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愛奇藝楊蓓聊了聊戀戀劇場的「二次生長」

2022-06-23     壹娛觀察

原標題:我們與愛奇藝楊蓓聊了聊戀戀劇場的「二次生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丫老師。

「我們會有破圈作品,但我們更多地要考慮受眾的分眾,這是一個必然趨勢,也是一個傳媒市場成熟的必然結果」。在兩年前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直言道。

除了對頭部作品的投入,集中把一類垂直內容聚合起來形成「精品短劇劇場化」,讓用戶在某個點上獲得帶狀滿足,已經成為視頻網站破題影視分眾的關鍵所在。

於是,迷霧劇場、戀戀劇場、小逗劇場接連誕生,展現了愛奇藝將圈層洞察快速轉化成實踐的執行力。

其中的戀戀劇場針對長視頻最廣大用戶年輕女性的內容服務指標,去年推出的第一季從初夏到初秋,用七部作品、多對熱門CP,為受眾帶來各種口味、不同程度的「甜」,進一步充分挖掘這批年輕受眾的「熱愛成分」。

2022年戀戀劇場片單

《變成你的那一天》通過男女主互換身份後的各種表現,把俗套的老梗玩出了意想不到的新花樣,再加上對娛樂圈熱點事件的還原,更是直戳廣大追星女孩,最終該劇憑藉口碑優勢出圈,豆瓣開分8.0,播出一年後仍有7.5分;口碑之外,高話題、高流量的作品也沒缺席,《一生一世》承接《周生如故》,獨具創意的一本兩拍加上科學的排播策略,讓兩部劇一榮俱榮,《一生一世》首播日,愛奇藝站內熱度值達到9000,最終成績登頂雲合數據9月有效播放量霸屏榜,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日榜均值破1,成為熱門話題劇。

去年夏天,戀戀劇場憑藉奇妙的腦洞和高質量、精準化的撒糖,俘獲了Z世代年輕受眾,引發社交型觀劇,到了今年夏天,戀戀劇場如約而至。在視頻流媒體占據主流的當下,過去偏向年輕化的網劇市場也逐漸走向全民化,當全年齡層都來流媒體上選擇內容時,也促使邁入第二年的戀戀劇場主動去思考如何擁抱這樣的「全民模式」。

重新定義「高概念+CP」,戀戀劇場自我疊代的第一步

雖然戀戀劇場才行至第二年,但與愛奇藝副總裁楊蓓的對話中能夠感受到,戀戀劇場要比想像中更快地開啟自我疊代。

「我認為是要推陳出新,單靠甜寵的邏輯,對觀眾來說不會看到新意。只有在同一個愛情的設定里,還有一個不一樣的愛情觀念,才能讓觀眾看到新意。」

自我疊代不是推翻重來,楊蓓不止一次強調,戀戀劇場不僅限於「甜寵」,其核心始終是「理想與純真」。

因此,進入第二年,「理想與純真」進一步被描繪,戀戀劇場不再滿足於只展現Z世代年輕人的戀愛觀,而是想要更全面、深刻地呈現愛情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面貌。

要落實這一點,戀戀劇場首先得找到自己的變與不變。

在復盤了第一季戀戀劇場的經驗之後,團隊決定繼續沿用「高概念+CP」的打法。

去年收官時,楊蓓就預告新一季戀戀劇場會加入古裝等更加豐富的題材,今年古裝奇幻類型的《蒼蘭訣》就出現在了片單里。有別於市面上其它古偶,該劇依照南楚九歌神話體系打造世界觀,一方面可以幫助戀戀劇場吸引古裝、仙俠劇愛好群體,另一方面,也讓戀戀劇場在視覺、美學方面更加多元。

第二季的戀戀劇場共有五部作品。《愛情應該有的樣子》以楊穎、賴冠霖飾演的高顏值姐弟戀CP為核心,再通過多對CP展現豐富的愛情樣態;《蒼蘭訣》則以傲嬌大魔頭「王鶴棣」和軟萌小仙女「虞書欣」之間的虐戀上演一段東方仙俠;《我的反派男友》打破次元壁,沈月飾演的少女作家意外把自己寫下的反派人物召喚到身邊;《我的秘密室友》則是圍繞金牌律師與菜鳥記者在平行時空中的經歷,再現交錯人生中的種種奇遇;《超時空羅曼史》中胡一天扮演的民國演員邂逅陳鈺琪飾演的當代編劇,講述一場穿越時空、跨世紀的唯美愛戀。

以上五部作品涵蓋古今、現實奇幻,融合東方神話、輕喜劇、懸疑等元素,整體基調跳脫日常,充滿想像力。在這其中,奇幻仍然是戀戀劇場的主題基調,高概念設定不僅抓人眼球,還提供了一個思想實驗的場景,也在社交網絡上開闢了一個溫和、友好的討論空間。

