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172期:老年臥床患者的皮膚管理

2024-05-11     膠東在線

原標題: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172期:老年臥床患者的皮膚管理

膠東在線5月11日訊(記者 欒雪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皮膚壓力性損傷,也是老百姓口中常說的壓瘡或是褥瘡,是由於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的機能,組織壞死而引起的皮膚破潰。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壓瘡的發生呈現上升的趨勢,它是長期臥床、久坐輪椅等老年人常見的問題。一旦發生壓瘡,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感染機會,延長住院時間,加重家庭負擔,甚至還可能威脅到生命。

煙台毓璜頂醫院老年醫學科護士長丁偉芳提出,如果護理得當,大多數皮膚壓力性損傷是可以預防的。老人的照顧者,一定要知曉壓力性損傷的預防方法,才能避免老人皮膚出現壓力性損傷。

壓力性損傷的產生:

「壓力性損傷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由壓力或壓力合併剪切力作用所致,特別是骨頭隆凸處。」 丁偉芳介紹

壓力性損傷分期:

Ⅰ期壓力性損傷:局部皮膚完整,出現指壓不變白的紅斑。不包括局部皮膚紫色或栗色改變。

Ⅱ期壓力性損傷:局部皮膚完整,如出現漿液性水泡。或局部皮膚部分皮層缺失,伴真皮暴露,呈粉紅色或紅色,濕潤。

Ⅲ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缺損,可見皮下脂肪,可出現腐肉和焦痂。脂肪多的部位可出現竇道和潛行。

Ⅳ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伴有肌腱、筋膜、肌肉、韌帶、骨骼等外露,可出現腐肉、焦痂、竇道、潛行等。

壓力性損傷好發部位:

仰臥位壓瘡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骨、肋緣突出部、肘部、脊椎骨隆突處、骶尾部、足跟、足趾等

側臥位壓瘡好發於:耳廓、肩峰、髖部、股骨大轉子、膝關節內外側、內外踝等

坐位時壓瘡好發於:坐骨結節、骶尾部

壓力性損傷日常預防:

1.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

長期臥床不能自行變換體位的老人需用氣墊床,最好使用交替充氣的氣墊床,避免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用氣墊床不能代替翻身,仍要每2小時給老人翻身1次,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決定翻身間隔時間,必要時1小時翻身1次。夜間因老人照顧者入眠,延長翻身間隔時間,是壓力性損傷的高發時間段,尤應注意。目前已不主張應用氣墊圈來預防局部受壓。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不能控制自己體位的老人,採用半坐臥位時,床頭抬高不要超過30°,同時屈髖30°,抬高兩下肢,防止身體下滑;為老人翻身或更換床單時,避免拖、拉、拽、推等動作;使用便盆時,抬高老人的臀部,防止擦破骶尾部皮膚。坐輪椅時要讓老人儘量往後坐,後背貼緊輪椅背,進行有效的約束,以防身體下滑。

3.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

每次更換尿布後應以清水清潔會陰部,減少排泄物刺激皮膚;保持床單、被服、皮膚清潔乾燥,衣服選擇透氣、吸汗的棉質衣料,潮濕後及時更換;擦澡後用干毛巾擦乾身體水分,特別是皮膚皺褶處。肥胖多汗的老人,可以用柔軟的棉布夾在腹股溝處,潮濕後及時更換;冬季或皮膚乾燥、脫屑時,可使用橄欖油、甘油、嬰兒乳霜等滋潤皮膚。

4.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若無疾病上的限制,鼓勵老人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飲食要均衡,種類要多樣化。動物蛋白質為優質蛋白,鼓勵老人可多進食肉、蛋、奶、海產品、豆製品等。老人機體內充足的蛋白質能加速傷口的癒合。

丁偉芳特別提醒患者家屬,出現壓力性皮膚損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避免損傷局部繼續受壓,同時要及早正確處理傷口,科學有效護理。1期和2期壓力性皮膚損傷尚可在家自行處理,若創面擴大加深,要儘早就醫,規範治療,不可在家耽擱。

掃描二維碼回看直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7a66bdd61ca1e7624a06e6787829495.html





再次暴漲!

2024-09-27













最新人事任免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