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萬個小紅書女孩叫醒「戀愛腦」

2022-08-04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10 萬個小紅書女孩叫醒「戀愛腦」

《我的天才女友》

七夕前的這一周,小紅書的女孩們共同關注著三件事:一個遠走非洲的 00 後女孩「周周」,一隻檸檬黃的愛馬仕包和一枚活口鑽戒。

去非洲的女孩小紅書 ID 叫「周周在西非」,原本只是一個記錄日常的普通帳號。七月末她發布的一條與非裔丈夫返回奈及利亞的筆記,在幾天內引起了眾人關注。

周周與丈夫領證 5 個月,現已懷孕數月;她的結婚證照片(現已刪除)上顯示著兩個人的年齡,女方今年剛滿 20,她口中的大叔則生於 1987 年。

@周周在西非

這樣的結合引起了機場工作人員的警惕。這位「有趣的海關小哥哥」認真詢問了她前往非洲的原因和對方的身份信息。

這些問題在湧來的關注者眼中,都是勸阻的信號:「海關就差把『不要去』幾個字印在腦門上了。」

@周周在西非

至於檸檬黃愛馬仕包和活口鑽戒,兩起事件有著一定的相似性:起因都是一張由女生上傳的禮物照片,在質疑假貨的評論出現後升級為口水仗。

忙於自證和前來圍觀的人,自動站成對立的兩方。

「真鑽戒不可能做成活口的」,@狐嬰寧

3 條筆記的發酵過程十分雷同,路人起初的態度透著同樣的關切和警醒:「姐妹當心,不要被騙了。」

「詭計多端的男人」

與社會環境里長期存在的厭女傾向相對應,年輕的女孩們開始「厭男」。

「詭計多端的窮男人」這一條目在小紅書上有三千多條關聯筆記,類似話題下的聊天記錄截圖是一類新的網際網路文學,被掛出來的男性或窮或摳,在戀愛關係中處處表現出雞賊和算計。

「男人零成本五件套」,@

豆瓣勸分小組@清蘿

有人總結出這類男人的共性:多以口頭或不花錢的形式來表達愛意,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的時候就找藉口推脫,或是反過來指責女方「太現實」和「拜金」。

誇海口語錄之「拿去買房」,@

每年與情侶相關的幾個節日都是他們「現形」的時刻,吐槽男友的摳門禮物已經是豆瓣幾大小組的定期活動,每每出現特別離譜的,都是在給小組「上分」。

在一條吐槽男友主動索要吉他回禮的聊天截圖下,女生仿照了常見的男性回復來反制對方。

@甜甜奶糕

罵對方摳門的女生們多數在感情中有著相應的經濟付出,也正因為如此,節日禮物更能體現出雙方關係的不對等。

前面那位被索要吉他的女孩,在情人節收到的禮物是一支口紅。

豆瓣勸分小組@𓀫𓁅𓀙𓀥𓀇𓀌𓀃∞㊞

在帖子中,女方表示自己送出的是襯衫和 NB 球鞋,平時的消費均為 AA 制。

「不好好讀書,是要被抓去結婚的」

她們十分清楚自己在婚戀關係中能獲得什麼。

在一條把丈夫的博士畢業證稱作「老公送的紅本本」的筆記下,有人指出「孩子是他倆的,學歷是他的,雙贏的意思是男方贏兩遍」。

@🤨

家境良好的獨生女是重點勸告的對象,通過在公共場所聽到的陌生人對話,熱心的人們在各公開平台上描述人物信息,試圖與被算計的當事人對話:「快跑,當心被吃絕戶。」

快跑文學之寧波@匪兔

快跑文學之南京@璐嚕嚕

但「南京浦口名字裡帶 zhou 的姑娘」、「寧波家裡開大廠的小姐姐」、「常州某獨生女小姐姐」並沒有被找到,女生們在這些筆記里只能獲得「將來千萬不要把女兒培養成小白兔」的總結。

微博@餿惹

隨著 PUA 這個詞的頻繁出現,年輕人已經越來越不相信「甜甜的戀愛」了。

糟糕的感情關係不光會讓人失去金錢和時間,在一些極端案例中,有人付出過更慘痛的代價。

2020 年,23 歲的北大女孩包麗在經歷半年的昏迷後,被宣布身亡。

在她生前的日子,男友以「她不是處女」為由,對包麗進行了長期的精神暴力,要求她拍攝裸照作為「言語頂撞」的懲罰。

包麗生前與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記錄@凱旋十二

在聊天記錄里,他甚至提出讓包麗去做絕育手術,將切除下來的輸卵管送給他。

包麗生前與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記錄

網友也從更多社會的惡性事件中提煉出金句,比如「不要靠近男人,會變得不幸」。

@在逃李絕絕

「周周在西非」的筆記下,最熱門的留言有 10 萬人點贊,來自一位母親:「你的年紀跟我女兒一般大,她在美國上大學,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你本應該在本科的年齡選擇了結婚生子。」

她祈禱周周在西非的生活一帆風順,同時叮囑她如果被生活欺騙,一定要及時止損。

@Nancy_Fancy

周周本人點贊了這條留言。

在看到周周的生活後,更多人發出的是「智者不入愛河」和「連夜把書讀爛」的感嘆。

努力學習和搞事業是當代年輕女孩的共識。早年港劇里職業女性的態度曾給她們啟發,如今她們更是將勇於走出糟糕婚姻的女明星們奉為標杆。

《古靈精探》

女孩們一邊鼓勵自身奮鬥,一邊為女藝人操心如何保護財產。兩種行為戳破的是同一個幻想——靠男人拯救命運的童話,早已不值得相信了。

「不做戀愛腦,不向同性舉刀」

女性意識的覺醒需要時間,更需要具體的事例——在以往的很多次網際網路升堂事件中,總會存在著一些厭女現象。

每當有女性主動曝光伴侶出軌,三角關係中的另一位女性往往承受著更多和更嚴重的攻擊:輕則外貌羞辱,重則人身威脅,一些公眾人物因此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曾身陷「打小三」事件里的杜雨微

生命終結在 19 歲那年

相比之下,男性作為同類事件中的首個過錯方卻能更好地隱身,炮火很難全然集中在他們身上。

一些女性主義者在一次次被「打臉」和「背刺」中也變得心灰意冷,她們由此得出新的行事態度:「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比起「嬌妻」和「女奴」的責罵,「尊重祝福」的聲音更接近於無奈。

相對樂觀的是,越來越多的女孩已經意識到性別共同體的重要。

幾年前關於「異性能不能坐男司機的副駕駛」的爭論還時有出現,但當下的年輕人們的嘲諷已經不會再一邊倒地針對女方。

豆瓣社會性死亡小組

不向同性舉刀,是將女性從客體思維中解放出來的重要一環,也能幫助更多女性跳出桎梏。

@出息的馬戈

在「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的評述之後,我們仍能看到許多女性互助的景象:

她們阻止同性被偷拍;

為陌生女孩的人身安全而發聲;

也用一則則的留言和點贊向同性送出鼓勵。

bilibili@林貳三

女性間的廣泛共情,不過是因為從她人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僥倖逃過的不幸。

從「戀愛腦」的幻夢覺醒、接受平等只能通過奮鬥得來、拒絕同性間的相互傾軋——摸黑前進的女孩們,正在慢慢攜起手來。

撰稿 - 豬猛猛

編輯 - 殺手

- 今日話題 -

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 女性互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