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託受託人與監察人的職責義務

2023-07-25     漢正家族辦公室

原標題:慈善信託受託人與監察人的職責義務

慈善受託人承擔按照信託目的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的責任,在信託關係中處於核心地位。慈善監督人依據法律和慈善信託文件的規定監督受託人的行為,維護委託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在信託法律關係中具有獨立地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慈善信託管理辦法》等法律政策中,規定了慈善信託的受託人和監督人的職責和義務。

慈善受託人的職責和義務

一是誠實、審慎地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慈善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慈善信託的受託人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應當按照信託目的,恪盡職守,履行誠信、謹慎管理的義務」。

以下是需要釐清的幾個層次的內容。首先,受託人應當嚴格按照信託目的管理和處分公益信託財產。受託人作出的任何與信託有關的行為,都必須遵守信託目的,即委託人設立信託的目的。

其次,受託人應當善意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具體表現為:1 .受託人除按照約定取得報酬外,不得利用信託財產為自己謀取利益;2.受託人不得將信託財產轉為其固有財產;3.受託人不得將其固有財產與信託財產或者不同委託人的信託財產相互交易,但信託文件另有約定或者經委託人同意的除外,並以公平的市場價格進行交易。第三,受託人應當以謹慎的原則管理和處分公益信託財產,必須以最大的善意、合理的判斷和認真謹慎的態度處理信託事務。

第二,報告和披露信託事務的義務。《慈善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慈善信託的受託人應當按照信託文件和委託人的要求,及時向委託人報告信託事務的處理情況和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情況。慈善組織受託人應當每年至少一次將信託事務處理情況和財務狀況報民政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開」。受託人應當對公益信託財產及其固有財產分別管理和記帳,對不同的公益信託財產分別管理和記帳。此外,《慈善信託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受託人應當妥善保管管理慈善信託事務的全部資料,保管期限自信託終止之日起不少於十五年」。

三是備案義務。1.受託人應當自信託文件簽署之日起七日內,將信託文件向受託人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二是慈善信託的委託人變更受託人的,變更後的受託人應當自變更之日起七日內向原備案的民政部門報告變更情況;三是公益信託備案後,發生《公益信託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部分變更的,受託人應當自變更之日起7日內,按照《公益信託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向原備案的民政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變更的相關書面材料。當月有兩次及以上變動的,可以在下月10日前一起申請備案。

此外,公益信託終止時,受託人應當自公益信託終止之日起15日內,將終止原因、日期、剩餘信託財產的處分方案及相關情況報民政部門備案;在30日內作出處理公益信託事務的清算報告,報民政部門備案,然後由受託人進行公告(公益信託設置信託監察人的,清算報告應事先經監察人同意)。信託終止時,信託財產沒有權利人或者信託財產的權利人為不特定公眾。經民政部門核準備案,受託人將信託財產用於與原慈善目的相類似的目的,或者將信託財產轉移給其他具有類似目的的慈善信託或者慈善組織。

信託監察人的職責

《慈善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慈善信託的委託人根據需要,可以確定信託監察人。信託監察人對受託人的行為進行監督,依法維護委託人和受益人的權益。信託監察人發現受託人違反信託義務或者難以履行職責的,應當向委託人報告,並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民事或商業信託中,受益人是確定的,受益人可以親自監督受託人的行為,以保護其權益。但是,公益信託的受益人在享有信託受益權之前沒有明確的受益人身份,不能以受益人身份監督公益信託的執行。

因此,為了保護受益人,設立信託監督人制度,由第三方代替受益人對受託人進行監督,以維護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保證信託確定的慈善目的的實現。《慈善法》在設立監事的程序上充分尊重委託人的意願,即是否設立監事完全取決於委託人的意願,改變了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第六十四條「慈善信託應當設立信託監事。信託文件中規定了受託人。信託文件未作規定的,由公益事業管理機構指定。

具體來說,慈善信託監察人的職責是:

一是監督受託人的行為,依法維護委託人和受益人的權益。可以理解為,公益信託監督人有權對受託人作出的任何與公益信託有關的行為進行全面監督,包括:有權了解公益信託財產的管理和處分情況,要求受託人作出說明;有權查閱、複印或者複製與公益信託財產有關的信託帳戶和其他處理信託事務的文件;一旦發現受託人關於慈善信託財產的報告或帳目有隱瞞或虛假,信託監察人有權提出異議。

二是信託監察人發現受託人違反信託義務或者難以履行職責的,應當向委託人報告,並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於信託監察人作為監督第三人參與公益信託關係,不能直接辭退或處分受託人,所以法律賦予其救濟權,或者向委託人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於公益信託的監督人不是委託人的代理人,公益信託的受益人是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監督人必須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轉載自網絡

漢正家族辦公室,專注家族信託、慈善信託、股權信託、社群信託設立、運營及資產配置;基金會設立、財稅管理、戰略諮詢、等級評估等服務;更多信息可搜索【漢正家族辦公室】至官方網站進行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00320f9e24b5093fa78e794ac73f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