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有意思的解釋,短短33個字句句令人捧腹

2023-06-19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相思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有意思的解釋,短短33個字句句令人捧腹

相思是什麼?這似乎是一個言不清道不明但卻極為難人的情緒,而文人墨客們也用手中的筆寫下了自己對於相思的理解。在蘇軾眼裡,相思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生死不相忘;在柳永眼裡,相思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為你憔悴而不悔;在溫庭筠眼裡,相思是」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入骨之痛。

以上相思經典之作,雖首首驚艷,寫盡了相思之苦、之美、之痛。但讀來卻總覺得還不夠具體,所以本期要和大家分享一首耐人尋味的相思作,這是我聽過關於來自元代大才子徐再思。這是一首元曲,文中作者用一個絕妙的比喻,將相思比作欠債,一語道盡相思之苦,短短33個字句句令人捧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清江引·相思》元.徐再思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准不了三分利。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

徐再思在元代名氣不小,他寫曲作時最常以俚語入文,最擅長寫相思之作。他在《折桂令》中曾寫過「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連用了3個相思,將相思寫得淋漓盡致。而在本期的這首《清江引》中,他更是將相思和欠債好好地比較了一番。

曲的首句作者將相思的人比作債主,但這卻並不是一個好當的債主。因為戀上對方,相思難耐,他只有每天催逼著對方,希望對方能知道自己的愛意,能對自己的相思有反回應。

第二句「常挑著一擔愁」是相思人的愁,對方欠了自己的債,但自己卻無可奈何,愁容滿面,就像挑著一擔愁似的。作者將無形的愁用「一擔」的數量詞來具體化,可謂生動有趣。而「准不了三分利」更是令人無奈了,他本是債主,卻要日日發愁,就更別說那三分利了。至此詩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因相思而發愁的主人公形象,而「一擔愁」和「三分利」的對仗也將相思的傷情寫得淋漓盡致。

最後一句是全曲最妙的一句,「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相思之苦只有見到對方時才能一解,就像債主只有追到了欠債人,這本錢才有可能要得回。這9個字的落筆,讓文的比喻有了落地點,可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

縱觀全文,以欠債比相思,初讀覺得有些牽強,但細細品來卻覺得句句都有道理。作者利用了債主,欠債人與相思者,意中人的微妙關係,將相思具體化、形象化,令人眼前一亮,算得上是一篇妙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58c8707457fba35a8f4d23dd36e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