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使用多種經批准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能使ALK融合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延長。儘管對TKIs有持久的反應,但獲得性耐藥難免發生。雖然我們對在靶耐藥機制的了解越來越多,但對非ALK依賴性耐藥機制的描述仍然很少。本文描述了一例ALK融合NSCLC患者發生HER2擴增獲得性耐藥機制,經阿來替尼和曲妥珠單抗聯合治療後腫瘤縮小。針對HER2聯合ALK抑制劑的治療可能是獲得性HER2擴增ALK融合NSCLC的有效治療方法。
病例
一名66歲女性,有2.5包年(每天吸煙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吸煙史,之前患有淋巴結陰性乳腺癌,2002年接受了右側腫塊切除術,隨後接受了輔助放療和5年來曲唑治療,2011年咳嗽和背痛了2個月。PET/CT顯示2.5厘米右下葉18F-脫氧葡萄糖(FDG)濃聚肺門旁結節,廣泛的淋巴結、肝、骨和肺轉移。肝病灶活檢顯示TTF-1陽性低分化腺癌,具有印戒形態,螢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結果為ALK融合陽性,ERBB2(HER2)擴增陰性(HER2/CEP17比值<2)。診斷時,她的CEA和CA27-29分別為19.3 ng/mL和393 units/mL。患者先接受了6個周期的卡鉑和培美曲塞治療,最佳獲益是疾病穩定,隨後在2011年6月的臨床試驗中開始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獲得長期的部分緩解。
在接下來的九年中,患者接受了多線系統治療,包括重新使用卡鉑/培美曲塞,色瑞替尼,阿特珠單抗,重新使用培美曲塞,多西他賽,阿來替尼和布加替尼,以及針對肝和腦部寡進展的多個局部治療療程。2019年12月,在使用布加替尼13個月後,疾病進展,出現5個亞厘米級肝病灶和右枕葉新的腦轉移。針對肝和腦部進展,患者再次接受了3個周期的培美曲塞治療,然後於2020年2月開始使用蘿拉替尼。使用蘿拉替尼3個月後,儘管腦轉移緩解,但肝病灶繼續變大,FDG攝取繼續增高。於是停用蘿拉替尼。
2020年5月,在患者初診9年多後,進展性肝轉移灶活檢顯示腺癌,持續存在EML4-ALK融合,無ALK耐藥突變,下一代測序(NGS)檢測顯示HER2拷貝數約為239,MYC拷貝數約為33,以及TP53 p.R282W,檢測樣本中腫瘤細胞占比40%。同一樣本FISH檢測顯示HER2擴增(HER2/CEP17比值≥10.4,拷貝數≥21),IHC 3+(圖1B)。之前患者使用阿來替尼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於2018年7月進行了肝活檢,回顧性FISH分析顯示樣本總體HER2擴增陰性(HER2/CEP17比值為1.1)。然而,在所檢測的108個細胞中,有兩個細胞HER2拷貝數高,其中一個細胞拷貝數為10,另一個細胞拷貝數≥21,表明存在小亞克隆導致高水平HER2擴增陽性(圖1A)。
圖1
患者隨後接受了2個周期的1周1次長春瑞濱治療,但再次影像檢查顯示膈上下淋巴結進一步進展,肝轉移進展,新的骨和腦轉移。患者接受了對腦轉移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SRS),但沒有對顱外出現進展的部位進行放射治療。患者開始靜脈注射曲妥珠單抗,首次劑量為8 mg/kg,隨後每3周1次6 mg/kg,開始使用曲妥珠單抗11天後同步使用阿來替尼,距離上次使用蘿拉替尼15周。經過4個周期的曲妥珠單抗治療,患者的CEA從1635 ng/mL降到1245 ng/mL,CA 27-29從235 units/mL降到213 units/mL(圖2A),PET/CT顯示輕微獲益(最長徑共縮小26%,RECIST 1.1評估為疾病穩定),代謝緩解(所有病灶的標準攝取值下降,至少2個縱隔淋巴結的代謝下降)(圖2B)。腦部MRI顯示接受SRS的病灶信號異常,其他病灶未見明顯信號異常(圖2C)。患者的腫瘤標誌物繼續下降(CEA 978ng/mL,CA 27-29 161 units/mL),2021 年2月,使用曲妥珠單抗25周後,再次進行PET/CT檢查,顯示胸部持續緩解。不幸地,患者T9椎體出現了孤立骨轉移灶(圖2B),腦部MRI顯示多處腦部病灶進展(圖2C)。隨後,患者接受了對13個進展性的未治療的腦部病灶的SRS,並對T9椎體進行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截至2021年3月,患者仍在接受阿來替尼和曲妥珠單抗聯合治療。
