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10年新高!它卻拖後腿

2024-01-18     青眼

原標題:創10年新高!它卻拖後腿

「修煉內功」

9月325.7億元,同比+1.6%;

10月317.4億元,同比+1.1%;

11月548.5億元,同比-3.5%。

在經歷了連續3個月微增和下滑後,2023年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終於迎來了近10%的同比增長,一掃此前陰霾。然而,從全年市場表現情況來看,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卻並沒有跑贏社會消費品和全國GDP的大盤。那麼,今年行業將何去何從?

12月+9.4%,零售總額僅回到3年前水平

今日(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發布。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經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6.0582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今日還公布了2023年1-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為47149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2%。其中,2023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50億元,同比增長7.4%。

具體到化妝品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為323億元,同比增長9.7%,環比上月(548.5億元)則下降了41.1%。不過,對於化妝品行業而言,每年的11月有雙11大促,因此12月的數據環比下降也屬於正常情況。

回顧去年全年化妝品零售總額的趨勢走向,可以發現,去年同比增速最高的兩個月份為4月和5月,分別是24.3%、11.7%,這兩個月的零售總額分別為276.2億元和329.8億元。而7月和11月則是全年中錄得負增長的兩個月,同比下滑分別為4.1%、3.5%。其餘月份則均保持著個位數的增長,這其中除3月、8月和12月的增速超過了9%外,其餘月份的增速均未超過5%。整體呈現較為波動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23年12月的增速較為可觀,但這也與上一年(2022年)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的數值較低有一定關係。青眼梳理近10年來12月的化妝品零售總額發現,其中2022年12月是唯一錄得負增長的年份,且下降幅度高達19.3%。可以看到的是,2023年12月在2022年的基礎上實現了9.5%的增長,並不能代表明顯的回暖跡象。

而從歷年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的絕對數值上來看,2023年12月323億元的零售總額也僅僅是回到了與2020年12月(324.2億元)差不多的水平,甚至還不及2021年12月(341.4億元)。因此,有行業人士認為,「12月看似有較高的增長,實則只是一個假象而已。」

2023年賣了4142億元,增速「拖後腿」

另值得關注的是,雖從單月上來看,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幅超過了社會消費品(7.4%)。但從全年來看,今年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卻「拖了後腿」。

具體來看,2023年1-12月,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4142億元,同比增長5.1%,這一數值明顯低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7.2%的整體增速,同時,也不及全國5.2%的GDP增速。

有資深行業人士稱,這幾乎是近10年來,化妝品全年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首次落後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點令人唏噓。」

不過,就化妝品行業自身的發展趨勢來看,整體依舊是向好的趨勢。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化妝品的零售總額來看,除2022年錄得了4.5%的負增長外,其餘年份均保持著穩步增長的勢態,且2023年的化妝品零售總額為10年新高。

然而,從增速上來看,在實現了正向同比增長的9個年份里,2023年的增速卻是最低的,僅有5.1%。其餘8個年份的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且在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這四個年份里還實現了10%(含)以上的增長。由此也可以看出,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開始有所放緩。

「穩住就是贏了」

2023年是疫情後恢復的第一年,各行業的年終「成績單」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行業的發展韌性。就化妝品行業而言,「難」幾乎成為去年整個行業的底色。

去年,全行業可謂是破產潮、註銷潮接連不斷。據青眼近期的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43家化妝品企業走向破產,其中還不乏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牌企業(詳見青眼文章《今年,40餘家企業走向破產!》)。此外,根據多個省份的監管層發布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註銷公告顯示,還有150家企業註銷了《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其中廣東省註銷數量最多,達到88家。

並且部分資深人士還表示,「今年,行業破產倒閉潮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由此可見,行業寒冬仍未過去。在這一背景之下,不少行業人士紛紛表示,「穩中求進」是今年企業的關鍵詞,甚至還有人稱,「穩住就是贏了」。

不過,行業中也不乏一些「尖子生」選手,仍十分看好今年的發展勢頭。近日,上海某頭部工廠的負責人即向青眼透露,「今年一季度,公司新建的總部&研發大樓就要奠基了,我們今年的業績有望增長30%。」此外,廣州不少工廠的負責人也表示,今後將專注某一細分領域,不求「大而全」了,轉做「小而精」的業務。此外,不少品牌方也在不斷加碼研發領域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不少法規人士認為,「明年完整版安評的政策是否會如期落地,也關係著行業的整體發展。如果按規定期限執行,估計屆時又會有一批企業撐不下去。」據青眼了解的情況,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正在積極準備完整版安評的資料,廣州一原料公司即表示,「公司70%的原料已做了安評」。

有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當市場行情普遍不好的時候,修煉企業/品牌自身的內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沉澱和蓄力。一旦當市場行情回暖時,再奮力一搏,才有希望把失去的找補回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8548771df6c3c7f7321ef8424763d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