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促鄉村振興·長沙實踐」系列報道③丨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2024-01-21     華聲在線

原標題:「黨建促鄉村振興·長沙實踐」系列報道丨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刊載於《湖南日報》2024年1月21日03版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文

基層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長沙市在村(社區)全面推行片長、組長、鄰長「三長制」,通過健全體系、明確任務、建強隊伍、完善機制,充分發揮「三長」尤其是鄰長的「前哨」和「探頭」作用,在鄰長和群眾間搭起一座連心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2023年以來,長沙市「三長」(10210名片長、37753名組長、23.48萬名鄰長)積極助力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人居環境整治,摸排問題58.04萬個,為群眾提供「微服務」45.32萬件,明顯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長制」聯點到戶,身邊人解決身邊事

基層治理面臨村(社區)幹部人少、事多、任務重、壓力大等「末梢困境」。隨著「三長制」聯點到戶,這些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迎刃而解。

不久前,瀏陽市永安鎮永新村株陵小區鄰長張雅接到小區居民反映,小區內雨污分流項目在施工中將水井污染了。了解情況後她一邊聯繫施工方,安排工作人員下井處理污水,一邊安撫居民情緒,當天便把問題解決了。自擔任鄰長以來,張雅積極處理居民各類訴求。居民反映各類問題,她都會詳細記錄在走訪本上。「能自己解決的快速就地解決;需要鎮村聯動化解的,第一時間上報到村鎮,通過『鄉村治理直通車』解決。」張雅說。

瀏陽特別注重發揮鄰長「政策宣傳員、民情聯絡員、安全防護員、矛盾調解員、文明示範員」的作用,做到「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同時,建立「鄰里守心團」,吸引黨員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致富帶頭人等加入,協助村(居)民代表對重點人群及時給予關心關懷。2022年10月以來,瀏陽市「三長」聯點,累計調解矛盾糾紛、解決困難訴求1.1萬件,80%以上的問題訴求化解在鄰里。

長沙縣紮實開展「三長制」工作,以微服務撬動基層「大治理」。2.5萬名鄰長聯繫服務群眾,覆蓋37萬餘戶家庭,實現人口、空間、行業領域「三個全面覆蓋」。該縣青山鋪鎮建立問題事件收集、分類、處置、反饋閉環,收集、分類和反饋均以鄰長為主體,處置則按照「三事分流」原則,小事由鄰長快速解決,大事由片長提交村級民情分析會協商解決,超出能力範圍的「難事」,則由部門協商、黨委研究解決。

寧鄉以黨建引領「三長制」工作,2375名片長、7289名組長、36506名鄰長,有效實現全市39.1萬餘戶群眾的聯繫服務全覆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兩個作用」,黨員幹部落實「重點戶重點聯」,精準聯繫16類重點戶共2.9萬餘戶,實現重點人群重點關注、重點問題重點解決。鎮村、市直單位抓實問題閉環解決機制,對聯戶走訪中群眾反饋的問題即交即辦、分級解決。

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三長制」落地見效

如何發揮鄰長的「前哨」和「探頭」作用,聯繫服務群眾、提升服務質效?長沙堅持在創新服務舉措上持續發力。

2023年10月17日,瀏陽市永和鎮石佳村竹山組至大坪組道路拐角路燈壞了,問題經該村鄰長報至「三長制」工作小程序後,馬上得到解決。瀏陽市創新打造「三長制」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依託聯戶微信群和信息平台建立片、組、鄰三級聯動機制,形成群眾「吹哨」,「三長」響應,鄉鎮(街道)和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辦理和反饋的工作格局,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在推行「三長制」工作過程中,芙蓉區以「芙蓉夜話」為載體,堅持「晚上話,白天干」,每月邀請鄰長參加民情分析會,引入「三長」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讓基層「末梢」變治理「前哨」。

建成20多年的芙蓉區豐收花園小區,基礎設施陳舊,配套設施不全。芙蓉區東湖街道龍馬社區開展「芙蓉夜話·城鎮老舊小區提質改造項目大家談」活動,邀請項目施工方、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長」以及黨員代表共同參與,就小區改造問題徵求意見,推動小區改造穩步進行。2023年10月,豐收花園小區完成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紛紛點贊。2023年以來,芙蓉區召開「芙蓉夜話」民情聯繫專場33期,聽取代表反饋事項190餘件,解決群眾重點關切問題1300個。

長沙各地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三長制」落地見效。天心區探索開發「一張圖」雲平台,接入城市事件閉環處置體系,加強實景監測管理,實現調度中心與鄰長雙向溝通,促進問題及時解決;開福區結合「吹哨報到」機制,由區網格中心牽頭派單,聯合績效考核、督查等部門,聯動處理鄰長反饋的重點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a1bc1e3b6fde2d1a68b8dbf1234e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