圖2
討論
ALK-TKIs耐藥機制中,對ALK激酶域繼發性耐藥突變已經有了深入研究,但對非ALK依賴性耐藥機制的描述較少。MET擴增和MET 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被描述為ALK融合NSCLC患者阿來替尼和蘿拉替尼第二種基於驅動因素的耐藥機制,分子依據和後來克唑替尼治療獲益都證實了這一點。雖然HER2擴增是一線(~1-2%)和二線(~5%)接受奧希替尼治療的EGFR突變NSCLC眾所周知的耐藥機制,但在ALK融合NSCLC中,多常發生ALK-TKI耐藥HER2擴增尚不清楚。使用不同細胞系的體外研究表明,HER家族的激活是ALK融合NSCLC潛在的耐藥機制。之前有一個病例報告,一例ALK融合NSCLC患者(最初ALK-IHC+/FISH-)多種ALK-TKIs治療獲益,隨後出現HER2擴增,可能是阿來替尼耐藥機制。患者進行了肝活檢,NGS和FISH顯示HER2擴增,但IHC和FISH都顯示ALK陰性。該患者未接受任何HER2靶向治療,因此尚不能證明HER2擴增是真正的獲得性耐藥機制。我們的病例中,患者經阿來替尼和曲妥珠單抗聯合治療後代謝緩解,腫瘤縮小,證明HER2擴增可能是耐藥機制。當然,在開始使用曲妥珠單抗和阿來替尼之前,停用所有ALK抑制劑(15周)的時間有可能導致重新使用ALK-TKI治療獲益。不過,結合HER2高水平擴增,FISH顯示存在小亞克隆隨後變顯著,使用阿來替尼後疾病進展,使用蘿拉替尼後最佳獲益為顱外進展性疾病,以及隨後使用阿來替尼和曲妥珠單抗持續顱外緩解,所有這些都表明HER2擴增是潛在的耐藥機制,治療獲益可能是HER2治療和ALK治療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不排除只用曲妥珠單抗就會發生這些反應的可能性。
由於有關ALK融合NSCLC HER2擴增的記錄很少,目前沒有治療這類患者最佳方案。之前針對HER2可能是首要致癌基因的研究中,NSCLC HER2靶向治療的結果不一,曲妥珠單抗治療結果大多令人失望。然而,這可能是由於患者選擇不佳,因為與IHC評分較低的患者相比,IHC 3+患者的療效更高。其他針對HER2擴增的療法包括抗體偶聯藥物治療,如已成功治療乳腺癌的TDM-1和曲妥珠單抗-德魯替康,與相關TKI聯合治療經EFGR或ALK靶向治療後發生獲得性耐藥機制HER2擴增的NSCLC相關分子亞型,可能會有療效。
我們提供了分子和臨床證據證明HER2擴增是ALK融合NSCLC對ALK-TKI的一種新的、可靶向的獲得性耐藥機制,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ALK融合NSCLC中非ALK依賴性耐藥機制的了解。和MET擴增一樣,未來需要充分評估將HER2定義為相關第二種驅動因素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Tsui DCC, Aisner D, Nijmeh H, Bao L, Menter A, Camidge DR. Tumor Shrinkage With Combination of Alectinib and Trastuzumab in a Patient With ALK-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HER2-Amplification as an Acquired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ALK Inhibitor Therapy. Clin Lung Cancer. 2022 Mar;23(2):e99-e103. doi: 10.1016/j.cllc.2021.06.012. Epub 2021 Jul 3. PMID: 3433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