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牢固樹立法治思維、系統觀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以問題為導向,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以新擔當、新作為謀劃好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探索一條適合廣州這座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徑,是擺在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面前的一道「必考題」。
廣州從化打造200個星級垃圾分類投放點,扮靚社區風景。圖為垃圾分類投放點。(資料圖片)
持續提升垃圾綜合治理成效
分類習慣更普及、處理設施更安全、處理方式更環保……2022年,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也為垃圾分類定下新目標。
力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2%以上,進一步優化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設置;推進垃圾分類處理信息平台建設,加快實現全過程智能化監管;結合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繼續深入開展宣傳引導,推進市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全面建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推進各循環經濟產業園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建築廢棄物處置設施落地;新建「兩網融合」網點120個、垃圾壓縮站12座,加大分類收運設施配置。
同時,在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的基礎上,加快探索存量填埋垃圾處理新路徑。理順與其他城市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和跨區域建築廢棄物處置機制,全方位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去年10月,海珠區城管對違反市容環境秩序行為開展整治工作。(資料圖片)
全力打造高質量城市環境品質
2022年,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繼續推動容貌品質全域提升,優化乾淨整潔市容市貌,為市民幸福生活打造美好環境。
持續優化乾淨整潔城鄉環境,著力消除城中村、內街巷、城鄉接合部衛生死角,重點打造全市「10路10場」、22個高標準示範區域和34個環衛保潔精細化重點道路。
適應城市更新工作新要求,調整違法建設治理工作思路,推進違法建設綜合治理,讓市民群眾共享治違成果。繼續深化社區容貌品質全域提升和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全民行動,綜合治理違規設置戶外廣告問題;有序推進沿江路-臨江大道等4條重要道路及周邊區域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深化新能源車輛推廣使用,暢通余泥運輸綠色通道,逐步實現「零排放」,力爭在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做出城管貢獻。
截止2021年10月底,廣州全市各類廁所已達11313座。(資料圖片)
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公共廁所夠不夠、好不好?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燃氣管道建設,更是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安全。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持續優化民生服務,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確保完成新建公廁146座、升級改造292座的目標;努力提高公廁建設與管理質量,積極創新公廁市場化管養新模式,利用廣告投放設置等方式解決公廁管養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
持續推進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堅決遏制各類燃氣安全事故發生;推進燃氣企業綜合改革,培育大型管道燃氣企業,推動實行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制度和瓶裝燃氣市場整合,提高企業綜合保障能力。
著力破解群眾「急難愁盼」難題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紮實推進試點工作方案各項任務,健全市、區、鎮街三級組織領導機構,探索「政府+企業+市民」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借「專家教授之智」共建共治,引導更多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為廣州城市治理建言獻策;借「代表委員之力」共建共治,精準破解城市管理難題;借「市民群眾之言」共建共治,建立完善民需彙集、民計採納、民意監督工作機制和意見採集、處置、反饋工作鏈條,確保城市管理重大行政決策科學高效、依法合規、體現民意。
以科技賦能讓城市管理更智慧
「數字化城管」讓城市精細化治理更高效。2022年,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借力「城市交通大腦」和全市物聯網建設機遇,繼續推進「1+11+N」市、區、街三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指揮體系建設。
深化「穗智管」城市管理新應用。規範環衛保潔、廚餘垃圾收運等數據信息採集,依託「穗智管」城市運行中樞平台及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構建綜合性城市管理資料庫,重點打造垃圾分類、智能燃氣應用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運用好「一碼掃城」技術新成果。依託「粵省事」「穗好辦」和「12345」城市熱線,利用商戶門牌號和城市管理現有設施二維碼,實現信息查詢、業務辦理、投訴點評、綜合監管等「一碼掃城」便民利民應用。
廣州從化打造200個星級垃圾分類投放點,扮靚社區風景。圖為垃圾分類投放點。(資料圖片)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新年「計劃書」
垃圾綜合治理
力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2%以上;全面建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推進各循環經濟產業園優化升級;新建「兩網融合」網點120個、垃圾壓縮站12座。
城市環境品質
重點打造全市「10路10場」、22個高標準示範區域和34個環衛保潔精細化重點道路;有序推進沿江路-臨江大道等4條重要道路及周邊區域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
民生服務
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確保完成新建公廁146座、升級改造292座的目標。
智慧城市管理
有序推進城市管理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同建設一批智能化城市管理設施;依託「穗智管」城市運行中樞平台及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重點打造垃圾分類、智能燃氣應用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通訊員 成廣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駱昌威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