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現在的裝修行業沒有以前好做了,在利潤方面也沒有那麼理想了,畢竟現在很多東西都已經透明化了,消費者也是沒有那麼好糊弄的了。而且現在競爭比較激烈,很可能一個客戶就有好幾家裝修公司惦記著,最後拼的就是價格。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小吳,之前他做裝修方面的銷售工作有三年左右的時間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研究出了自己的套路。他和一般裝修銷售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在結合了當地的市場狀況之後,他把銷售的重點放在了那些在農村建別墅的客戶身上。小吳這麼做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蓋這種別墅的客戶一般都不差錢,二是這樣面臨的競爭會小一些。
所以小吳的工作模式就是開著車在全市轉悠,見到哪裡有蓋別墅的時候,就會下足功夫想法拿下客戶。不過這樣的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畢竟蓋別墅的大客戶還是比較少的,如果盯上的客戶沒有能夠達成交易的話,浪費的時間還是很多的。
之前剛來公司也就半年左右的時候,小吳並沒有什麼大客戶,也就是有幾個小單子,不過之後他就接受了一個總價值在九十萬左右的別墅大單。這個客戶說起來也是比較挑剔,小吳有時候也會讓主管幫忙出面講解一下,也就是三四次,也算是小有功勞,小吳自然是付出最多的,前前後後往客戶那裡跑了有十多次。當時的那個主管其實跟老闆有點什麼關係,再加上其實也是起了點作用,小吳就想著畢竟是領導,以後還要在他手底下混,到時候到手的五萬提成,就給他一萬五左右,也挺合適的。
但是令小吳沒有想到的是,那個主管利用自己和老闆的關係,再加上自己是老員工,把這個單子就完全給掛在了自己的頭上,還暗示過小吳,這個單子歸他了,不要多說什麼,最後給了小吳一萬的提成。當時小吳就不幹了,公司這麼做也太不地道了,於是就跟老闆理論,但是老闆也相當於默認了這件事,功勞都給了主管。小吳當時也是對於公司沒有了信心,事後直接就給自己之前的幾個客戶打了電話,說是公司給他們裝修的時候都是用的不好的材料,根本就不值那個價。小王辭職以後,那幾個客戶也是紛紛都找到了公司,找到了老闆,據說當時也是一下子讓老闆虧了二十萬。
大家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可以留言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