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回應「保安要求外賣員下跪」,騎手進小區誰說了算|第2眼

2024-08-13   羊城派

昨日,一則「外賣員被保安攔下後下跪」的消息在網絡發酵,引發關注。今日(8月13日)凌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官方微博發布警情通報稱,對涉事人員依法開展調查,後續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近年來,外賣員與保安摩擦衝突的消息時有發生,這份「仇怨」從何而來?外賣騎手進小區,誰說了算?隨著外賣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外賣騎手進小區後衍生的出行、治安等問題成為社會治理新焦點,多地探索創新也展現出城市治理的智慧與溫度。

外賣員被保安阻攔後下跪

多方最新回應

此次引髮網絡關注的「外賣員下跪」事件發生在8月12日中午,有網友爆料稱,杭州綠城西溪世紀中心一名保安與外賣騎手發生衝突,疑似保安要求外賣騎手下跪。多段視頻顯示,12日下午,杭州綠城西溪世紀中心附近,一些外賣騎手要求物業「道歉」。

據警方通報,外賣騎手王某某在西溪世紀中心園區送外賣過程中將欄杆踩歪,被園區保安攔下,該外賣員因擔心影響其他訂單派送遂下跪,後引發現場人員聚集。屬地派出所接警後立即出警赴現場處置,對涉事人員依法開展調查,後續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當天傍晚美團和餓了麼暫停了西溪世紀中心附近的外賣服務,定位在西溪世紀中心後頁面顯示「 您當前定位所在區域暫時無法提供配送服務」。

8月13日凌晨,美團回應稱,在事件全程里公司未對任何騎手採取封號、限制接單等不利於騎手的負面舉措。針對製造、傳播謠言的帳號及背後推手,公司已採取法律措施。

美團方面透露,衝突發生後,美團第一時間派遣專員前往現場協助騎手小哥處理衝突,並為其向物業支付了圍欄維修費用。目前,相關騎手夥伴已安全返回。對於此次衝突中騎手可能遭遇的不公正對待問題,美團將根據騎手小哥的訴求提供各類相應援助。

據接近餓了麼的人士回應,餓了麼並沒有對外賣員進行封號,只是當天下午趕緊把騎手都召回來先正常送單工作。

摩擦衝突時有發生

外賣員與保安,什麼仇什麼怨?

近年來,外賣員與保安發生衝突事件時有發生,有的甚至登上熱搜榜引發廣泛關注。

7月23日,武漢一外賣小哥被小區保安鎖腳相關視頻在網絡發酵,視頻中,一名穿著外賣騎手服裝的男子左腳腳踝被一個有長柄的工具夾住,而這個工具握在一名穿著疑似保安制服的男子手中。視頻拍攝者疑似也是一名外賣小哥,看到這一情況後,他氣憤地詢問那名疑似保安的男子為何這樣做,那名男子稱「他闖崗啊」。

今年5月15日,遼寧海城一小區一名外賣員持刀將小區保安捅傷,報道稱因小區有門禁,該外賣員在進小區送餐時與保安發生口角。

一方想給用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一方想維持安全有序的小區環境,矛盾糾紛就此產生,嚴重者甚至引發極端惡性的案件。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外賣員能否進入小區?

從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外賣員與保安發生衝突,大多與騎手進入小區引發的系列問題相關。隨著外賣行業的迅速發展和用戶的體驗需求不斷提升,相關問題接踵而至:外賣騎手能否進入小區?外賣車輛在小區門外如何停放?

很顯然,很多用戶對「外賣送上樓」是有要求的,更有因外賣員不送上樓引發投訴和吐槽。

更有甚者,此前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法院曾審結一起外賣合同糾紛案:因外賣騎手未將餐食送至訂單指定地點,而是放在小區的集中存放處或保安室,引發顧客不滿。法院審理後認為,平台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但對於小區物業而言,對於外賣的態度則不盡一致。有的小區對外賣員、快遞員及其電動車均放行,完全不過問;有的外賣員、快遞員可以進小區,但其電動車不能進小區;有的則完全禁止或限制外賣員、快遞員及其電動車進入小區。

比如,上述「鎖腳」事件武漢某小區實行出入口實行登記制度(可使用二維碼掃碼登記),外來人員需要辦理登記方可進入小區。

對於物業而言,他們在保障安全和有序管理層面表現出擔憂,比如「有業主投訴外賣員隨便進出小區,人員太雜不安全」「曾發生過外賣電動車與機動車相撞的事故」「小區內孩子多、老人多」等。

那麼,外賣員能否進小區,誰來規定?

