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給孩子挑書

2022-10-05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尹建莉: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給孩子挑書

家長自己如果經常讀書,心裡十分清楚哪本書好,可以推薦給孩子;但如果家長自己很少讀書,就不要隨便對孩子的閱讀指手畫腳,選擇的主動權應交給孩子。

即使對成人來說,持久的閱讀興趣也是來源於書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不看「有用」的書,不是說不給孩子選好書,而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為選擇標準。

事實上「有趣」與「有用」並不對立,有趣的書往往也是有用的書。一本好小說對孩子寫作的影響絕不亞於一本作文選,甚至會超過作文選。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議把《紅樓夢》當作語文教材來使用。所以,我常說的「不讀有用的書」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目的是強調關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讓孩子實現閱讀活動,只有實現了閱讀活動,才能實現「有用」。

考慮到中小學生閱讀的延續性和量的積累,我認為應該重點讀長篇小說。首先是小說比較吸引人,能讓孩子們讀進去;其次是長篇小說一本書講一個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氣讀下去幾十萬字。中小學生對散文,尤其是翻譯散文大多不感興趣;而短篇小說講得再精彩,讀完了也最多只有一萬字。孩子們可以一鼓作氣地讀完一個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連續讀二十個小故事。經常讀長篇小說,更容易養成孩子大量閱讀的習慣。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但不要成為主力和唯一。

在讀什麼的問題上既要給孩子一些引導,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一個中心目的就是儘量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先考慮有趣,再考慮有用。

我女兒圓圓最早讀的長篇小說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我之所以當時建議她讀金庸的書,是因為金庸的小說懸念重重,情節有趣,能吸引人讀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規範,筆法老練,讀來感覺通俗流暢;裡面充滿愛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有一些愛情描寫,但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和乾淨。所以我後來也向很多人建議,讓孩子去讀金庸吧!

其實我自己並不是金庸小說的愛好者,假如中學時代看到他的作品,可能會很喜歡,但我看到他的小說時已工作多年,閱讀口味已不在這裡了。後來讀了兩部,也只是為了帶動圓圓的閱讀。

圓圓一接觸這些書,果然就被迷住了,用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口氣把金庸十四部武俠小說全部讀完。我本來以為她讀完這些書後應該讀更好的書,就給她推薦幾本名著,但發現她興趣不大。

有一天我們在書店裡看到賣《還珠格格》成套的書,她當時正熱衷於看這個電視劇,眼睛一亮,就忍不住翻起來,發現裡面情節和電視劇基本一樣,有些興奮,就買了一套,這樣她就可以在電視劇播出之前了解到故事情節了。我記得那個書一套有很多本,她很快就看完了,因為她對這個故事太感興趣了。到聖誕節,我又買了整套《還珠格格Ⅱ》作為禮物送給她,圓圓喜歡極了,又一口氣把那麼多本看完,而且不止看了一次。她經常會隨手翻開哪一段,饒有興趣地讀上一會兒。

很多人在批瓊瑤小說淺薄,批《還珠格格》沒有「品位」,仿佛讓孩子讀這樣的書就是給孩子指歪道。我是這樣想的,有沒有品位要看針對誰來說。瓊瑤的作品確實不是黃鐘大呂之作,但瓊瑤的文字也非常規範、老到、乾淨,對於一個八歲的小女孩來說,她喜歡可愛的「小燕子」,喜歡裡面起伏有致的情節,這個書就是適合她的。至於「經典」,我相信只要她有足夠的閱讀基礎,終有一天會對一些經典作品感興趣。

我見過一位家長,她很注意孩子的閱讀,從孩子在幼兒園時就開始講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小學識字後讓孩子讀插圖本的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初中後,她又買來了厚厚的一本純文字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和諾貝爾獎獲獎作家散文選。結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好好讀課外書了」。

還有一位家長,他一考慮到孩子需要讀些書,就直接買來《安娜·卡列尼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結果是他也很直接地把孩子嚇住了。

這些家長為孩子提供著「經典」,旁人對他們的選擇可能也提不出什麼批評。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哪本書,但他們知道不需要哪本書,對於沒有興趣的東西,他們只有一個態度:拒絕。

所以, 在給孩子選擇閱讀書目時,要了解孩子,然後再給出建議。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來挑選,更不要以「有沒有用」來作為價值判斷,要考慮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興趣所在。

我還見過一位家長,她發現自己正在讀初中的孩子愛讀韓寒、郭敬明等一些少年成名的人的作品,大驚失色。其實她自己從沒讀過這些人的作品,不知為什麼,就主觀地認定這些作品不健康、沒意思,總是阻攔孩子去讀。結果因此和孩子常發生衝突,凡她推薦的書,孩子一概拒絕,凡她不讓看的,孩子就要偷偷去看。

我的建議是:家長自己如果經常讀書,心裡十分清楚哪本書好,可以推薦給孩子;如果家長總能給孩子推薦一些讓他也感到有興趣的書,孩子其實是很願意聽取家長的指點的。但如果家長自己很少讀書,就不要隨便對孩子的閱讀指手畫腳,選擇的主動權應交給孩子。

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出了中學生必讀的三十部名著,中外各十五部。我不清楚近年有沒有修改。這三十部書都是經典之作,可以作為選擇參考。但是否適合全部推薦給中學生,恐怕還需要斟酌,畢竟有些作品離當下孩子們的生活太遠,而可讀性又不是很強,也許它只是適合孩子們長大了再讀。

真正適合孩子的東西他一定不會拒絕,他拒絕的,要麼是作品本身不夠好,要麼是和他的閱讀能力不匹配。

在這裡提醒家長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到正規的書店買書,不要在地攤或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店裡買,以防買到內容低俗的書刊。凡在正規書店裡買到的,並且孩子感興趣的圖書,應該都是適合他看的。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功利性地強迫孩子讀名著、讀經典

只會讓孩子在閱讀門前望而生畏

孩子是孩子,大人是大人

把選擇權交還孩子

才能讓孩子更自由、主動地擁抱閱讀

想學習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邀請您來【5天好媽媽成長營】

解鎖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只需19.9元

馬上掃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