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豬料的低蛋白日糧?胺基酸平衡模式很重要

2022-05-12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如何做好豬料的低蛋白日糧?胺基酸平衡模式很重要

受原料價格高位運行、國內蛋白資源緊張、國家政策引導等影響,今年不少飼料和養殖企業紛紛開始做低蛋白日糧,以降低飼料和養殖成本、提高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那麼如何做好低蛋白日糧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技術——胺基酸平衡技術,是我們成功研發低蛋白日糧的基礎。

作為動物營養技術人員,我們都知道,動物對蛋白質的需要實質上是對胺基酸的需要,故我們在降低日糧中蛋白質含量的同時,必須還要保證動物足量的胺基酸供給,通過補充一些人工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保證畜禽生產性能不降低。因此,我們在設計低蛋白日糧時,首先需要明確動物對胺基酸的需要量,再根據日糧的限制性程度依次滿足各種胺基酸的需求。動物所需的各種胺基酸之間的比例模式就稱之為胺基酸平衡模式,通常以各胺基酸占賴氨酸的比例來表示。

經過動物營養學家們多年的實驗、研究、總結,目前形成了多套豬的理想蛋白胺基酸平衡模式,大家比較熟悉的豬理想蛋白質模式體系有4個,即ARC(1981),NRC(1988,1998),Wang和Fuller(1989,1990),Chung和Baker(1990,1992),各模式的具體胺基酸組成見下表:

表1. 生長豬的理想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模式(%)

總體上來說,ARC(1981)和NRC(1998)提出的理想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模式比較粗糙,沒有考慮到胺基酸的消化率或利用率。Wang和Fulle(1989,1990)以及Chung和Baker(1992)的模式(維持加沉積)是以可消化胺基酸為基礎測定的,可以認為是目前豬的最佳胺基酸模式,即可消化理想蛋白質模型。

針對目前行業普遍推廣的低蛋白日糧的胺基酸模式,研究人員(梁福廣等)也給予了我們指導和實驗數據:30~60kg的生長育肥豬,分別以ADG和F/G為標準確定達最佳生長性能時的營養水平會有所不同,對日增重和料肉比進行綜合考慮,研究人員給出了取得最佳生產性能的可消化胺基酸的比例範圍,即Lys : Met+Cys : Thr : Trp = 100 : 57~61 : 64 : 18~21。

總之,理想蛋白質的胺基酸平衡模式目前仍處於不斷修改、完善和驗證的過程中,對於那些研究較少的胺基酸需要量仍需進一步的研究和確認。在保證胺基酸平衡供給的前提下進行低蛋白日糧設計,將成為當前和未來動物營養專家的研究熱點和豬飼料生產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梁福廣. 生長豬低蛋白日糧可消化賴、蛋+胱、蘇、色氨酸平衡模式的研究[D].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2cbfcd3fc33f61278859fee619218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