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林姐在兒子祺祺7歲前就秉承著「快樂童年」的觀念,除了上幼兒園外,沒再給他安排多餘的學習。而丈夫也認為「孩子以後要經歷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生涯等,沒有必要這麼早就讓他背負學習的負擔」,還有他們在名氣不錯的小學旁買了房,學校有優質的師資團隊,故而也堅持讓孩子快樂玩幾年。
然而,今年祺祺開始入讀小學後卻經常抱怨「我感覺自己是班裡最s的」、「好討厭上語文課」等。這下可讓林姐夫妻倆納悶了,平日裡都是說普通話,怎麼就學不好語文呢?
於是,她連忙問兒子:「你是聽不懂語文老師教的內容嗎?」而孩子的反饋是老師上課時他還沒記住一些字的讀音呢,因為班裡大部分同學都記住了,所以老師就繼續教新的內容了。且他又沒有預習、複習的學習習慣,更是很難跟上進度。
得知這個情況,林姐又在家長群詢問其他同學,有沒有跟不上的情況。沒想到大家的反饋都是:
「就簡單的天、地、人之類的漢字,我兒子4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更複雜的了,沒聽他說跟不上」
「我女兒上幼兒園後我就開始給她報學習拼音之類的課程,她說現在課文不難理解」。
「……」
這下子,林姐夫妻倆才反應過來,之前什麼都不學的「快樂童年」,如今反而讓兒子不快樂了!
不少家長或多或少都知道超前教育對孩子長遠的學習並無益處,故而選擇什麼都不教,讓孩子順其自然。殊不知,認字與超前教育並非同一概念。
學前讓孩子識字可不是超前教育,家長可別進入誤區
撰寫多本暢銷育兒書的尹建莉老師曾指出:「文字是一種最有效,也是最有內涵的溝通介質,啟蒙教育階段,應讓孩子有所接觸。」
而她之所以如此認為,就是因為漢字並不像英語單詞般只是簡單的文字符號,它囊括了形、音、義等豐富內容,不管是欣賞性還是功能性都非常強大。
故而在進行早教時,文字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更多有意義的故事、鍛鍊想像力等。而且,就如北大心理學、腦科學專家魏坤琳教授所認為的,孩子越早識字越好,這不僅是讓他能看懂更多書籍,理解更多知識,不管是看繪畫本還是學習其他都能因為可以理解而增強自信心,對學習更有興趣。
而且,他認為學習就像滾雪球,講求循序漸進。如果學前沒有接觸、學習任何漢字,那麼面對如今哪怕是1年級的課文也不再只是簡單漢字,還有連貫的長句、短篇文章等,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強行要求滾大雪球,很難承受。
當然,許多家長之所以認為過早學習漢字是超前教育,是因為片面理解為簡單的認字。殊不知,專家們提出的學習漢字,還包括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習慣,以及打下基礎等,是一項以引導孩子掌握學習方法與漢字基礎知識的事情。
如何正確教孩子做好學前學習漢字?
《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孩子6歲前不學習漢字,智商為100;5歲前接觸、學習漢字,入讀小學時,智商可達到110;若是4歲左右就開始學習漢字,到了6至7歲的小學階段,智商達到120。而3歲左右就開始學習漢字,入學時智商極有可能達到125至130。
不得不說,此項研究結果顛覆了許多家長一度認為「孩子入讀小學再學習漢字」的認知,繼而引發熱議!那麼,學齡前如何教孩子識字呢?根據我帶倆孩子的經驗,總結有下面的幾個要點,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注重培養孩子學漢字的興趣。
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提出的「蒙氏教育」認為,孩子在0至6歲會出現幾個敏感期,它們都是教育、培養孩子的黃金時期。
其中,2至3歲左右就是識字敏感期,再加上孩子開始進入「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奇心爆棚階段,更是家長引導孩子喜歡上學漢字的重要時期。
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里的建議,家長可以將漢字融入生活中,不管是認真、耐心回答孩子對看到的某些文字提出的問題,還是逐漸購買一些漢字數量比較多的繪畫本,又或是一些認字卡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出孩子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其次,從孩子的天性入手,方式多樣化
學前教育家陳鶴琴認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而遊戲則是孩子的生命。」而同為教育家的陶知行也提出「寓教於樂」的重要性,只有在孩子喜愛的遊戲等方式里加入教育內容,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也就是說,家長們在教導孩子學習漢字時,應了解自家孩子的天性,他是喜歡做遊戲還是安靜閱讀,進而選擇不同的教導方式。
如對於愛玩的孩子,可以準備識字卡、印有漢字的積木、拼音或漢字偏旁部首的拼圖等,讓他以玩為前提,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還有一種方式,效果是比較好的,也是我帶兩個孩子經常會用到的,就是用專門的識字書進行識字練習。
就是這本《學前識字1600字》,整本書上的漢字多達1600字,而且都是生活中會用到的高頻漢字,也包括了小學一二年級主要的生字詞。
剛開始拿到這套書,我是覺得有些難懂的,這樣的字,搭配圖片,孩子就能認識了?沒想到,倆孩子很感興趣,不一會兒功夫,就認識了幾個簡單的漢字。
後來,認真翻看後我才明白,這套書提倡的是「形象識字」,跟普通的識字書不同,更多是通過讓孩子理解字的意思,來認識漢字的。
比如「冰激凌車」,這幾個字,平時是很難懂。但孩子看到這輛車,就想到了,哦,這是冰激凌車,慢慢的就對詞組產生了印象,逐漸記住了。
還有【黃色、艷麗】,甚至根據這個情況延展出來【吃西瓜、口渴】等詞組。它不是只教孩子識字,還有相關的應用,也就是在看圖的過程中,不斷的理解,這個字,到底應用在什麼場景中。
書中還有精巧的翻翻頁,讓孩子在動手過程中,就能對文字有新的理解和認識。翻開一個小頁,找到對應的漢字和圖片,很有成就感。
一整本書,有11幅全景圖,都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還有400多張超萌卡通圖,也是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
最後,制定計劃,給予足夠肯定與鼓勵
從小培養孩子做事前要做好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是家長們必須重視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培養孩子擁有自律、避免拖延、做事有條理等良好品質,也更利於達到學習目的。
家長不妨與孩子商量一個學習漢字的計劃,如每日學多少字,掌握多少關於漢字的意義、故事等。一旦達成共識,就要監督孩子按計劃進行,不可懈怠或拖拉。
枕邊育兒寄語:
教育部在「新課標」施行時提出,雖然不提倡家長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但也應從小培養孩子對漢字的興趣、學習習慣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如此一來,才能更利於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與內容。所以,家長們還是要適當、儘早安排孩子接觸、學習漢字為宜!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