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迎來重磅人事變動。10月22日,中國人保公告表示,丁向群任公司黨委書記。丁向群曾長期從事金融工作,擁有保險業高管工作經驗。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丁向群不僅是中國人保歷史上首位女性一把手,更是目前我國所有中央金融企業中唯一的女性一把手。她的加入意味著中國人保在領導班子多元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下一步大機率會擔任中國人保董事長一職,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對公司的文化和管理風格產生積極影響。
丁向群任黨委書記
中國人保網站消息,10月22日上午,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中國人保幹部會議,宣布中央決定:丁向群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
簡歷顯示,丁向群,1965年6月生,江蘇淮安人,中國人民大學貨幣銀行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從保險從業經歷來看,丁向群在2013年1月—2013年5月期間,曾擔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2013年5月—2015年7月,擔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隨後的兩年時間,丁向群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2017年6月,丁向群由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任上履新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負責國土資源、住建、投促、金融等方面工作。在廣西任職一年多後,丁向群於2018年9月跨省履新,出任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金融機構治理研究室主任郝臣分析表示,丁向群擁有豐富且深厚的金融業從業經驗,橫跨銀行和保險業等領域,這為她積累了豐富的金融知識和管理經驗。
郝臣進一步表示,在金融業混業經營發展的大趨勢下,丁向群的到來將會推動中國人保在財產險和人身險領域的轉型升級,她可能會更加注重客戶體驗和風險管理,為集團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同時,她在地方政府的工作經驗,能更好地理解和響應國家政策導向,有助於加強中國人保與政府項目的合作,為中國人保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此外,相信在丁向群的領導下,中國人保有望在保持業績穩健增長的同時,推動其公司治理結構與機制的完善,充分踐行ESG理念,實現治理的升級,開啟中國人保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丁向群在金融行業的長期從業經驗可以為中國人保帶來諸多益處。」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也表示,丁向群曾在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機構任職,熟悉金融產品的設計、銷售以及風險管理等多個環節。在她的領導下,中國人保有望在鞏固現有業務優勢的基礎上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同時,利用她的政府工作經驗,加強公司在社會治理等領域保險服務的參與度,提升公司的社會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她力量」或注入新風格
此次丁向群接替的,是上任不到一年半時間的王廷科。作為一位「老將」,王廷科的「作別」同樣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9月6日,中國人保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收到王廷科的辭呈,因工作需要,辭去執行董事、董事長及戰略與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當前,根據中國人保官網披露的高管信息,該集團領導包括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趙鵬,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總裁兼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李祝用,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總裁肖建友,黨委委員、副總裁於澤,黨委委員、副總裁才智偉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人事變動標誌著中國人保即將開啟的新篇章,預示著企業領導層多元化及未來戰略、管理風格的潛在變革。
「丁向群被任命為中國人保的黨委書記,具有重要意義。」郝臣表示,一方面,這不僅是中國人保歷史上的首位女性一把手,更是目前我國所有中央金融企業中唯一的女性一把手,彰顯出我國在大型金融機構領導人員選拔上的決斷力與唯才是舉的原則;另一方面,這也代表著公司在領導班子多元化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丁向群大機率在履行董事會、監管和工商等手續之後會擔任中國人保的董事長,一個多元化的董事會屆時將會組建起來,因此丁向群的任命更預示著中國人保未來在公司戰略和管理風格上的潛在變化。
據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中國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專題報告》統計,2014—2023的十年間我國上市公司中有女性董事的公司數量和占比持續上升,董事會女性董事人數由平均1.11人/家增長至1.46人/家,比例由10.22%增長至17.91%。其中董事長為女性的公司由96家增長至349家,占比由3.89%增長至6.9%。
前三季度業績報喜
中國人保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歷經70多年發展,現已成為綜合性保險金融集團。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資產、中誠信託、人保健康、人保養老等12家子公司及成員公司,業務範圍覆蓋財產險、人身險、再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科技等領域。
該公司繼2012年12月7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完成H股上市後,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人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登陸A股市場。
業績層面,10月15日,中國人保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該公司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338.3億—379.3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3.27億—174.28億元,同比增長65%—85%。
對於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中國人保稱,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風險防控有力有效,降本增效成果顯著。集團在夯實經營基礎的同時,疊加資本市場回暖影響,總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
劉春生分析表示,中國人保前三季度業績預增釋放出積極信號。一是表明公司業務轉型和結構優化策略取得成效。公司在業務經營過程中能夠把握市場需求,通過優化業務結構實現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二是反映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較強,在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有效防控風險,保證了公司經營的穩定性。三是總投資收益大幅增長說明公司在投資領域的策略較為成功,能夠把握資本市場回暖的機遇,這也顯示公司資產配置能力良好。
從保險業發展層面,新的頂層設計於近期出爐,對我國保險業未來5—10年左右的發展進行系統部署。9月11日,國務院對外發布《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被業內稱為保險業新「國十條」,這是繼2006年、2014年之後,國家層面又一次對保險業發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釋放了進一步推動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
保險業新「國十條」的發布,為險企指明了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中國人保在內的頭部險企而言,可以利用其廣泛的業務範圍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保險業新國十條發布後,中國人保作為頭部險企,自身業務範圍廣是其優勢。在社會層面保險意識提升的大環境下,憑藉廣泛的業務範圍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組合。」劉春生表示。
產壽業務機遇不斷
回顧上半年的整體業績表現,今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87億元,同比增長14.1%;保險服務收入2616.29億元,同比增長6%。
作為財險「一哥」,今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子公司人保財險實現承保利潤76.2億元,凈利潤174.57億元。
綜合成本率包括賠付率和費用率,是衡量產險業盈利能力強弱的主要標準,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產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綜合成本率為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為96.8%,在財險「老三家」中最低。
具體到財險公司核心的車險業務來看,上半年,人保財險車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1451.57億元,同比增長5.3%;綜合成本率為96.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人保財險近年來加大對非車險業務的布局,上半年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26.32億元,同比增長4.6%。整體來看,人保財險在其非車險業務占比達到了55%。
對於財險公司而言,頭部險企對於綜合成本率的控制一度令中小公司難以望其項背。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欲控制並降低綜合成本率,財險公司需要採取加強風險評估和定價能力、提高理賠效率、控制運營成本等措施。以人保財險為例,該公司可以通過自身技術創新,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來對風險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進行賦能,從而降低賠付成本。
壽險業務層面,今年上半年,人保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微增的情況下,凈利潤較去年同期的34.11億元大漲191.12%,為99.3億元;實現半年新業務價值39.35億元,同比增長91%。
對於壽險業務增長,人保壽險總裁肖建友在2024年度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一是因為公司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主動降本增效,通過銀保渠道積極落實報行合一、壓降費用支出等舉措,有效降低負債成本;二是因為公司把握資本市場的機遇,今年二季度,投資業績在增加。
「在人身險業務方面,人保壽險的增長潛力主要體現在市場需求以及發揮自身優勢等方面。」柏文喜表示,首先,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為人保壽險在內的壽險公司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其次,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壽險產品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對於人保壽險而言,可以通過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如開發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產品,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來吸引和留住客戶,以推動業務的持續增長。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