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之殤:沒落的美系車

2023-03-23     每日汽車觀察

如今的中國車市中,美系車分為兩派——特斯拉和其它。

與特斯拉的高歌猛進不同,通用、福特等其它美系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萎縮正在加劇,雖然過去兩年它們可以把鍋甩給疫情,但是這個問題早在2020年之前便已經存在了。

根據CNBC的報道,2022年通用在華市場份額已從2015年的15%跌至9.8%,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通用在華份額首次跌破10%。

2014、2015年,是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巔峰時期,貢獻的收益最高達到21億美元。在此之後則呈現下滑趨勢,2019年已下跌了45%,到2022年跌幅達到了接近70%。

諮詢公司ZoZo Go執行長麥可·鄧恩 (Michael Dunne) 曾擔任過通用汽車印尼業務總裁,他認為,通用等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走弱,主要原因是中國品牌的競爭力提升很快,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也遠超預期。

「過去,通用汽車旗下的品牌主要瞄準了中國的中產階級,而如今,中國的中產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民族品牌。」

電動汽車市場的興盛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創造了機遇,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電動汽車在乘用車市場銷量占比已達25%,今年有望增至36%。

包括比亞迪、蔚來、理想在內,中國自主品牌紛紛在電動汽車市場發力,令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

根據數據統計公司LMC Automotive的報告,2015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前十企業中,自主品牌只有三席,而2022年這個占比達到了一半。

與日系車普遍不重視電動汽車市場不同,美系車近年來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動作很多,但是與自主品牌相比,它們的動作依然不夠快,並且產品定位存在偏差。

通用汽車旗下在電動化領域最大的亮點來自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宏光MINI系列自2020年推向市場以來累計銷量已破百萬,五菱對自身純電動車產品有著清晰的定位,且價格非常有競爭力。

相比之下,通用汽車旗下其他品牌投放市場的電動產品競爭力則不那麼突出,CNBC採訪了一位在長沙生活的34歲美國教師Will Sundin,他同時也是YouTube上的汽車評論員。

Will Sundin之前的座駕是一輛福特福克斯,此前他從沒想到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買一輛中國品牌汽車,但是現在他的身份是蔚來ET7車主。

「我想要一輛速度快、空間大且舒適的車,我看過小鵬、理想、智己的車,最後選擇了蔚來,它能換電,不用漫長的充電。」

作為美國人,他在選車時沒有考慮過凱迪拉克或別克等美國品牌,「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品牌形象很好,但是價格昂貴。我認為它們(美國品牌)面臨的問題是來自不同方向的競爭非常激烈,這是它們不曾預料到的。」

不僅是通用汽車,福特和Stellantis等企業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在不斷萎縮,只是它們的規模遠小於通用汽車,在退出歐洲後,通用汽車的業務重點就是北美和中國市場。

2015年,福特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最高達到過4.8%,但是到2019年只剩下2%左右。

福特此前也向中國市場引入了純電車型Mustang Mach-e,但是定價與特斯拉相比沒有太多優勢,而在特斯拉開始降價之後,福特電馬已經兩次跟進調價,但是銷量起色不大。

相比之下,Stellantis集團已經意識到旗下的美系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繼續掙扎希望不大,所以調整了策略,轉向了「輕資產」運營模式,結束了Jeep品牌的合資國產,轉為純進口模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對於美系品牌來說,如果不想在電動化領域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產品和品牌定位是關鍵。

不同於燃油車時代,中國品牌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產品優勢更強,合資車原有的品牌優勢也在減弱,如果繼續按照以前的打法,接下來的仗會更難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93cc2a5498b5a02be821ae361ab7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