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將如何影響西安?

2023-05-17   延安發布

原標題: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將如何影響西安?

5月13日及18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將陸續開通西安—烏魯木齊—阿什哈巴德(土庫曼首都)、西安—烏魯木齊—杜尚別(塔吉克首都)2條中亞航線。

屆時,西安將實現對中亞「五國六城」的通航全覆蓋,西安也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亞五國的城市,西安與中亞地區的航線網絡通達性,與中亞地區的對外連結密切程度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伴隨著這兩條航線開通,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將於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舉行。這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

西安永寧門迎賓禮(資料照片)。

這場「含金量」極高的國際會議,為何能夠落子西安,未來又將對西安帶來哪些影響?

西安的綜合實力是峰會選址的首選條件。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是對西安人文經濟、城市治理、社會治安等方面全方位的肯定。

從地緣來看,西安是國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區龍頭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西北地區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歷史上,西安已經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絲綢之路」被張騫打通,中原和西域從此互通往來。

近年來,西安更是面臨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承擔著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20多項國家級創新改革試點任務,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服務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再次被高度重視並取得一系列成就:

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落地西安,全國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班列從西安駛出,「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台全面運營,中歐班列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行,長安號2022年全年開行4639列、增長20.8%,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哈薩克總領事館落地西安……

在文化資源方面,西安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強大競爭力,「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門旅行目的地城市,「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最佳創新成果,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世界文化旅遊大會、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增加了西安市向西開放的「朋友圈」……

夜幕下的西安大唐不夜城。 西安市曲江新區供圖

外國記者探訪「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記者 吳超攝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西安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共接待遊客1330.5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7.4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19.23%、29.59%,集中展示了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交融碰撞出的古都魅力。

今年年初,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全國第四個獲批建設「雙中心」的城市,標誌著西安科技創新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雙中心」的獲批,不沿邊、不靠海的西安,在新的機遇下,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大的發展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戰略,全面吹響城市「北跨」發展「集結號」,制定實施《西安市「北跨」發展行動方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項目布局向「北跨」聚集,西安的城市體量將進一步大幅提升,有效促進西安都市圈、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高質量發展,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參與國際競爭的功能和使命。

西安市奧體中心。 西安市國際港務區供圖

4月27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四次會晤在西安舉辦。根據外交部發布的《中國—中亞外長第四次會晤新聞公報》,本次峰會有十四項議題,在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合作等方面對西安影響巨大。

比如,「各方指出,互聯互通是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的優先方向,將全面落實《關於深化中國—中亞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打造公路、鐵路、航空、口岸等為一體的立體化、綜合性互聯互通網絡,為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戶和交通樞紐,在與中亞各國實現「互聯互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滻灞一隅。 西安市滻灞生態區供圖

還有一條專門提到「各方支持陝西省同中亞國家地方深化交流,實施更多經貿、能源、科技、農業、人文等領域合作項目」,西安作為陝西省會,在文旅、新能源和硬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將進一步彰顯。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未來,西安將和中亞各國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探索更加廣闊的全方位互利合作空間。

(記者 吳超 吳德鋒)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