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老師講課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學習這件事,除了學霸之外,大多數學生都是非常頭疼的,看到語文書上大篇大篇的文字頭疼。
看到各種複雜的數學公式也頭疼,為了讓學生的學習不那麼枯燥,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裡面除了有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之外,還會根據內容編入不少的插圖。
比如把文中的精彩段落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或者是把歷史名人的圖像插入到教材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說起歷史名人的插圖,很多學生都發現,這些歷史名人長的都不是那麼好看,甚至有些可以說是不修邊幅,難道哪個年代沒有帥哥嗎?
其實這些歷史名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是英俊瀟洒,風流倜儻的,不比當今的小鮮肉差,歷史名人的真實顏值是非常令人驚艷的。
為防止學生「犯花痴」,教材能有多努力?對比圖還原名人真實顏值
之所以教材中沒有出現歷史名人帥氣的插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人們對於外在的形象確實沒有現在重視。
而且這些名人有所成就的時候,年紀都不小了。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敬佩和尊重,所以才選了中老年時期的照片。
而另一則是怕學生看見他們年輕時候的照片「犯花痴」,別不信,一起來看看名人顏值的對比圖就知道了。
魯迅先生是語文教材中經常出現的名人之一,魯迅的最大特徵就是那個「八字鬍子」,看起來屬於那種非常刻板的老先生。
年輕時候的魯迅也是一位奶油小生,那時候還沒有蓄起八字鬍子,看起來也十分的清秀,很難把兩個人聯繫起來。
王德民院士也是經常出現在課本中的,其實課本中的王院士也是比較帥氣的,戴著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
年輕時候的王院士看起來好像混血,面部線條非常的剛毅,尤其是那深邃的眼神,那時候肯定有不少的小迷妹。
錢鍾書先生老年時候的照片看起來非常的和藹可親,不過因為時常用腦,頭髮看起來比較稀疏,髮際線也後移的厲害。
可年輕時候的的錢鍾書頭髮是又黑又密,髮際線也是剛剛好,長得也非常的帥氣,不必現在的流量小生們差。
愛因斯坦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國外的歷史名人,大家了解到的愛因斯坦應該都是一個「老頑童」的形象。
頭髮不短但非常的稀疏,皺紋也比較多,像個小孩子一樣吐著舌頭,年輕時候的愛因斯坦還是比較有氣質的,據說有不少的追求人。
《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學生應該也非常的熟悉,滿臉的絡腮鬍,看起來有些不修邊幅。年輕的時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少將軍,長相也是非常的英軍。
學生要正確的看待插圖,要把注意力放在內容上
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生,相比較於文字,學生們都更加青睞插圖。每次拿到新書之後,很多學生都會先翻一遍,就是為了看書里的插圖。
課後欣賞插圖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不少學生上課期間的注意力也都放在插圖上,甚至在插圖上惡搞。
插圖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理解人物的實際,學生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背後的事跡中。
而且每一個歷史偉人對這個社會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在插圖上惡搞,塗鴉也是對偉人的不尊重,希望學生能夠尊重他們。
作為學生,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如今的教材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刪減了不少的文章,同時也增加了一些,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不過在增加的教材和試卷中,出現了不少學生們喜歡的明星,很多學生都會追星,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
明星的身上也有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但是希望學生是利用學習之餘的時間去追星,在課堂上,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還是要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而且追星也要把握好度,學習才是學生最應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追星而耽誤了學習,尤其是初中生。
自中考實行五五分流政策之後,學生想要上高中就更難了,所以學生要更加努力,以免被分流出去。
話題討論
還有哪些名人,年輕的時候也很帥?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