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霍亨索倫王朝,君主9位,國祚217年

2022-06-09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德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霍亨索倫王朝,君主9位,國祚217年

德國,歐洲中部國家,正式國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領土面積35萬多平方公里,是有海岸線的沿海國,人口8300多萬,主體民族德意志人,實行總統為國家元首、總理為政府首腦的議會共和制度,首都柏林,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德國君主制度的開端,通常被認為是公元843年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的東法蘭克王國,公元962年東法蘭克王國變成神聖羅馬帝國,但未能實現德國統一,德國在近千年歷史都處於分裂時期,境內國家數量之多、朝代更替之頻繁非常混亂,直到公元19世紀中期才實現統一,統一德國的朝代也是德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史稱霍亨索倫王朝,接下來筆者將會簡單介紹霍亨索倫王朝及其9位君主。

德國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腓特烈一世(1657年—1713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開國國王(1701年—1713年),原本是神聖羅馬哈布斯堡王朝的普魯士公爵,兼霍亨索倫家族首領,因為在神聖羅馬對抗法國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公元1701年被神聖羅馬授予國王稱號,隨後他正式登基稱國王,時年44歲,確立國號普魯士王國,霍亨索倫王朝正式建立,公元1713年因病駕崩,終年56歲,在位12年。

霍亨索倫王朝開國國王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1688年—1740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二位國王(1713年—1740年),開國國王腓特烈一世與第二位王后索菲的次子,公元1713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時年25歲,在位期間把發展軍事力量作為國家發展的第一要務,國家大部分財政收入都用在軍事上,令普魯士王國的軍事力量大幅增強,提出服從、服從、在服從的軍人精神,被後世認為是軍國主義的創始人,公元1740年因病駕崩,終年52歲,在位27年。

霍亨索倫王朝第二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二世(1712年—1786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三位國王(1740年—1786年),第二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三子,因長兄和次兄早死,被確立為王儲,公元1740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時年28歲,他在位期間文治武功顯赫,大幅度擴充了普魯士王國的領土,另外他也是一位音樂家和哲學家,留下了很多傳世著作,後世尊稱腓特烈大帝,公元1786年因病駕崩,終年74歲,在位46年。

霍亨索倫王朝第三位國王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威廉二世(1744年—1797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四位國王(1786年—1797年),第二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孫子,第三位國王腓特烈二世的侄子,父親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五子,腓特烈二世的同母弟,公元1786年伯父腓特烈二世死後因沒有兒子,他以最合適的王室成員身份繼承王位,時年42歲,在位期間最出色的武功是聯合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滅掉了波蘭,瓜分了波蘭領土,最出色的文治是修建了布蘭登堡門,公元1797年因病駕崩,終年53歲。

霍亨索倫王朝第四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

腓特烈·威廉三世(1770年—1840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五位

國王(1797年—1840年),第四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與第二位王后露易絲的長子,公元1797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時年27歲,在位期間多次參加反法同盟對抗法國波拿巴王朝,但基本都以戰敗告終,他被迫向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臣服,公元1815年法蘭西帝國終於被反法同盟滅亡後,他進一步擴充普魯士王國的領土,公元1840年因病駕崩,終年70歲。

霍亨索倫王朝第五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1795年—1861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六位國王(1840年—1861年),第五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長子,公元1840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時年45歲,在位期間德國受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他殘酷地把革命鎮壓下去,公元1857年開始中風癱瘓及患有精神問題,公元1861年因病駕崩,終年66歲。

霍亨索倫王朝第六位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威廉一世(1797年—1888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七位國王(1861年—1871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開國皇帝(1871年—1888年),第五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第六位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同母弟,公元1857年代替癱瘓和發瘋的長兄處理朝政,公元1861年長兄死後因沒有兒子,他繼承王位,時年64歲,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俾斯麥,先後在普丹戰爭打敗了丹麥格呂克斯堡王朝、普奧戰爭打敗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普法戰爭打敗了法國波拿巴王朝,史稱王朝戰爭,成功結束德國歷史近千年的分裂時期,實現德國歷史第一次大一統,公元1871年登基稱皇帝,把國號普魯士王國改成德意志帝國,強大而統一的德國誕生,後世尊稱威廉大帝,公元1888年因病駕崩,終年91歲,在王位10年,在帝位17年,合計在位27年。

霍亨索倫王朝開國皇帝威廉一世

腓特烈三世(1831年—1888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二位皇帝(1888年3月—1888年6月),開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長子,公元1888年父親死後繼承帝位,他繼承帝位之前已經患有嚴重的癌症,繼承帝位之後病情惡化到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於同年6月病死,史稱百日皇帝,終年57歲,在位3個月。

霍亨索倫王朝第二位皇帝腓特烈三世

威廉二世(1859年—1941年),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三位兼亡國皇帝(1888年—1918年),第二位皇帝腓特烈三世的長子,公元1888年父親死後繼承帝位,時年29歲,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把德國發展成與英國並列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公元1914年發動一戰,期間發明了閃電戰,戰爭前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後期被英法等國反敗為勝,直到徹底戰敗,公元1918年一戰結束後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他被迫一戰戰敗和國內革命等多重壓力而被迫退位,至此君主9位、國祚217年的德國霍亨索倫王朝滅亡,德國廢除君主制度,改用共和制度,他流亡國外,直到公元1941年病死,終年82歲。

霍亨索倫王朝亡國皇帝威廉二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2f9e02d614404f9e3a62e6df2dd0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