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如何通過設計帶來溫暖 2022年日光獎

2022-07-01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建築如何通過設計帶來溫暖 2022年日光獎

2022年日光獎(The Daylight Award)的頒獎是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的,頒獎現場除了得獎者和嘉賓,以及很少的觀眾外,只有投影螢幕和柔和的陽光,這種氣氛使得頒獎儀更像是一場座談會,圍繞的主題是:溫暖。

日光獎是建築材料商威盧克斯VELUX基金會主辦的獎項,兩年一次,獎項設立為建築日光獎和日光研究獎兩項。前者獎勵給對日光在建築上進行靈活運用的建築師或建築事務所,後者獎勵給對於日光本身進行深入研究的建築領域外的學者。

今年的建築日光獎獲得者是愛爾蘭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創始人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和雪萊·麥克納馬拉(ShelleyMcNamara),她們也是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她們的設計視角更像是母親,而非完全理智的建築師視角。人在出生前是被溫暖的母體所包裹,長大以後包裹他們的便是建築。她們希望讓人們在建築里也能感受到溫暖,陽光便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角色,建築師應正視這種關係並且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去,而不應讓人們生活在電光充斥或黑暗冰冷的環境中。

在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這樣標杆性的案例中,她們的觀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整個建築面積約9400平方米,裡面有圖書館及檔案館、各專業工作室、劇場和自習空間、咖啡館、創意中心等,屬於典型的歐洲文化教育綜合體建築。服務對象不僅針對本校學生,還為校友、社區人員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化教育服務。

在這個建築里,四個光廳貫穿了四個方向的核心功能區,讓任何一處都能感受到自然光的存在。

倫敦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

在臨近入口的立面外側,設置了矩陣式高凈空的框 架。這些框架的形態、密度、高度在設計時進行多次模擬和調整,營造出與建築常用的灰空間截然相反的亮空間來區分室內外,並對各層出入口進行了更為新穎的過渡處理,使得學生們在此學習時感受到被陽光和建築包裹的溫暖及安全。

將自然光線直接引入室內的思路也出現在她們另一個2021年建成的作品裡,即法國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教學樓。這是一棟建築面積逾4萬平方米的超級教育及文化綜合體,不僅涵蓋了幾個學校聯盟的教學空間,還包括共用的實驗室、劇場等綜合室內空間。

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為這棟建築單獨設計了一套自洽的表現邏輯,即從地面到頂層,無論功能、空間、立面,都逐漸由簡變繁。這種漸變邏輯不僅在形制上追溯了歐洲的幾處經典建築語言及比例習慣,如古希臘柱廊、義大利馬焦雷大教堂山牆、愛爾蘭三一學院內景語言、法國的皇家宮殿,也打破了這些經典案例中對於陽光的屏蔽,使用的是更為精細化處理的天井和側透結構,以及隨結構變化的落地幕牆。

法國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教學樓

這一整套逐層變化並帶入日光的邏輯在2022年落成的倫敦經濟學院馬歇爾大樓也有所應用。這棟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周邊環境侷促,若直接採用高層核心筒的結構勢必破壞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同時由於該樓內必須容納體育館、演講廳、教室、研究室、實驗室、文化活動空間等複雜的空間,如何巧妙解決各功能之間的聯繫成為設計的關鍵。

建築師通過實地勘察,首先將落地大堂部分進行簡化處理,包括與周邊建築分層線對齊的關係,在逐層上升的節奏變化中,設置了東西主樓兩部分的扭轉,扭轉方向與周邊建築進行呼應。

如此一來,讓扭轉 也產生了空腔,用來作為陽光進入的通道。接著建築師在大堂臨街的上方開拓出納入陽光的半開敞公共空間,作為各個文化教育空間公用的 交流空間及交通消化空間。最後,打破傳統柱網帶來的空間布置受制情況,她們使用了束狀柱發散結構使得每層的空間被結構占用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這些束狀柱在中庭部分看起來像一顆從地面長起來的素麵混凝土大樹。

法國國立高等礦業電信學校聯盟教學樓

同時接納社區人員和學生的文化教育綜合體建築在國內還不多,以上三個例子非常值得借鑑。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的這兩位女性主創對此類建築的探索中反覆強調陽光的介入,也是在以作品表達出她們對於建築師給使用建築的人帶來溫暖的意圖,更何況她們這些建築大多是給來學習的人們使用。

今年日光獎的第二個獎項日光研究獎頒給了瑞士生物學家安娜·維爾茲-賈斯提斯(Anna WirzJustice)。她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研究日光與人類睡眠之間存在的生物學層面關係。30多年來,她持續跟蹤和治癒存在不同程度的各類情感障礙和睡眠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精神病徵患者,致力於通過光照療法進行治療。

倫敦經濟學院馬歇爾大樓

她在2020年2月發表的論文《日光對人類的作用:當前知識的空白》中詳細闡述了人類生物鐘是如何與自然日光發生協調的過程,以及人體晝夜節律的形成、工作原理,強調了日光的重要性以及治3愈作用,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不同數量和質量的日光對於人類情緒健康的影響的重要研究成果,鼓勵人們儘可能減少電燈工作環境,與日光進行直接接觸。同年10月她又發表了《日光對人類的意義》,進一步強調了日光對於人類情緒、壓力以及睡眠、身體各組織對於日光的需求程度等各個層面的關係,介紹了光療法的作用,也提示了自然陽光中諸如長時間照射紫外線的輻射等不良因素。

在頒獎禮上,這位80歲的慈祥的老人呼籲大家,早上用半小時去接觸日光。這讓筆者想起日光獎的發起者威盧克斯VELUX創始人Rasmussen。這位丹麥工程師在80年前創業時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為當地一所學校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北歐的氣候陰冷潮濕,教室里幾乎進不來日光,而傳統的木窗漏雨又不好開啟,框架式屋頂窗就是這麼誕生的。(編輯:九月)

文 Article / 王孜 Wang Zi

圖 Pictures / 2022年日光獎 The Daylight Awar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bb9b639581a9f188ac7518c205a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