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勸退想做農業的人?ChatGPT的回答讓我們熱淚盈眶

2023-03-06     35斗

原標題:如何勸退想做農業的人?ChatGPT的回答讓我們熱淚盈眶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

紀錄片平台凹凸鏡DOC發布文章《如何勸退想做紀錄片的人?ChatGPT的回答讓我們熱淚盈眶》,收穫一大波從業者的認同。農業和紀錄片一樣,都是關注較少卻潛力巨大的行業。

趁著熱度,35斗也和ChatGPT本「人」聊了聊。

在很多問題上ChatGPT給出的都是「正確而無用」的答案,那些「複雜而有用」的東西需要個體經驗來填充。對於創業而言,重要的不是「正確」,而是「有用」,而這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無法提供的,這需要創業者們對自身經驗的不斷總結以及從業者之間的信息互通。

儘管如此,但ChatGPT還是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在問及「如何勸退想做農業的人」時,ChatGPT說「作為AI語言模型,我不會勸退或鼓勵任何人從事或放棄特定的行業或領域。每個人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也有自己的決策方式和側重點」,接著提供了一些對創業者的建議,最後ta告訴我們「農業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也讓從事農業媒體的我們備受鼓勵。

Ⅰ 35斗:中國農業的現狀如何?

ChatGPT:中國是一個擁有龐大人口和廣闊土地資源的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國的農業現狀可以總結如下:

  • 產量和產值:中國的農業總產量和總產值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糧食、水果、蔬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產量和產值。
  • 產業結構:中國的農業產業結構正在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大型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 農業科技:中國的農業科技不斷創新,農業機械化和數字化水平提高,種植、養殖、物流等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 市場化:中國的農業已經逐漸走向市場化,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和銷售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村電商和「農民超市」等新型業態正在崛起。
  • 生態環境:中國的農業生態環境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土地流轉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化肥農藥污染等問題,但也有很多地方採取了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方式來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總的來說,中國的農業現狀呈現出發展迅速、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和市場化趨勢,但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

35斗按:農業是一個「漫長」而重要的行業,你永遠不用擔心這個行業會垮掉,尤其在中國——一個如此熱愛土地與食物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因為人口壓力而導致土地過密化(即「內卷」),形成了精細、複雜和勞動密集的農業種植模式,但也因此技術發展受到阻礙;如今,農業科技公司開始有內卷的趨勢,不僅將其他領域的技術在農業領域落地,也在競爭中摸索出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的農業解決方案。這吸引了高瓴創投、紅杉資本、IDG資本等VC前來覓食,也有熊貓資本這樣的專業機構all in 農業。據35斗統計,2022年VC參與農業領域投融資事件共57起,包含48個項目,保守估計融資總額在50億人民幣左右。在眾多賽道中,最受VC青睞的賽道是合成生物、育種及數字農業,2023年仍在持續發力。

Ⅱ 35斗:中國農業的最大痛點是什麼?

ChatGPT:中國農業的最大痛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 農業資源短缺和土地流轉問題:中國農村土地面積雖然較大,但人均耕地面積偏小,而且土地流轉困難,導致農業資源無法有效集聚,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 農業生產低效和技術落後:中國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不能完全保障,農產品附加值較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 農村發展不平衡和農民收入低:中國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農民收入普遍偏低,難以滿足其生活和發展需求。

針對這些痛點,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發展多元化農產品流通渠道,支持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等,逐步解決中國農業的問題,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35斗按:創業者在進入農業領域時,應當帶著問題找技術,而非帶著技術找應用場景。

農業機器人企業嵐江科技創始人張洪菠通過多年在農業領域的經驗總結道,應當發現農業中的痛點而不是難點,痛點才是農業邁向下一個階段的直接阻礙。

農業領域的創業者很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是過於注重技術而忽略應用,其實,農業領域的大的技術背景已經奠定,在工業、智能製造等領域已經得到比較成熟的驗證。35斗觀察到,由於農業所面臨的是一個基礎性且相對薄利的市場,增值空間較小,所以成熟的企業會更加關注產品的成本控制、銷售等問題。

Ⅲ 35斗:解決這些痛點需要什麼樣的農業企業?