「高概念」除了跳脫常規的設定,還體現在類型元素的疊加上,這點在這一季的戀戀劇場上得到充分發揮。

《超時空羅曼史》除了古今穿越之外,還有一條懸疑線作為牽引,總結是「三分懸疑、七分甜蜜」;《我的反派男友》設定新穎,女主角筆下的角色穿越到現實世界,在奇幻類型之上,喜劇、青春等多樣元素完成碰撞。

總的來說,巧妙運用「高概念」,是對「甜寵+」的進一步升級,除了能更好地服務戀戀劇場本身用戶,還能幫助劇場尋找到更多增量用戶,再加上類型元素的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市場話題。

除此之外,對於「CP」的成功運營也是一部甜寵劇獲得圈層成功的關鍵。去年的戀戀劇場打破了「套路化」的窠臼,當觀眾開始對人工糖精出現不耐受的時候,用Z世代群體獨立、有思想和個人判斷的創作內核,成功破題。

如果說「高概念」是搭建了一個實驗場景,CP則是具體落實實驗的對象,今年的戀戀劇場,依舊注重CP的呈現。

基於長期打造愛情劇的經驗,楊蓓對於如何「科學撒糖」有了自己理解。在她看來,從故事創作層面,撒糖要合乎邏輯,既要符合故事邏輯,也要符合人物邏輯。「我們一直相信只有塑造出真實的人物和故事世界,才能感動我們的受眾,單純的親親抱抱舉高高,如果沒有人物內在動因作為支撐,我們的受眾是無法從中獲得共鳴的。」

「不為了撒糖而撒糖」才是愛情劇的核心。除了核心CP觀,楊蓓也提到了具體的方法論,她強調,選擇合適的主創也非常重要。「導演和演員之間、演員與演員之間碰撞出的火花」對於成就一對CP形象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愛情應該有的樣子》以楊穎、賴冠霖的姐弟戀CP為主,共展示了3組CP在當代都市中的狀態,《蒼蘭訣》的CP內核則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或許也是世界上最經典的愛情範式……

兩個人如何與出身對抗,在社會屬性不同的情況下彼此相愛,在甜蜜之外,更有激烈的,類似於戰爭的張力,這也恰恰是愛情的迷人之處。現實生活中已經很難遇到這麼直接、外化的衝突,但依然有無數細小的枷鎖讓當代人在關係中感到困頓,如果通過觀看《蒼蘭訣》,可以跳脫出現有的生活,了解一種高度凝練了矛盾衝突的愛情,或許更能接近愛的本質。

本季的戀戀劇場,除了讓大家嗑糖,一對對CP更擔負起了探討更具現實主義愛情議題的重要責任。戀戀劇場可以證明,講好普羅大眾的故事,不是現實主義題材的「特權」,甜寵劇也可以。

通過延續「高概念+CP」的打法,貫徹戀戀劇場在最初就確定的重現愛情中理想、純粹的部分,並用廣泛的題材和元素以及CP類型,吸引更為廣泛的女性受眾群體。

如果說去年的戀戀劇場是完美造夢感,2.0版本的戀戀劇場則要在夢境中置入更多真實。這不是要說要用現實打破夢境,而是要在不同場景中展現當代人面對的真問題、真困境,並嘗試探索解決之法。

緊抓時代情緒,打破類型限制走向「全民」

內容行業早已走向發展拐點,如何呼應當下的時代情緒,讓好的故事與好的藝術創作並行,從而實現與當下這個時代發生共情共振,成了每個類型創作創新突圍的金鑰匙,看似輕巧、討喜的甜寵劇也不例外。

為了更好詮釋「理想與純真」,戀戀劇場擴大了討論深度,選擇集中展示當代人最真實的情感需求和變遷。

楊蓓直言道:「愛情是人類一路往前、永不停下的主題,它不會被放棄,但它不是簡單的甜寵,它應該帶有對這個美好的概念一個相對比較深度的思考。」

以今年上線的第一部劇集《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為例,它就快、准、狠地直切當下流行的戀愛模式——姐弟戀。

近年來,關於「姐弟戀」的話題熱度不減,#姐弟戀是什麼體驗#微博閱讀量破5億,而#姐弟戀有多快樂##姐弟戀的成功案例#有將近30萬討論,女性用戶占多數的小紅書上,#姐弟戀#相關筆記也有6萬多篇……相關數據顯示,十年前「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4%,而現在則占到40%。

除了展示姐弟戀有多甜多香,《愛情應該有的樣子》更是細膩入微地反映了女性在其中的心理變化,呈現最真實的姐弟戀。女主角在和比自己年紀小的男生交往時,也有內心的掙扎和矛盾,但是她敢於直面、勇於嘗試,一旦確定自己的心意之後就不再被外界的聲音所打擾,展現了當代都市女性在情感中的自信與堅定。

