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流是「王中王」,會疼到骨頭縫裡?告誡:感染後2件事不要拖!

2024-01-14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乙流是「王中王」,會疼到骨頭縫裡?告誡:感染後2件事不要拖!

繼支原體肺炎、甲流之後,近日乙流又受到公眾關注。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人分享了自己感冒發燒的過程:持續高燒不退,全身肌肉關節酸痛,轉陰後仍持續乏力。

有網友對比流感及新冠症狀後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頭縫裡都疼。」

(來源:抖音評論區)

(來源:抖音評論區)

近期乙流感染的患者確實多了起來,全國乙型流感占比連續6周上升

乙流中招表現更嚴重嗎?如何應對乙流來襲?

1月4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2023年12月25日至31日第52周流感監測周報顯示:近期乙型流感占比有上升趨勢,北方已連續9周上升,從第44周4.2%上升至第52周47.3%;南方已連續6周上升,從第47周11.6%上升至第52周26.4%;全國乙型流感占比連續6周上升。

1月4日,河北省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波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介紹,「近期,乙流感染的患兒確有增加」。

1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副主任醫師李冉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介紹,近期甲流病人相對比前段時間有所回落,而乙流有輕度上升。

乙流是「王中王」?

為什麼會疼到骨頭縫裡?

不少人認為中招乙流的症狀比新冠還嚴重。有患者自述,吃布洛芬完全不管用,換另一種後略有起效,但仍低燒不止;最高燒到39.2℃,吃藥後也有37.5℃。

一些患者細數了乙流更嚴重的幾個方面:

  • 首先,更難被確診。新冠時家裡備了抗原檢測,一發燒就測了出來,而此次連跑三趟醫院才最終確定,已錯過了吃抗病毒藥物的最佳時間。
  • 其次,全身更嚴重。新冠時發燒是緩慢攀升,乙流是急性高燒;新冠時吃了藥就能退燒,但乙流吃了藥沒多久又會燒起來;新冠時的身體不適較輕微,乙流後則渾身疼痛,到醫院看病時差點昏厥。
  • 最後,持續時間更長。新冠時雖有「刀片嗓」,但仍能正常工作,乙流都第10天了仍渾身乏力、咳嗽時還有囉音。

甲流

乙流

潛伏期

1~3天,最長可至7天

多為1~4天

體溫

體溫較高,一般會超過39°C

高熱不退,超過39°C

症狀

肌肉酸痛伴隨眩暈、頭疼、腹瀉、嘔吐等症狀或其中部分症狀,呼吸道症狀輕微或不明顯

精神萎靡,呼吸道症狀較輕,咽干喉痛、乾咳等症狀,有時可能伴有嘔吐腹瀉

為什麼感染後會骨頭疼?

其實不管是此前新冠,還是甲流、乙流都有些人出現骨頭疼。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樺曾在有來醫生刊文解釋,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現全身酸痛、乏力等。

當致病菌進入機體後會破壞免疫力,同時釋放炎症介質,如前列環素等,炎症介質會隨著血液循環遍布全身,當作用於骨頭時,會導致患者出現骨頭疼的情況。

此外,致病菌可引起骨骼肌痙攣、收縮,如果刺激到周圍中樞神經,部分患者也會出現骨頭疼的情況。

乙流和甲流有啥區別?

症狀更輕嗎?

區分甲流還是乙流,可以從症狀輕重上判斷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學科帶頭人錢莉玲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來就診的患兒群體來看,甲流和乙流導致的症狀沒有明顯的差別,重症監護室的比例也沒有顯著的差異,「甲流和乙流都是起病急、會突然出現高熱、畏寒、咽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狀,體溫可以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升達高峰,達到39-40℃甚至更高,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燒』(發燒)、『二痛』(肌肉酸痛)、『三乏』(全身乏力)。」

醫生告誡:

感染乙流後2件事不要拖!

如果不慎感染乙流後,應該怎麼辦?多位醫生提醒:感染乙流後,有2件事不要拖!

1. 儘早服抗流感藥,不要拖

乙流和甲流在治療上二者沒有區別,主要是用抗流感藥物,可以縮短病程。服藥需儘早,服藥晚了要麼就自己好了,要麼轉成重症,療效就大大降低了。

2. 一定要及時休息,不要拖

「一般短期內重複感染跟這段時間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有關,近期我們接診的重複感染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即將參加中高考的學生,本身比較勞累,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就容易反覆。有的孩子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很快投入到學習狀態,此時免疫力還沒有恢復,也容易出現反覆感染。

來源:健康豐臺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