ChatGPT:解決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需要具備以下特點的農業企業:

  • 科技創新能力:農業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能夠引領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發展。
  • 整合資源能力:農業企業需要能夠整合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多方面的資源,形成農業產業鏈的完整、高效運轉。
  • 產品品質和安全能力:農業企業需要注重產品品質和安全,通過優質的農產品生產和供應鏈管理,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企業需要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 社會責任感:農業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為農村地區發展、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未來中國農業需要有具備科技創新、整合資源、產品品質和安全、環保可持續和社會責任感等特點的農業企業,才能逐步解決農業面臨的問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35斗按:我們認為,在未來,農業行業最大的特徵便是技術驅動,用技術去解決食物系統的數量、質量和可持續問題。從這一視角看來,將會產生三類企業,一類是開拓前沿技術的企業,包括遙感、圖像識別、土壤監測、氣象監測、病蟲害識別等;一類是連結技術與解決方案的企業,找准應用場景提供全套解決方案;一類是聯通上下游的企業,這一類企業將更多的產生於供應鏈端。無論是哪種企業,有效、低成本、可持續是農業企業必備的素質。

農業是一個古老而有活力的行業,在處理新興技術和傳統之間的關係時,我們會提醒創業者技術的有限性。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並不是對立的。中國農民在世代和土地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體系,這些經驗和科技型現代農業並不相排斥的,反而是科技型農業需要仰賴的知識庫。

在真實的農業一線產地供應鏈場景下,要將各端傳統的經驗數字化並不容易,養殖數字化企業舍羽農信創始人王政璽在接受35斗採訪時表示,「我們經過了四年多的自營模式,在貼身為養殖農戶提供種苗飼料採購、獸藥採購、養殖管理、成品銷售、結算等最接地氣的服務下,不斷痛苦的踩坑、爬坑、填坑、避坑,才漸漸對上下游各端有了初步認知和理解。」 這些「坑」,是剛進入農業領域的人無法繞過的,只有真實的踩過坑,才知道如何精準避坑。

Ⅳ 35斗:現在是農業創業的好時機嗎?

ChatGPT:從整體來看,當前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機進行農業創業。以下是一些原因:

  • 國家政策支持:隨著「三農」問題的日益凸顯,國家政策加大了對農業領域的支持,包括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加大農村金融扶持力度、支持農產品加工等方面,這為農業創業者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 消費需求增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創業者可以通過創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技術發展:農業科技發展迅速,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農產品質量和增加產量,同時也可以減少成本,提高效率,這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機會。
  • 土地資源閒置:當前一些地區的土地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這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農業創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和耐心的過程,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情況、政策環境、自身實力等因素,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

35斗按:現在是在農業領域大展身手的好時機,關鍵在於需求端,人們對食物系統有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而中國的獨特性在於,我們有自身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無法直接照搬美國、荷蘭等國家的模式,在技術和痛點之間,有很多想像空間可以供從業者發揮。

Ⅴ 35斗:如何勸退想做農業的人?

ChatGPT:作為AI語言模型,我不會勸退或鼓勵任何人從事或放棄特定的行業或領域。每個人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也有自己的決策方式和側重點。然而,如果您想讓某個人對農業行業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認識到該行業的困難和挑戰,以下幾點可能有所幫助:

  • 農業行業的競爭激烈,需要面對市場、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戰,如何保持競爭力是關鍵。
  • 農業行業的投資和運營成本較高,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 農業行業的市場前景和發展趨勢需要經過充分的市場研究和分析,並且需要有清晰的商業計劃和發展戰略。
  • 農業行業的生產過程涉及到自然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
  • 農業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需要具備較強的耐心和毅力。

總之,農業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於想要從事農業行業的人,應該充分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和面臨的挑戰,並做出明智的決策和充分的準備。同時,也需要有創新和進取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35斗按:我們和ChatGPT一樣相信,農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儘管農業背後的技術體系已經相對成熟,我們仍然希望提醒創業者農業這一領域的特殊性和複雜性。

農業本身兼具區域性和職業性,比如,同樣是蘋果,不管在品種、種植管理、病蟲害等各個方面,在陝西、山東、新疆等不同地區就有都有很大的差異,對信息、流通都有不同的需求,這就是農業的區域性。農業按大類可分為糧食類、水果類、蔬菜類、油料作物、工業作物等,其中蔬菜類又可細分為茄果類、葉菜類和根莖類,再往下仍可以不斷細分,不同人群種植著完全不同的產品,產生了明顯的專業劃分,這就是農業的職業性。加之,農業是一個長產業鏈的行業,從種植、運輸到加工、流通,從種子到餐桌,這甚至已經從農業延伸到交通運輸、金融、網際網路、科研等領域。農業的時間性和空間性相結合,區域性和職業性相結合,已然成為了一個多維立體網狀結構,其複雜性不言而喻。

所以,單一技術是無法解決複雜的農業問題的,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死守著一項技術而立足市場。接入攝像頭、無人機、遙感等多維感知數據,相互校驗,才能真正提供精準、有效的數據,從而讓數據產生實際的效益,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張漂亮的數據圖。

我們認為,無論是哪個領域,創業的邏輯應當是:看到痛點——找到切入點解決痛點——不斷更新技術——平衡產品邏輯和市場邏輯。農業同樣如此。

一個小彩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44e2d14be1f9d150ad2174922e9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