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滹沱兒女》將開播,央視力推,演員陣容強大,有爆款潛質

2022-07-12   電影七

原標題:歷史劇《滹沱兒女》將開播,央視力推,演員陣容強大,有爆款潛質

這部國產劇從籌備到開拍,再到播出可謂是一波三折。

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個題材的故事不太好拍,稍有不慎就會被禁播。

於是積壓了整整4年時間,歷經了3次改名,最終才登上了央視。

《滹沱兒女》改編作家程雪莉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尋找平由團》,主要講述了在燕趙大地上一支由無數滹沱兒女組成的「平山團」的故事。

該劇曾經以《鐵血718》和《人民子弟兵》,在地方電視台短暫播出過,但是並沒有收穫多大的反響。

這次,該劇能夠在央視復播,背後肯定有過人之處。

一、真實故事改編

「人民子弟兵」這個親切的稱呼,起源於一支特殊的部隊——「平山團」。

這支部隊誕生於抗日戰爭年代,是由河北平山縣的1500多名農家子弟組建而成的隊伍。

當年,平山人民為了保家衛國,有的是兄弟倆一起上戰場,有的是父子一起並肩作戰,還有的是老師帶著學生......

由此,也誕生了「父子兵」、「兄弟兵」、「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教兒打東洋」等佳話。

「平山團」這支部隊,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屢次沖在了戰場的最前線,完成了很多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抗敵報》的頭版,曾經刊登了聶帥對這支部隊的嘉獎令:「你們是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於是「子弟兵」的稱呼,由此傳遍了中華大地。

等到了1946年,平山團的戰士已經不足200人,有1000多名平山子弟兵,把生命留在了祖國的土地上。

「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特請您作為永遠的留念。當兒流盡最後一滴血時,特此相就是我的靈魂,它永遠跟著您前進。」

作為1937年入伍的平山團第一批「老戰士」,這是26歲的栗政通寫給家人的信。

最終他犧牲在了戰場上,此時距離新中國成立已經不足4個月。

《尋找平山團》這本書採用紀實手法,通過作家程雪莉的視角,採訪一百多名平山團老戰士,以及烈士的後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團的光輝歷程。

書中的文字,再現了平山團轉戰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忠勇穩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

人民日報曾經在副刊上,刊登過關於程雪莉的《尋找平山團》的故事。

事實證明,《滹沱兒女》足夠真實,完全具有說服力。

二、直面歷史,緬懷先烈

電視劇《滹沱兒女》在央視播出,相比原版只有28集。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刪減只是為了讓劇情更加緊湊,對於真實度絲毫沒有影響。

該劇之所以改名為「滹沱兒女」,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原來的《鐵血718》和《人民子弟兵》更真實,更接地氣。

滹沱河,是國內非常著名的一條大河,流經石家莊市平山縣。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山團的戰士都是滹沱的兒女。

《滹沱兒女》的故事背景,放在了盧溝橋事變之後。

日軍大舉進犯河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時,冀西平山縣的農家子弟紛紛響應號召參軍,組成了堅不可摧的平山團,奔赴抗日前線。

為了真實呈現那段英雄輩出的年代,《滹沱兒女》對於場面的刻畫一點也不含糊。

畫面多次對準了平山團出征的場景,各個戰士挺直了身姿走向戰場,沒有絲毫畏懼。

奔流不止的黃河,以及高聳的山峰,格局瞬間打開了。

除此之外,劇中還展現了恢弘的戰爭場面。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戰士們在濃濃的硝煙中,勇敢地向前衝鋒,眼神中透露出無所畏懼、不怕犧牲的殺氣。

等戰事結束後,地面上到處都是犧牲的戰士,給觀眾帶來了強烈情感上的衝擊。

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滹沱兒女》在敘事結構上,不是簡單以歷史結構為脈絡,重點表現殘酷的戰爭場面,而是聚焦於「人」和「人的故事」。

即重「人物」而非簡單「寫史」,這樣一來會讓故事顯得更加寫實。

男主劉季文(于震 飾演)初到平山縣,發現這裡的人民生活異常艱苦。

有的田地被霸占,有的吃了上頓沒下頓,有的被惡霸各種欺負.....

