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2個月到春節,這三樣東西或漲價,百姓提前準備好

2022-02-28   生活幸福

原標題:還有2個月到春節,這三樣東西或漲價,百姓提前準備好

引言:

每逢佳節,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美食基因又會開始覺醒,家家戶戶都在開始準備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在佳節準備豐盛的宴席,自然少不了得去市場採購,然而大家也都看見了,物價上漲的太厲害。

大家最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還有兩個月的樣子就過年了,得置辦點貨物了,可一進超市就發現,不管買什麼這個價格都比平時貴了起來。我們再度回想起去年這個時候,豬肉價格飛漲的日子。為什麼我們的物價總是陰晴不定的呢?這得要從全球經濟一體化說起,因為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增加,各國形成了完整的貿易,一些國家依靠出口原材料,一些國家負責進口加工再出口。好處就是大家都享受到了成果,能夠足不出門買到世界各地的貨物,壞處就是,只要一個國家出現供應斷裂,全部都要跟著被影響。

2020年全球爆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些國家處理不當導致疾病蔓延,全球經濟受到影響,其中就有糧食進出口。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挽救自己的經濟,不顧全球形勢,大量印刷美元,導致通貨膨脹。因為美國在經濟上的影響力,它通貨膨脹連帶著全球跟著一起遭殃,各國物價都在上漲。其中漲價最明顯的石油等能源貨物,可以說一切物價上漲的源頭都來自能源上漲,因為這代表交通運輸費用會增加。我國的能源多以進口為主,因此受到了波及,一些東西也開始漲價。

既然漲價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那麼容易降下來的,我們可以做好合理的購買規劃,避開漲價最瘋狂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價格還比較合理的時候,適當囤積一點,用於後面的使用。但是,怎麼囤?應該囤什麼?哪些東西值得囤?成為了大部分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們的生活經驗比較匱乏。如果我吞了一批商品,但是它沒有漲價然而降價了,那豈不是很虧嗎?為此專家支招,還有2個月到春節,這三樣東西或漲價,百姓提前準備好。

第一類商品就是糧食,這不是說過年了就會陷入糧食危機,而是糧食在過年期間的需求量會大大增加,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眾所周知,我們過年的時候,都會吃餃子,尤其是北方地區,無餃子不成席,西北地區還有做花饃的習俗。這就意味著過年期間,以麵粉為首的糧食會出現漲價。那有人會說我吃大米,這個不管過不過年南方人都吃,應該不會在過年的時候漲得太離譜吧。這話說的,南方也有過年做年糕的習俗,各種米的需求也會上升,漲價是跑不掉的。

因此趁著過年前囤一些糧食,不過應該注意的是,我們購買糧食的時候應該計算好自己在過年期間的所需量。糧食雖然易於保存,並不代表可以放很久,如果裡面出現了霉變而人不知情吃掉的話,黃曲黴素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第二類商品是比第一類糧食還要容易變質的蔬菜和肉類。有人會問,肉類和蔬菜不是屬於生鮮嗎?這也能囤積?蔬菜也分很多種,容易保存的,和很容易壞的,我們當時選擇能夠囤的。比如土豆白菜,一些容易壞的青菜,可以製作成腌菜保存。肉類的話,肯定不能買大量鮮肉然後放冰櫃里,一般來說,我國一些地區會有製作香腸臘肉的習俗,所以他們可以利用鹽來儲存肉。這樣做可以滿足過年期間大部分肉類的保障,如果需要吃鮮肉,只需要買少量即可。

第三類商品與食用無關,但事關糧食生產,這就是農資產品,如種子、農藥、化肥等。春節過後,南方地區就要開始進入春耕階段了,這個時候農貿市場上與耕作有關的商品都會漲價。農具那些基本上不會年年置辦,但種子和肥料這些得年年更換,所以在春節之前,一些農資產品商家會把這一年沒有賣完的貨物處理掉,來年上新貨物。所以有需要的農戶可以在年末進購一批農資產品。

結語:

在春節之前還有一個節日元旦,總的來看物價在這段時間很難出現回落,我們得做好這兩個月物價高的打算。不過囤貨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不是為了將上半年或者這一年的需求量一次性滿足,所以在囤的時候得考慮自身的情況,不要大量囤積這些要吃進肚子裡的物品。如果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儲存的食物出現了變質現象,這個時候就不要心疼錢了,趕緊處理掉,不然吃下去,受到傷害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另外,囤農資商品的農民朋友應該注意,像農藥這一類的商品做好放在一個固定不容易被碰到的地方,防止家裡的小孩接觸到,也不容易污染種子和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