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

2024-09-09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倪 浩 尹野平

中國決定自11月1日起,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我國製造業對外開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是履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承諾的最新一步。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以下簡稱負面清單)。與2021年版相比,2024年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刪除了製造業領域僅剩的2條限制措施:「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煅等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修訂後,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8日表示,製造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最緊密的領域。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充分彰顯了我國擴大國際合作的積極意願和支持經濟全球化的鮮明態度。我國將依託自身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支持中外企業交流合作,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國家發改委的信息顯示,近年來,我國不斷放寬外資准入,2017年至2021年連續五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兩個清單的限制措施分別由93條、122條縮減至31條、27條,在製造業、採礦業、農業、金融業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其中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製造業領域限制措施已於2021年率先實現「清零」。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2023年8月,北京出台措施吸引外商投資(即《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編者注)。7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承諾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季劍軍8日解讀說:「負面清單標誌著我國製造業對外開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他認為,當前,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對製造業實施外資准入限制,甚至部分發達經濟體仍然對製造業實施一定的外資准入限制。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負面清單的不斷縮減也持續推動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此次新版負面清單在製造業領域對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的「清零」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沒有改變,並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加開放、公平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對當前全球投資貿易環境的開放與合作做出貢獻。

李永說,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全面取消對外資的准入限制措施印證了中國製造業不實行任何保護主義,在發展製造業上中國態度開放,並歡迎外資與中國共同分享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紅利。

「中國將向外資全面開放製造業,並在醫療領域為外資提供更多空間,為提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做出更多努力。」彭博社在8日的報道中說,當天,中國商務部等三部委發布通知,擬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其中包括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在規定的自貿區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多地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併購公立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1adedad2347ae68264799b30f359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