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訪中國人民大學,勉勵青年學子——「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如果將抗疫比作一場和新冠病毒的賽跑,那麼在這個賽道上有一群高醫青年也在奮力奔跑,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孫紅雨醫生便是其中一員。在蘇州本輪疫情防控中,孫紅雨醫生主動請纓,馳援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參與蘇州市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患者醫療救治工作。
青春向黨,前線提交入黨申請
在到達定點醫院的當天,孫紅雨醫生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談及入黨緣由,他講述了一名共產黨人——鍾南山院士的兩個故事:一是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鍾老力排眾議,指出非典病原體是一種未知的病毒,而不是衣原體、支原體等不典型病原體,為抗擊非典指明了方向,這位「實事求是」的共產黨人在他年幼的心靈里種下了一顆黨員的種子,「我長大後也想成為像鍾老一樣的人」,他在入黨申請書里寫道;二是新冠疫情爆發,鍾老逆行武漢,充分調研後指出本次疫情肯定存在「人傳人」現象,為國家制定防疫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主動挺身而出的永遠都是共產黨員,這些先鋒榜樣深深地感染著我,也激勵著我,讓我進一步感受到黨組織的感召和黨性的神聖」,最終他堅定了入黨的信念,向黨組織提交了神聖的入黨申請書。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他說,總書記的這句話是他的座右銘,雖然還未成為一名正式的黨員,但是他一直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主動請戰,積極投身抗疫戰場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孫紅雨醫生多次請戰一線,由於崗位特殊,奉命留守重症監護病房。在完成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他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參加了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至今,和科室同事一道參與了高新區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醫療保障工作,多次參加高新區及崑山市大規模核酸採樣工作。
流行病學調查通常都是突然通知,有時甚至是深夜,核酸採樣凌晨集結更是常態,但是他總是隨叫隨到,沒有絲毫怨言,保質保量的完成各項任務。「我是男生,身體好,這些活對我來說小意思」,每每提及這些,他總是輕描淡寫。本輪疫情發生後,接市衛計委通知,我院需組織一直醫療隊馳援定點醫院,其中必須包括一名ICU醫生,在接到上級領導的電話時,他幾乎是沒有一絲猶豫——「沒問題,我簡單收拾一下就可以出發」。孫紅雨醫生的愛人劉燕也是一名醫生,就職於蘇州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夫妻倆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伉儷情深,在得知丈夫即將奔赴一線時,她縱有萬般不舍,還是默默地幫愛人收拾好了行李,「有國才有家」是夫妻倆的共識。
恪盡職守,高效完成診療工作
到達定點醫院後,孫紅雨醫生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勇敢無畏、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多次得到了定點醫院領導的讚許。
他所在的病區有一位患者,腦出血術後,長期臥床,本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期間出現無尿(醫學上24小時尿量<100ml即稱之為無尿),作為一名ICU醫生,他敏銳地意識到該患者目前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尿瀦留,二是急性腎損傷。如果僅僅是尿瀦留的問題,留置導尿管即可解決,但如果是急性腎損傷,則可能需要進行深靜脈置管、CRRT等操作和治療。在向病區主任彙報並簡要分析了病情後,決定在完善相關輔助檢查的同時,先留置尿管,做好深靜脈置管、CRRT的準備,最終證實患者是尿瀦留,在留置了尿管後病情明顯好轉。
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是虛驚一場,有另一位患者,她的病毒載量很高,傳染性很強,「非必要不接觸」是院感的要求,但是有一天深夜,患者突發心動過緩、室性早搏,心率最慢至26次/分,隨時有心臟驟停的風險,必須要醫務人員到床邊參與搶救,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進入病區參與搶救,在醫護團隊的默契配合下,經過一夜努力,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病房的工作,有的考驗快速決斷的能力,有的則考驗綜合分析的能力。在剛進入病區時,有位高齡患者,多年前因腦梗死癱瘓在床,同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本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在按照常規治療後,患者的家人紛紛核酸轉陰出院,但是該患者卻遲遲無法轉陰。孫紅雨醫生根據多年ICU的工作經驗,給出建議,患者需要加強營養支持治療,但患者的老伴卻堅決不同意留置胃管。在病區主任的帶領下,孫醫生和患者老伴反覆溝通留置胃管、營養支持的重要性,最終患者家屬同意留置胃管。在醫療隊撤離的前一天,患者連續兩次核酸陰性,達到出院標準,也為本次馳援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作為一名ICU醫生,常被外界稱我們為壓艙石,早期識別重症患者,阻止輕症患者轉為重症,處理病房突髮狀況是我的專長,這些我的分內事,我義不容辭」,談到這些,他語氣堅定。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孫紅雨醫生的名字源自於毛主席的這句詩,主席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了「人定勝天」的思想,六十五年前,我們可以戰勝血吸蟲病,六十五年後的今天,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無數像孫紅雨這樣的青年醫務工作者奮力拚搏,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也必將戰勝新冠疫情!(ICU: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