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詞下的峨眉山,你了解多少?

2023-04-16   峨眉山景區

原標題:蘇東坡詩詞下的峨眉山,你了解多少?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

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慧慧/攝

蘇軾對峨眉山情有獨鍾

感情至深,峨眉山在其眾多詩詞中多有提及

他對峨眉山秀麗的景色、氣候、環境非常熟悉

如《寄黎眉州》:

「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形象生動地描寫峨眉山雨後山色蒼翠的景象

龐尼西/攝

又如《送運判朱朝奉入蜀》中的

「靄靄青城雲,娟娟峨嵋月」

對峨眉山的月景心馳神往

又如《雪齋》中的

「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風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

從中可以看出,蘇軾對峨眉山的氣候環境

也是十分了解的

劉睿/攝

一起來欣賞

大文豪蘇軾詩詞下的峨眉山吧~

寄黎眉州

蘇軾

膠西高處望西川,應在孤雲落照邊。

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

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

這首詩是蘇軾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在密州任上寄贈黎鍄的。黎鍄,字希聲,四川渠江人,煕寧八年,他以尚書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稱「黎眉州」。

龐尼西/攝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

蘇軾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

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

明年採藥天台去,更欲題詩滿浙東。

【注釋】秀州:今浙江秀水。報本禪院:唐時所建,宋時改為本覺寺。熙寧五年末,作者過此。寺僧文長老方丈是作者的同鄉,故稱「鄉僧」;詩中第三句的「蜀叟」,也指這位方丈。

袁學方/攝

送運判朱朝奉入蜀

蘇軾

靄靄青城雲,娟娟峨嵋月。

隨我西北來,照我光不滅。

我在塵土中,白雲呼我歸。

我游江湖上,明月濕我衣。

岷峨天一方,雲月在我側。

謂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夢尋西南路,默數長短亭。

似聞嘉陵江,跳波吹枕屏。

送君無一物,清江飲君馬。

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馬下。

不用驚走藏,使者我友生。

聽訟如家人,細說為汝評。

若逢山中友,問我歸何日。

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郭星/攝

送楊孟容

蘇軾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

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

我留侍玉坐,弱步欹豐扛。

後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龐。

殷勤與問訊,愛惜霜眉厖。

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郭星/攝

法惠寺橫翠閣

蘇軾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折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台。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注釋】法惠寺:故址在杭州清波門外,舊名興慶寺,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吳山:一名胥山,以舊時山上有伍子胥祠而得名,又叫城隍山,在今杭州市西南。故態:本來的姿態。簾額:門窗上掛的帘子,懸在上端,有如人的額頭。人言秋悲:宋玉曾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平湖:指西湖。濯錦江,即錦水,一名岷江。峨眉:即峨眉山。蘇軾從西湖和吳山聯想到故鄉的錦江和峨嵋山。

郭星/攝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蘇軾

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

不畫長林與巨植,

獨畫峨眉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之孤松。

崖崩澗絕可望不可到,孤煙落日相溟濛。

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有天工。

我恐畢宏韋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爛心難窮。

神機巧思無所發,化為煙霏淪石中。

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於詩人同。

願公作詩慰不遇,無使二子含憤泣幽宮。

【注釋】歐陽少師:指歐陽修。遺(wèi):贈送。溟濛:模糊不清的樣子。畢宏、韋偃,皆唐代名畫家,擅長畫松。虢(guó):在今河南盧氏縣,石屏的產地。幽宮:冥間。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京出任杭州通判。赴杭途中,路過穎州謁見歐陽修,觀賞了石屏,應歐陽修之命作此詩。

郭星/攝

雪齋

——杭僧法言,作雪山於齋中

蘇軾

君不見,

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風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

紛紛市人爭奪中,誰信言公似贊公。

人間熱惱無處洗,故向西齋作雪峰。

我夢扁舟適吳越,長廊靜院燈如月。

開門不見人與牛,惟見空庭滿山雪。

送賈訥倅眉

蘇軾

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

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鹿頭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我老不堪歌樂職,後生試覓子淵才。

【注釋】詩共二首,此其一。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蘇軾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調回京師。一年之間,三遷要職,當上翰林學士。賈訥這時出任眉州通判,任眉州副知州。宋制,通判皆為副知州。悴:副職。

白水寺

蘇軾

但得身閒便是仙,眼前黑白漫紛然。

請君試向岩中坐,一日真如五百年。

圖源:峨眉山景區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蘇軾

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

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樽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

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郭星/攝

滿庭芳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注釋】這首詞抒寫對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對黃州鄰里父老的惜別之情。雪堂:蘇軾在黃州的居所名,位於長江邊上。岷峨:四川的岷山與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鄉。

郭星/攝

河滿子

密州寄益守馮當世

蘇軾

見說岷峨悽愴,旋聞江漢澄清。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

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唱著子淵新曲,應須分外含情。

【注釋】本篇作於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秋,是一首祝捷詞。當時成都太守馮京平定了茂州少數民族的叛亂。岷峨:岷山、峨眉山。

-END-

來源/峨眉山博物館

推薦閱讀

峨眉山的杜鵑花,開了!

我在峨眉山,見證了最美佛光

妙哉,妙哉!峨眉山中這座皇家寺院,讓你將春天盡攬入懷

「在看」的瘦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