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解紛」創新模式,萬里「心防工程」平安「前哨」顯成效

2024-01-07     新聞晨報

原標題:「解憂+解紛」創新模式,萬里「心防工程」平安「前哨」顯成效

「解憂+解紛」創新模式,萬里「心防工程」平安「前哨」顯成效

「心防工程」是萬里街道在不斷探索大型居住社區和創新社會治理道路上,聚焦「防源頭、治未病」,於2020年率先把心理學引入矛盾化解工作,探索出的一條以「解憂解紛」工作法築就社會風險自我防範機制的基層治理「新路子」。平台以「解心結、順心氣、促團結」為抓手,有效排查、識別可能引發風險的特殊人群,並從心理疏導、心理矯治入手提前干預,實現「治身和治心相統一」。

01

「心防工程」·啟航

萬里街道是上海市政府規劃新建的跨世紀大型示範居住區,也是上海最年輕的街道之一。居民類型不僅有原住民,也有大量新上海人,包括網絡主播、快遞小哥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呈現出人口類型多、需求多元化的新特點。街道黨工委和相關科室在調研分析和具體實踐後發現,多元矛盾雖然複雜多樣,但在矛盾調處中融入「心防」元素,「解憂」與「解紛」同向發力,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02

「心防工程」·成長

自2020年6月以來,「心防工程」從最開始的項目雛形,到如今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並逐漸在街頭巷尾廣為人知,主要依靠的是一支強有力的隊伍、一張不斷織密的網絡和一批特色服務陣地。

「心防」隊伍不斷壯大

作為萬里街道的一大特色品牌——「萬里無憂·心理健康互助大聯盟」(以下簡稱「大聯盟」)由9個職能部門、3個專業中心、8家自治組織和5家社會力量組建而成,堅持每月召開「心防」例會,以「專業(心理老師和精衛中心工作人員)、兼職(學校老師)、志願(第二梯隊和樓組長)」三支隊伍為主力,對轄區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定期分析、研判、調處和化解,並形成階段性、季節性、特殊性工作總結。同時,針對轄區不同人群,開展心理科普講座和心理賦能等相關活動,不斷提高居民心理防禦能力和水平,打通心理服務的「最後一米」。截至目前,街道依託「心防」服務骨幹隊伍,共計舉辦心理宣傳活動120餘場。

「心防」網絡不斷延伸

萬里街道立足「大數據+鐵腳板」,不斷織密街道、片區、居民區、家庭四級服務網絡。線下將「心防工程」與「走四百」、平安志願服務等工作緊密結合,對矛盾問題做到及時發現、跟進並進行前端干預;線上依託「一網統管綜治平台」,歸集信訪、110警情、12345熱線等多渠道數據信息,有效排查、發現需重點關注對象。同時,依託「大聯盟」協同機制,精準派單、責任到人、跟蹤督辦,全方位構建起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體」治安防控網,形成全民自覺預防、主動調解的的基層「心防」共治網絡。

「心防」陣地不斷融合

萬里街道注重人文環境的營造,一方面積極打造立體化「心防」建設,在轄區15個居委設立「解憂站點」,在3大片區成立「解憂驛站」,並相繼推出「心語空間工作室」、業委會工作協會等特色項目。同時,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合作,積極打造全市首家「心防」知識普及與體驗互動相結合、「心防」技能培訓與心理諮詢需求相結合的全民「心防」科普館;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心防」體系與「靠譜解紛中心」深度融合,用好「大聯盟」陣地,分類分級巧解社會反響強烈的民生類矛盾糾紛。權益型矛盾由「靠譜解紛中心」介入、心理型矛盾由「心防工程」平台介入,復合型矛盾採取「共同會診」的方式,實現「解紛」先「解憂」、「治人」先「治心」。

03

「心防工程」·收穫

經過3年多的努力,萬里街道「心防工程」特色品牌連續2年以優秀案例參加普陀區市域治理論壇並交流發言。

社區矛盾發生總數較2020年同比下降52%,重複信訪率同比下降57%,「民轉刑」「民轉訪」案件逐年下降,矛盾一次性化解率上升40%,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逐年上升,「解憂+解紛」的創新模式在基層治理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來源:上海普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8ea086b8c099c9e43b5c1acad3108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