此外,戀戀劇場講愛情,但不止於愛情。仍以《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為例,女主角本來是一個處處周到、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在家庭里、職場中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會說「不」。第一集裡,她在過生日當天被男朋友放鴿子,委屈時打給自己的閨蜜,但聽到對方玩得興起又把自己本來想說的話咽了回去,接到爸爸關心的電話,明明吃的是泡麵卻說自己在米其林餐廳。但她在遇到男主之後,不僅明白了好的愛情是應該勢均力敵、相互平等的,更學會了在生活中愛自己、不委屈自己,這也促使她離開不愛自己的男友、揭露職場黑幕,勇於拒絕生活中一切不合理和剝削她價值的部分,享受愛情和人生。

《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在戀戀劇場的系統里是相對熟齡的一部,而《我的反派男友》則更加青春。

比起楊穎扮演的尹亦可,沈月飾演的角色顯然還處於對於自我和情感的探索階段。當她自己創作出的角色來到她身邊,還是反派角色,女主角不得不面對很多問題,比如自己創作的角色開始失控,原本討厭的人變成自己喜歡的人,這些變化和困惑是女性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沈月扮演的女主角除了在感情上是個新手,還是個職場新人,對戀愛的嚮往,其實是她對於希望體驗更豐富的人生的投射,隨著故事發展,她的愛情和事業也交織著螺旋上升。

這也體現了今年戀戀劇場展示的當代人的情感需求變化:即理想中的現實愛情,不只有兩性的甜蜜,當代人更渴望在一段戀愛關係中得到成長,通過愛情收穫更好的、更悅己的生活方式。對觀眾來說,不管是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都可以在不同角色身上投射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目前社會上關於婚戀話題有諸多的討論,也有人將婚戀與女性成長相對立,但戀戀劇場希望向全民展示,二者之間並不衝突,愛情對於個人成長和追求理想生活不會是阻礙,相反,好的愛情可以是獲得理想生活的路徑之一。

除了故事本身和題材類型,在演員選擇上,也考慮到了全民向的口味,根據戀戀劇場團隊的觀察,「根據以往的數據,其實在女性用戶裡面,少女和女青年沒有絕對的界限可分」,《超時空羅曼史》的男主角選擇胡一天,一大原因也是因為他在少女和青年女性中都很受歡迎,透露出了製作團隊儘可能網羅全體女性受眾的野心。

另外,相較於流量、人氣,演員選擇更看中的是「準確」、「合適」,比如《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第一集,就以楊穎扮演的女主角慶祝35歲生日為主題展開,和她實際年齡十分貼近。胡一天外形適合打造民國風造型,沈月個人青春,嬌憨的氣質,讓她可以詮釋「美少女壯士」的設定,而虞書欣和王鶴棣小仙女和魔尊的組合養眼又令人耳目一新。

據楊蓓介紹,從目前《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的播放情況來看,受眾畫像顯示,其女性受眾占到80%,其中少女和女青年受眾基本呈現1:1的分布,女青年比例增加,在職業、地域方面,也由第一季的核心三四線城市拓展到了一二線白領人群。

年齡、地域、職業的拓展和延伸,符合團隊對於該劇的預期,也證明團隊今年的策略,包括題材、內容、陣容、製作都朝著服務更「泛」年齡層受眾為目標所做的取捨是行之有效的。

《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受眾分析 圖源:骨朵數據

在精準的情緒抓取之下,配合好故事和好藝術聯合驅動,優質內容的外延與內涵也將被進一步擴充,從而實現更具廣泛性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戀戀劇場也正式走向「全民向」。

從品牌效應來看,戀戀劇場這一更具有細分特性的內容品牌,在內容精品化和類型化方面不斷邁步,不斷保證其劇場內容的平均質量,且通過「高概念」與多種元素的疊加,意圖誕生一兩部引領市場話題的作品,這樣的打法加持之下,再加上每一季的不斷疊代,逐步使得愛奇藝在國內競爭最激烈的甜寵言情品類上產生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而有關戀戀劇場的「內功修煉」,即內容品質如何保障,誠如楊蓓所言:「戀戀劇場應該站在這部分觀眾的基礎上完整講好一個跟愛情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應該是特別浮躁,可能是非常平淡的,但能夠引起觀眾共鳴和深刻探討。」

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花樣性套路設計依然可以保持創作的吸引力,觀眾也非常願意為複雜世界裡的深入人心的簡單故事買單,這也是「戀戀劇場」二次生長之後,能夠滿足觀眾預期的根本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895fa627a7f95da1891d0817895f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