據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李澤瑞律師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及各地物業管理規定,關於外賣員能否進入小區的決定,首先應由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根據小區實際情況、業主意願以及物業管理需要進行討論並作出決議。在沒有明確業主大會決議的情況下,物業管理公司對外賣員進入小區的管理規定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多位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小區、辦公樓可以制定相應標準管理其內部秩序和安全,包括外賣、快遞車輛禁止進入,但並不意味著住戶不能享受外賣和快遞服務,作出禁止規定的小區、辦公樓應當保障外賣和快遞能夠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

困境何解?

多地探索「擺渡車」「小哥碼」等

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45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2338萬人,占網民整體的49.9%。隨著外賣行業的迅速發展,保安與外賣員之間產生的衝突事件不禁令人深思:為何會發生如此悲劇?小區保安,外賣小哥,都是城市裡打拚的普通勞動者,都為謀求一份生計,為何這樣「相互為難」?

面對困境,多地有益探索應運而生。

「擺渡車」

今年5月,浙江寧波市奉化區工會推出進駐小區的「小哥專車」,它們接過電瓶車的「交接棒」,成為外賣小哥的「擺渡車」,駛入小區內部,完成外賣到家的「最後100米」。

「小哥碼」

上個月,浙江杭州推出了「小哥碼」,外賣小哥通過實名認證、掃描小區場所碼、出示電子通行證,即可順利進入小區送單,讓這一難題得以破解。

「騎手友好社區」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的政府部門、社區管理方積極開展模式探索,攜手外賣平台共同推動「騎手友好社區」項目落地。截至6月末,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12個城市促成72家物業公司和社區與外賣平台達成合作,落地「騎手友好社區」項目,通過協商外賣騎手通行機制、劃定專用停車區、設置小區地圖等措施,逐步解決外賣騎手進門難、停車難、充電難、就餐難等問題。

在江蘇南京市多個小區,不少快遞、外賣員發現,小區門口豎起一個大牌子,提示「快遞外賣小哥看過來,關注我不迷路」,標註了小區內每棟樓的分布位置;在安徽宿州的一個小區,小區物業公司專門購置了自行車放置在小區的主要出入口,提供給外賣員、快遞員「換乘」……

專家建議

設外賣專櫃、臨時停車區等

配送時間關乎每一名外賣員的安全和權益。時間效率要求之下,如何保障安全?

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

李澤瑞律師認為,各小區應制定明確的小區送餐規定,確保其合法、合理、可執行;外賣平台、配送公司應對外賣員進行小區送餐規定培訓,文明送餐;在條件允許的小區,可考慮設置外賣專用電梯、臨時停車區、送餐櫃等。

交通法律實務專家、北京市凱亞律師事務所主任董來超建議,從現實來看,建立小區辦公樓獨立的外賣專櫃,實行居住辦公與外賣車輛人員的相對分離,互不影響干擾,或者購物者到小區門口或辦公樓指定區域自己取件,都是比較好的做法。

眼下全國多地高溫,很多市民選擇「在空調房裡坐等美食」,這也意味著外賣小哥們將越加忙碌。對於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他們,希望更多一點包容和溫情,同時也呼籲外賣騎手和小區相關人員遵紀守法理性溝通,共同締造城市的和諧幸福生活。

(來源綜合自法治日報、工人日報、大河報、第一財經、大皖新聞、上海新聞廣播、新聞晨報、縱覽新聞、央廣網、洛報融媒·洛陽網、博覽新聞、北京日報、上海黃埔官微、封面新聞、人民法院報、貴州廣播電視台、中安在線)

話題主持丨記者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