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波及的地區,越來越多了。
剛恢復正常生活的深圳,以及廣州,再次發現確診病例。
其他地區感染人數,也一直都在增加。
截至4月15日10時,全國現有確診,超27萬。
這段時間的熱搜,看得人十分焦慮。
連續多天,上海新增感染超過2萬,微博、朋友圈,到處都是求助信息。
孕婦、老人無法就醫,普通人吃飯成了問題,都挑戰著每個普通人緊繃的神經。
我們為同胞揪著心,但從另一方面來想,能上熱搜,他們的處境至少會有人看見。
被看見,就有被救助的希望。
然而,有些小城,它們上不了熱搜,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城市,更別提被外界了解它們的遭遇。
其中之一,就是廣西東興市,防城港市下轄的縣級市。
東興市官方發布,僅4月13日這天,全市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9例,累計感染261例。
這個數據,足以令整個東興市人民崩潰。
在@光明日報微博下,全是「救救東興」、「救救邊境」的評論。
他們努力發微博帶話題,把東興刷上熱搜。
這些微弱的求救和努力,讓人無比揪心。
為什麼疫情下的東興,如此需要被看見?
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
東興常住人口只有21萬左右,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它。
但這裡有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與越南芒街市,僅一河之隔,是我國出海出邊的咽喉重地。
疫情爆發,隔壁的越南已經躺平,累計確診超1000萬,東興的防疫壓力,可想而知。
東興陸地邊境線長39公里,邊防警察們,需要日夜巡邏,防止有人偷渡過來。
可每個人拼盡了全力,也沒能阻止疫情的偷襲。
因為查不到源頭,所以不敢放鬆。
2月23日起,東興就開始鏖戰,到現在,已經超過50天。
從最開始每天新增幾例,到4月中旬的突然爆發,東興人民苦不堪言。
封鎖多日,停工停產,物流停擺,居家隔離。
太多人,連生活保障都成了困難。
「上海是有錢買不到菜,東興人是沒錢所以買不到菜。」
「不能復工復產復學,每天在家中,分不清今天是星期幾。」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解封?一切都是未知數。
可擺在東興人民眼前的,比病毒威脅更大的,是生存。
@中國新聞周刊採訪了一位貨車司機。
從封城開始,他就被困在東興,家裡6口人。
50多天,他沒有任何收入,只能借1000多塊錢吃飯,現在這些錢也馬上就花光了。
原本是想開貨車還債,結果,現在欠了更多。
想申請離開東興,可去別的地方,要自費隔離7天,一家6口幾千塊,怎麼拿得出這個錢?
「走也難,不走也難。」
一位做電商的店主,從春節過後,就沒什麼收入。
他說:「隔離了那麼久了,好像看不到盡頭。」
一切都停擺,可壓在他們身上的房貸車貸柴米油鹽水電,絲毫沒有減輕。
這裡的人民,承擔著最大的壓力,也經歷著最大的艱辛。
他們不敢放鬆,牢牢守住祖國的國門。
他們也不敢解封,拼盡全力,不讓疫情外溢。
生活在這裡的一二十萬人民,正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死死擋住了病毒。
希望大眾能看到他們的痛楚,看到他們的艱難。
疫情這幾年,邊境城市,承受了難以想像之重。
這些城市,大多是三、四線小城,沒有太多資源傾斜,關注度也很少。
所以,往往它們陷入危機,也無人知曉。
前幾天,知乎上有人提問:瑞麗當前的疫情措施如何?
這個問題下,有且僅有一條回答:
想進來看下,發現已經沒人關注瑞麗了。
這句話,令人無比難受。
被疫情偷走的這幾年,瑞麗人民一直咬緊牙關在堅持。
「孩子至今一年多沒上學,離瑞要花近萬元隔離費。居家隔離了200多天,沒有生活來源。」
「封城無數,關注不多,大半店鋪關門,小孩近一年沒有進校門,瑞麗人的心酸誰懂?」
這是多少瑞麗人的縮影?
