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最近網上爭議聲比較大的「扣肉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重慶的王女士賣150碗熟肉,被「打假人」邵某舉報為「三無產品」,最終判罰約5萬元。大部分網友都站在王女士這邊,認為這些職業「打假人」,就喜歡扯著正義,為消費者維權的大旗,做昧良心的事。
打假固然是對的,但是在第一次購買之後,應該先去打假索賠,這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而不是再次大量購買再進行索賠,這個「圖財」的主要動機、意圖太過明顯了。就在網上對於這個判決進行激烈討論的時候,有網友爆料,「扣肉案」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扣肉案」信息量大,雙方各執一詞,賣家聲稱「婆婆做菜媳婦賣」,原本就有誇大宣傳、誘導消費的嫌疑。雖然不支持邵某的做法,但這種誘導消費的行為也該打擊一下。王女士稱他們沒有賣三無產品,婆婆出面數次落淚。
邵某卻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近日邵某出面發聲,直言自己沒有其他職業,偶爾跑跑外賣,主要精力放在打假上。他不願意在道德層面討論自己的行為,只要合法就行。打假人不討論道德問題,是正常的,如果在乎這一點他們是做不了這一行的。
做一行愛一行這點沒錯,我們也沒法道德綁架他。邵某還表示未來如果遇到對社會危害性比較大的事件,會繼續用真名打假。王女士利用老人來賺取大家的同情心,一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一天做幾百份扣肉可信嗎?
還表示如果覺得5萬太多,可以打電話協商,說不定可以給他們少2萬、3萬。他們的邏輯就是如果他們不賣假,就沒人找他們麻煩。
邵某這話是沒錯,可他們怎麼就專挑軟柿子捏,找這種沒有背景的人打假?那麼多有名氣的人賣假貨,他們卻不管,還說的這麼冠冕堂皇。法院判處王女士賠5萬,說明打假人的行為是合法的,他也可以不討論道德問題,但也要允許網友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道德本來就是法律的基礎,不談論道德的法律是無情無義的。應給予王女士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好在現在有很多人知道了王女士的遭遇後,紛紛購買她家的商品,扣肉、泡蒜等等產品都售空了。甚至還有人想給他們捐款,捐款就沒必要了。此事的發生,是要提醒更多打假人,法律的背後是道德。
不討論道德只在乎合不合法,跟機器人有什麼區別?人和機器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感情,知道害臊。如果一個人連道德都拋棄了,都沒資格討論合法的問題。道德是做一切事的基礎,希望邵某能明白。
結語:也希望其他打假人能明白,打假固然重要,但要分人。那些大網紅,某網站賣假貨的才是他們的目標。大家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