後來,在劉季文的帶領下,一步步進行鬥爭,最終幫助當地老百姓實現了「吃飽、穿暖」最樸實的願望。

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大救星,盼來了好日子。

後來,在劉季文的號召下,平山縣的農家子弟們一呼百應,紛紛選擇參軍報國,組成了日後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平山團。

整個故事用了大量篇幅,以人的視角細節化呈現了先烈們的光輝事跡。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劇中的演員對劇集的成敗至關重要。

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演員往往都是「專業戶」。

非要說《滹沱兒女》的演員陣容,談不上實力派扎堆。

但是看一下演員列表,細心的觀眾應該看到有很多熟面孔。

第一位是于震,飾演劉季文。

因《人世間》中駱士賓一角,于震將一個「壞人」形象演得有血有肉,成為了眾矢之的。

對於演慣了正劇的于震,這樣的一個角色,足以證明他的演技是過關的。

在《滹沱兒女》里,于震又演回了自己擅長的角色,飾演特派員劉季文。

表面上,他看起來像是一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實際上,他是個身經百戰的革命戰士。

面對敵人的圍剿,他沉著冷靜,眼神透露著堅定,沒有絲毫畏懼之色。

當他看到平山縣老百姓的處境,眉頭緊蹙,眼神中充滿憂慮。

簡簡單單兩個畫面,就讓觀眾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于震。

第二位是葉璇,飾演江旭。

看過《竊聽風雲》,《毒戰》等港片的觀眾,應該對葉璇再熟悉不過。

從TVB花旦到金像獎影后,葉璇的演技絕對毋容置疑。

對於任何角色,葉璇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網情深》中獨立幹練的楊慧敏,《雲海玉弓緣》中冷艷孤傲的厲勝男,《情陷夜中環》中純真爛漫的沈思晨....

葉璇對人物情緒和性格方面的把握,總是異常的精準。

演自己的戲份時,能夠入木三分,與其他演員搭戲時,又能顧及方方面面。

在《滹沱兒女》里,葉璇飾演的江旭,一出場就有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

第三位王力可,飾演慕容瑞雪。

在娛樂圈中的"小字輩"的女演員中,王力可絕對是個實力派,是觀眾心中的拚命三娘。

自出道以來,王力可與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有著不解之緣。

《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熱情善良的銀環、《紅燈記》中堅強勇敢的李鐵梅、《信仰者》中信念堅定的繆敏。

而在《滹沱兒女》里,王力可飾演的慕容瑞雪,是個有著堅定信仰的革命女性。

既可以負責偵察、搜集日偽情報,又可以擔當後勤保障工作。

後來,慕容瑞雪出任平山縣婦救會主任,號召和動員婦女們積極抗日。

這樣的女性,誰不愛呢?

第四位石兆棋

在我印象里,石兆棋是個變色龍一樣的演員。

自帶氣場,眼神犀利,多以冷峻、深沉又不乏鐵骨柔情的硬漢形象見長。

演正派,比誰都要正,演反派,比誰都要惡。

在劇中,暫時不知道石兆棋會演什麼角色,但是對於他來說任何角色都不在話下。

第五位石涼,飾演聶帥

對於石涼的了解,還是一檔歷史題材紀實欄目《檔案》。

總感覺這位演員很有紳士風度,說話聲音很有磁性,演正面的角色絕對是一把好手。

這次,他在劇中飾演的聶帥,想必會留下一個經典的形象。

第六位王霙,飾演偉大領袖

作為教員專業戶,王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演。

從《開天闢地》開始,王霙就開始成為了「特型演員」。

出道以來,基本上所有的電視劇,都是同一個角色,這次在《滹沱兒女》也不例外。

期待他有更好的表現。

除了以上6位演員外,還有觀眾熟悉的鄭曉寧、苗皓鈞這樣的老戲骨,只不過戲份相對較少。

其實,這些年來,一些老戲骨重歸銀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像《滹沱兒女》這樣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出現。

這類型的劇集不像古偶劇、都市劇、青春劇那般,讓好演員有了用武之地,使得故事更有歷史的厚重感。

拿《覺醒年代》、《數風流人物》、《光榮與夢想》等,沒有所謂的流量明星,憑藉著真實的故事和真實的角色,成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所以,同樣作為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滹沱兒女》也有爆款的潛質。

就看該劇能否以接地氣的表達,與觀眾產生共振,才是破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