這幾年,瑞麗真的太難了。
瑞麗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
一條小水溝,就是中緬邊境的交界線。
一寨兩國,國界沒有天然屏障。
當地有一句諺語:中國的老母雞會跑到緬甸下蛋,緬甸的瓜藤會伸到中國結瓜。
這導致,緬甸攜帶病毒的人,很容易悄悄入境。瑞麗,始終被病毒窺視。
張文宏曾說過一組數據:
瑞麗邊境線169.8公里,雲南人平均身高164cm,張開雙手也是164cm。
要把邊境線全部防住,需要103536人。
去掉老人和孩子,全瑞麗人手都不夠。
在嚴防偷渡者時,緬甸北部武裝衝突不斷,抵邊人員還要躲避槍炮流彈。
他們真的拼盡了全力。
少有發聲,默默扛下一切。
瑞麗,就像從來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苦都自己吞下。
從疫情爆發起,瑞麗傾盡所有,沒有一例向省內和省外蔓延。
他們牢牢地把病毒捂在自己家中,為此,他們承擔了所有嚴重的後果。
用自己的犧牲,換來全國的安全。
瑞麗,這座美麗的邊境小城,背負了太多。
這幾年,疫情不斷反覆。
我們早已習慣戴口罩,出示健康碼的生活。
但對大部分城市的人來說,工作、生活依然沒有停擺。
在享受相對的自由時,卻忽略了,有的小城,是以「年」為單位,進行封控。
那些邊境城市,把自己當成緩衝區,用身軀阻擋病毒。
2月下旬,當發現陽性病例,東興立即開展全市全員核酸,居民居家隔離。
這不是小題大做。
東興防疫一旦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但現在,你看到東興外溢了嗎?
沒有,他們把病毒,死死控制在了自己熱愛的小城。
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比起他們的犧牲,這些城市卻無比低調。
沒有強大的醫療資源和流調能力,可他們沉默地自救著。
幾乎每一天都有核酸檢測,一位市民拍攝全家第46次核酸檢測的場景。
每個人,井然有序地排著隊,熟練得讓人心疼。
因為境外回流人員陽性檢測率超20%,1歲多的孩子,從出生起,已經做過74次核酸。
長大之後,他會不會疑惑,喉嚨的繭是怎麼來的?
市民如此,每個防疫工作者又何嘗不是連軸轉?
這個停擺了50多天的小城,多了太多無法安眠的人。
連軸轉運送患者的救護車司機,累得躺在石墩上睡著了。
又涼又硬的石墩,托起他疲憊的身軀,而他,托起了太多人的希望。
短暫地休息之後,他要馬不停蹄地奔向另一個地方。
雲南瑞麗,一線抗疫人員沒能送母親最後一程。
他只能向著家的方向,含淚鞠躬。
沒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沒聽到她最後的囑託,一句「媽,我對不起你」,道盡了他的遺憾與愧疚。
一位邊防警察,在抓捕偷渡者時,被犯罪嫌疑人生生咬斷小手指。
他忍著劇痛,控制住犯罪嫌疑人,這才蹲在地上,尋找自己掉落的手指。
靠近國界線的村民,得知要用鋼絲修建「防護城牆」時,免費過來幫忙。
我時常為同胞的隱忍和偉大,感動不已。
他們默默承受,選擇擔當,守護在每一個角落。
將妄圖偷偷入境的人,阻擋在國門之外。
也把在國外橫衝直撞的病毒,死死擋住。
當然,也別忘黑龍江黑河,別忘記額濟納旗,別忘記所有以犧牲自己為代價,為國守門的邊境城市。
這些英雄的小城,承擔著最大的壓力,也擁有最偉大的人民。
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都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病毒在全球肆虐的兩年多,絕大多數中國人,保障了正常生活。
若不是這次東興的求助,很多人都不知道,是靠一部分人的犧牲,換來另一部分人的安穩。
城市按下暫停鍵,可生活還在繼續。
工作、教育、民生,都是邊境城市的人需要面對的難題。
當他們在網上求助的時候,但願我們給予更多關注。
他們不是賣慘,不是不想出去賺錢。
而是不能,是不敢。
儘管會有委屈,但每個人,仍舊乖乖待在家中。
這是他們的格局與大義,隱忍與付出。
魯迅先生寫道:無數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疫情當下,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座長城,駐守在邊境,抵禦來勢洶洶的病毒。
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國門一開,將不堪設想。
沒人居功自傲,沒有標榜付出。
可我們不該忽略。
當我們正常工作,安穩生活時,總會想到,他們是為你,為我而「犧牲」的。
是他們的「不自由」,換來我們的自由。
這些城市,沒有光鮮亮麗的形象,沒有太多發聲的渠道,甚至,他們也沒有好的資源傾斜。
可是每一個為祖國防疫事業,做出努力和犧牲的地區和人民,都值得敬重。
不是聚光燈下的城市,同樣應該被看見。
他們也必須被看見。
參考來源:
公眾號@廣西東興
新浪微博@中國新聞周刊
澎湃新聞《邊境小城瑞麗七個月「抗疫」記》
抖音@瑞麗發布、@湖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