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詩詞中有不少生活化的內容,相當接地氣,讓人讀了之後有感悟。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關注我,每天帶你領略詩詞之美。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3首趣味幽默的生活古詩,道盡酸甜苦辣,讓人嘖嘖稱嘆。喜歡詩詞的朋友,趕緊收藏起來吧。
第1首:江夏琅琊未結盟,草頭三畫最分明。他家自接周吳鄭,敝姓曾連顧孟平。須向九秋尋鞠有,莫從四月問瓜生。右軍若把涪翁換,辜負籠鵝道士情。
這首詩有個背景,就是有個客人給一位黃姓才子送拜帖。結果客人大概聽錯了名字,把黃姓才子記成了王姓,拜帖上直接弄錯了。(按照一些地方的方言,黃與王讀音相同。)
黃姓才子哭笑不得,拒絕了這位客人的拜訪,還贈詩一首,以作留念。
江夏琅琊未結盟,指的是江夏黃氏和琅琊王氏兩家並不是親戚關係。
草頭三畫最分明,黃是草字頭而王沒有草字頭,三畫則是王字的筆畫。
他家自接周吳鄭,敝姓曾連顧孟平。百家姓中姓氏排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伍余元卜,顧孟平黃。
須向九秋尋鞠有,莫從四月問瓜生。鞠者,菊也,九月菊花黃,點出黃字。四月出瓜,才有王婆可以賣瓜。「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裡借「王婆賣瓜」這一俗語點出王字。
右軍若把涪翁換,辜負籠鵝道士情。右軍,就是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十分愛鵝,曾經用書寫的《黃庭經》和道士換鵝。
涪翁則是著名詩人黃庭堅。這兩句意思是說,如果把王羲之換成了黃庭堅,那麼道士就白白送鵝,也得不到《黃庭經》了。
這裡之所以說「右軍若把涪翁換」,一方面兩個人一人姓王,一人姓黃,一方面「黃庭堅」與《黃庭經》讀音相近。
整首詩趣味盎然,緊扣著黃與王這兩個姓氏,利用客人的「誤會」做文章,展示出生活原有的趣味效果,讓人會心一笑。
第2首:近日廚中乏短供,孩兒啼哭飯籮空。母因低語告兒道,爹有新詩上相公。
宋代有個儒生叫張球,有一天把這首詩送給了宰相呂夷簡。呂夷簡一見這首詩,十分欣賞張球的才華,當即賞賜給張球大量金錢,又介紹張球擔任某貴族的老師,一下子就解決了張球的生活困難。
為什麼宰相會被這首小詩打動呢?因為這首詩直接向宰相表明了「打秋風」之意,但同時是一種含蓄的以情動人的「打秋風」。
想從宰相手上討點錢,一定要有點理由。原本,生活困難是一個重要的點,但是其他人用這個理由早已是泛濫,沒有新意可不行。
而這首詩,雖然也是寫生活困難,但是妙就妙在詩並沒有哭訴自己的窘困,而是展示了一個生活場景。
小孩子餓的哇哇大哭,母親無可奈何,只好哄騙孩子說:「寶貝,別哭了,你爹爹寫了一首詩送給宰相大人,宰相大人高興了,就會給我們錢買吃的,你就餓不著了。」
通過這樣的具體生活場景,讀者自然可以感受到張球真切的困難。
尤其是孩子代表天真無邪,孩子的哭聲原本就讓人動容,而一句「爹有新詩上相公」將拯救孩子的重任隱隱交託在宰相身上,自然讓宰相感覺義不容辭。
也因此,這首詩的詩內與詩外巧妙結合,讓人感覺這不是一首詩,而本身就是生活的凝結。
第3首:少年不肯戴儒冠,強把身心赴戒壇。雪夜孤眠雙足冷,霜天剃髮髑髏寒。朱樓美女應無分,紅粉佳人不許看。死後定為惆悵鬼,西天依舊黑漫漫。
這首詩見於《醒世恆言》第三十九卷,寫的是一個和尚想要還俗的「妄念」。
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但並不是所有和尚都是高僧。
尤其是封建社會中,和尚表面上禁慾,但許多時候都無法克制自己的慾望。
也因此,在水滸傳、三言二拍等古代小說中,不少和尚被當成反面人物,被老百姓審視著貪財好色的種種醜陋面目。
當然了,也有一種聲音是,和尚也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力。所以,和尚還俗也是讓人同情理解的。
我們看這首詩,第二句的「強把身心赴戒壇」,一個「強」字就顯示了和尚對出家的不專心狀態。(自然,這種強,也可以理解為有了情慾後的和尚對當日選擇的後悔心情。)
第三句寫和尚睡覺孤單寂寞冷,第四句寫和尚光頭寒冷,顯示出內心的寒。
第五、第六句寫和尚出家,與美人無緣,春心無處發泄。自然,這是老實和尚的呆念頭,若是古代一些壞和尚,早就和良家婦女勾勾搭搭,甚至侵犯了不少無辜少女,又或者是門中小沙彌遭了秧。
最後兩句則是寫和尚死後,依然內心不平:「為什麼別人夫妻成雙對,和尚卻要惆悵無依?」
這首詩以細膩的口吻寫出了和尚想要還俗娶妻的心路歷程,真實而感人,讓人感嘆許多。
大家還知道哪些精彩的詩詞呢?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詩詞呢?歡迎留言哦。
失業在家,寫文為生,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讚賞、點贊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真的非常重要。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