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大地藝術谷開幕 浙江鄉村新文旅如何蛻變突圍

2024-10-08     第一財經

在雲南大理起步的大地藝術谷,日前又拓展到了浙江東陽。國慶之際,東陽大地藝術谷暨2024三單鄉鄉村休閒旅遊推廣系列活動在東陽三單鄉開幕。深藏在浙中山區的三單鄉,敞開胸懷迎接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術機構的到來。

東陽大地藝術谷總策劃封新城,此前策劃了大理鳳羽大地藝術谷。在他看來,大地藝術谷是把鄉村和田園當成媒體去「填內容」,是鄉村振興賽道里冒出來的一個產品形態。七個月前,封新城與回到家鄉三單創辦了林棲36院的時裝設計師林棲開始合作,一起創建東陽大地藝術谷,用藝術來推介東陽東部的發展,用自然這個「最大的奢侈品」吸引都市人。

三單鄉位於東陽最東部,距離義烏高鐵站約一個半小時車程。抵達三單鄉,時間如同凝滯在青綠群山和朵朵白雲間,星星點點分布在谷地、山腰的院落和田地,引發對傳統鄉村田園生活的想像,帶來遠離都市抵達世外桃源的閒適感。2020年,林棲回到三單鄉,在日漸荒廢的家鄉打造傳統手工藝工坊和民宿集群,即林棲36院,意在集結36行、36種手作、36個院子的傳統村落社群,4年後,項目初具規模。

東陽最東的鄉村,如何與國際商貿重鎮義烏、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形成應和?東陽大地藝術谷是否能用藝術帶動、整合文旅資源,讓好山好水和高品質內容結合,走出一條文旅蛻變發展之路?

來到大地的藝術

封新城與吳軍、周正昌、阿老薑等藝術家來到三單鄉,在青山綠水間展開創作。15位藝術家,20餘件作品,三單鄉的山坡和谷地為創作提供了天然場景。

來自景德鎮的藝術家吳軍,把自己收藏的「垃圾」帶到了三單鄉現場創作。古代燒制瓷器後廢棄的匣缽蓋,建築拆除後留下的長短不一、有直有曲的鋼筋,經過他的巧思,在幽靜的山間呈現了一池《宋代的荷塘》。千餘個匣缽蓋做成荷葉,3000根廢棄鋼筋當做荷杆,這片荷塘適合打卡,也非常符合可持續的理念。

吳軍用作品表達對山村生活的思考。樸實無華的人們,艱苦而樸素的生活,與城市的繁華保持距離,別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日日一年年的重複。用彎而不折、折而不斷的荷來呈現生活需要的那種硬朗,與藝術家在景德鎮與眾不同的「收破爛」收藏也形成了呼應。別人眼裡的垃圾,在吳軍看來都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舊的建築、器物乃至生活方式都被迫不及待地視為陳舊過時,他用自己另類的收藏和創作表達不同觀點,他的荷塘,因而顯得執拗而獨特。

在鳳羽創作了雕塑《白駒過隙》的農民藝術家周正昌,在東陽大地藝術谷的作品是《行走的七隻羊》和《水中的三個蘋果》。他說,三單鄉這邊的山太秀美了,草木豐茂,特別適合山羊,當地農民也喜歡養羊,自己的創作與環境以及當地人的生活進行了呼應。阿老薑的作品《鐵石律》,則以鐵鍬、鐵管為材料,在開採後的石崖斷壁上拼出三行紅色大字,將山水田園元素與勞動工具元素相結合。

聯結外部世界

時裝設計師的工作,讓林棲走到世界各地的都市和鄉村,她發現,鄉村可以是乾淨、整潔的,也可以產生藝術,產生美。在三單鄉辦起手工工坊集群和風格別致的民宿後,下一步怎麼走?她發現大地藝術是家鄉發展的唯一出路,把文化和藝術的種子種在山塢,用大地藝術的方式,可以給山里山外的人更多新的可能、新的思路、新的生活方式。鄉村文旅產業能藉此破局嗎?

長期以來,封新城一直思考如何不破壞鄉村原生態的同時,又能在新世代的需求中找到合適的連接點。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塑造和影響了他對中國鄉村振興的看法,在他看來,大地藝術就是橋樑和紐帶,是那個關鍵的「開關」。後來,就有了鳳羽大地藝術谷,如今又有了東陽大地藝術谷。

三單鄉自然條件優越,「接下來考驗東陽的,就是它能不能做出足以匹配綠水青山的居住條件和高品質內容」,封新城談到東陽的新文旅前景時,認為除了吃住行服務,必須有高品質的內容讓人沉浸其中,這對於業態能否興起非常關鍵。

用大地藝術推動地方文旅產業發展,商業鏈條的提升和達成是關鍵。三單鄉有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民宿、酒店、研學、特色餐飲與農林產品等具備一定基礎,在藝術和生活方式元素的推動下,有望與外部世界尤其是城市形成更強聯結。高品質服務與獨特的內容,需要持續不斷地精耕細作。三單鄉的藍印花布等傳統手工藝被林棲帶到世界各地的時裝周舞台,她和回到鄉村的人們,帶回了外部世界的需求與期待,也正是這種聯結,一點點托起鄉土發展的企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ddcb97b39bab431845f6c74378a7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