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作為臨床中常見的一類病症,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根據近年臨床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心內科一半以上的病人都罹患高血壓。
但是讓醫生們感到堪憂的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血壓的認識,仍存在不足和誤區。導致不能及時就診,耽誤了病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的誤區有哪些方面?
誤區一、降壓藥應該選擇貴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理,藥物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血壓情況,以及各器官功能等綜合分析,而不是僅僅盯著價格。簡單說,能有效控制住血壓的,就是好藥。
誤區二、吃了降壓藥,血壓仍不見降
許多患者常常會問起,吃了降壓藥,卻不見血壓下降,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我吃的少了?血壓降到多少才合適?
其實,並非是你藥吃的少。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症狀,不是一日就好能轉的。打個比方來說:血壓升高由於日常的不良習慣造成,其形成並非一日,而是經過長期累積。反之降壓也是如此。另外,血壓最好控制在140/90mmHg以內,若有些患者合併發症,血壓可能要控制得更低。
誤區三、降壓越快越好
上面我們也說了: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症狀,降壓並非一日就好能轉。對於降壓,我們應循序漸進,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反之,血壓下降過快、過低,反而容易發生缺血,甚至有可能並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誤區四、長期使用降壓藥,易產生耐藥性
說到這,有的患者就會問:醫生,按你的方案每天血壓都控制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要改藥了,擔心時間久了會有耐藥性,效果不好了。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高血壓是慢性症狀,本身就需要終身服藥,不存在耐藥性說法。高血壓不是細菌感染,降壓藥物和抗生素也不一樣。
如果一個藥能控制血壓又保護靶器官,沒有明顯負作用,血壓很平穩,那這就是一個適合的處方。
對於患者來說,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的血壓控制情況來適時調整劑量和種類。因此在這裡,監測血壓就顯得很重要了。
誤區五:血壓正常,就可以停藥
這類做法,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千萬不可如此。因為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並不是高血壓被治好了。一旦停藥,血壓很可能出現反彈,有些藥物還會出現嚴重的停藥反應。所以就算血壓已經保持穩定很長時間,也不要隨隨便便自己停藥。
原發性高血壓是不能被根治的,絕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服藥。
最後,在此希望廣大患者可以重視高血壓的規範治療,不要盲目相信虛假宣傳,也不要盲目服藥或停藥!
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