求的一切「美好」,都是「物」的範疇。
把厚德載物進行簡單的變化,就能得到這樣一個「公式」:厚德,才能「後得」,據此,我們也能有一些其他的推論。比如:
如果「無物」,就知道是「無德」引起的;如果「厚物」,就知道必然是因為有厚德。
你說它是因果規則也好,說它是能量守恆也罷,因為它們之間本就是相通的。
1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很多人的認知,這種說法說它正確也不正確。因為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天上是會掉餡餅的。
這個條件,就是一個人的「德」,比「得」高。
具備了這個條件,就會有一個現象發生:即便你並不想要某些「物」,它們也會從天而降,並且你也無法拒絕它們。
在《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福建莆田縣的林家,祖上有位老太太好行善,常做饅頭施捨給窮人。只要別人向她要,她就給,從不厭煩。有位道士,每天早晨都來要六七個饅頭,老太太天天都給,三年如一日,道士才相信她是誠心行善。
對老太太說道:「我吃了你三年的饅頭,怎麼報答你呢?你家後面有一塊好地,你如果百年之後就葬在那裡,你的子孫當官的會有一升芝麻那麼多。」
老太太死後,她兒子就把她葬在道士所指的地方。果然是世代子孫昌盛。
故事中的老太太,並沒有想得到什麼,只是因為每天積攢的「德」都有很多,到了一定的量,天上就掉下了餡餅。
如果相反,「得」比「德」高了會產生什麼現象?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這個人就會無法抗拒地失去。
比如:有很多人,剛剛有了錢,很快就得了重病,看病花的錢遠比掙得要多很多,有的人剛剛有一些積蓄,很快就會有花錢的地方,讓這個錢留不住。
宇宙是一個平衡的能量場,萬事萬物都會自動恢復該有的平衡。德厚的,老天會補給你,德薄的,老天會把你不該得的都拿走,這是天道,誰也無法干預。
正如傳統文化語音工程負責人、經典念誦人李罕所說:金錢是一種能量,有智慧的人會將多餘的主動奉獻給社會和世界,這樣「得」和「德」的天秤就會平衡。
2
行善讓你快樂
《法句經》中說:「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大善是積累而來的,不要以為撿一個垃圾,節約一張紙是一個小善,覺得無所謂。
一個人會有多大福報,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除了有福報,我們在做這些善事的時候,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當行善變多後,你會慢慢養成習慣,就會發現,那不僅是善,那是一件快樂的事。
3
三種方法積善德
第一個方法叫:種福田。
第一個叫報恩福田,又稱「恩田」;第二個叫做功德福田,又稱「敬田」;第三個叫做慈悲福田,又稱「悲田」。
「田」的意思就是能夠生長,當我們把種子放下去後,種子能夠獲得營養生長,所以我們稱為福田,田裡能長出福。
報恩就是報父母的恩;功德福田就是去隨喜和弘揚聖賢的智慧,感恩和禮敬聖者的智慧;慈悲的福田,就是去關懷。
第二個方法叫做:報四恩。
第一個是父母的恩;第二個是師長的恩;第三個是國家的恩;第四個是眾生的恩。
通過報恩,我們可以獲得能量,可以積累福德。我們要透過報恩,去獲取能量,再用這份能量去祝福別人。
第三個方法叫做:行十善。
身方面有三種、口方面有四種、意方面有三種。
「身三」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就是: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三」就是:不貪、不嗔、不痴。
人生為什麼會不幸福?
根本就在於我們有六種根本的煩惱,即佛家所說的「貪嗔痴慢疑」。當我們把這六種根本煩惱減輕後,人就會幸福。
4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一直善良下去,只問自心,不問得失。你付出了善良,或許不會馬上回報,但一定會在另外的空間節點,得以彌補。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善良,是一種宇宙間最究竟、最智慧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5619ca487b802366f9748cf771b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