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工作日的8點47分,中勝地鐵站帶來了4萬人,他們是從四面八方而來懷揣夢想、肩負現實的新媒體小編、碼農和地產精英男。
而此時的中勝站,加班的陰影可能還未完全散盡。
早高峰時期在中勝地鐵口徘徊,你無法通過觀察來判斷一個人昨夜是否加了班。每個人都收拾得簡潔幹練,女孩臉上的妝五彩斑斕,男孩則穿著最便宜的短袖卻配著最貴的鞋。
做最精緻的「社畜」,是中勝人的基本法則,即使工作舉步維艱,也維持著內心好好生活的初衷。
中勝,沒有眼淚,也不相信眼淚。
中勝的一天,從地鐵開始,以地鐵結束。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勝的占地面積是比徐莊軟體園還大的。偌大的中勝,沒有商場、電影院、酒吧等一切年輕人的娛樂設施,在這裡只有永無止境的加班工作,步履匆匆的寫字樓精英,還有每個人心裡的宏圖大志。
中勝的早高峰,從8點30分開始,一直持續到9點30分。雖然寫字樓里大部分上班族的打卡時間是早晨9點,然而由於需要經常加班,早上可以晚來30分鐘、1個小時成了各家公司,約定俗成的tips。
沙丁魚罐頭,是中勝地鐵站的另一個名稱。
早高峰時期的地鐵10號線,每隔5分鐘才來一趟,在元通站從地鐵2號線換乘來的上班族們,來了三波才能等來一班開往中勝的地鐵。
幾萬人擠在一節節車廂里,他們緊貼著門,大汗淋漓,懸空站了2分鐘,好不容易挨到開門下車,又被一波波從「罐頭裡」噴涌而出的人潮推著上了樓梯、出了站。
圖源 @李-無憂
中勝地鐵站一共有7個口,可人氣C位2A、2B(不是在罵人)兩個口的流量遠比其他口加起來都多。
窒息,只是2分鐘的事。
逃離汗味和香水味混雜的地鐵站,迎著烈日走在雲龍山路上,只會出現在早晨的交警,站在背後手動划下了一道結界。擦擦臉頰上的汗,心裡不自覺地喊出一句:「剛剛好,可以早半分鐘打卡了!」
中勝,沒有眼淚,有的是汗水。
5年前,剛來到中勝時,小資只覺得心裡一涼。河西新城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勝只是一座空無一人的地鐵站。
5年時間,小資兜兜轉轉又回到中勝,眼看見這裡從一片荒蕪變成了南京最大「社畜總部基地」。
為什麼說中勝是「社畜總部基地」?那就得說說中勝的另一個名字——新城科技園了。短短几年時間,新城科技園已經盤踞形成了兩股勢力,分別是甲方和乙方。
在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的新城科技園,年輕有朝氣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就像這裡早上8、9點的太陽。新媒體、自媒體、廣告公司、品牌地產公司、活動公司,每天「甲方乙方相愛相殺」和「不要走,決戰到天亮」的戲碼都在上演。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勝只是低配版的河西CBD,這裡真正一舉拿下成為勝過元通的宇宙中心,是從小米和阿里巴巴的進駐開始的。
如果你路過過現在的中勝,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這裡的樓大多數都長得一樣,一樣高,一樣四四方方,一樣藍灰色的玻璃幕牆,一樣看上去科技感十足,一點也不像一個「租金低廉的辦公區」。
夜幕降臨,中勝各棟大樓的燈,一盞比一盞滅的晚,同質化公司的過多,導致了競爭壓力巨大,中勝人來不及流淚,就得投入一場場盛大的加班狂歡了。
中勝的遠期目標是偉大的,可能你們並沒有實感,在中勝工作的小資曾經看到過一份數據,整個新城科技園未來徹底定型後的規模,是會超過元通CBD一期和二期的總和。
看到這,小資不禁發出一聲讚嘆,雖然我每天的活動範圍只有不到2平方米的工位。
中勝er的人設也非常固定,雖然每天加班聽上去疲憊,但我們絕對身體健康。
因為每天上下班都保持著將近1個小時的運動量,倒也不是產業園發達設置了健身房,而是路太長太繞,加上沒班車,只有步行才可抵達。
當你早高峰一路從軟體大道開向河西大街時,你明明坐在車裡就能看到200米開外的北緯國際中心,可下了車才發現無路可走,河西大街沒有可以過馬路的地方。
如何從徐礦明星國際中心走到280米外的省建大廈?你得先走300米到中勝地鐵站2C出入口,下去左拐,上樓從2A口出,再走300米的河西大街加雲龍山路。
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設斑馬線?別問了,問就是不懂艱苦樸素,年輕人吃不得苦。
省建大廈和徐礦國際是離地鐵站最近的兩棟寫字樓,直線距離只有2、300米,遠的雨潤公司、君泰國際和新城商務酒店,在那裡上班的中勝人每天步行時間超過了20分鐘。
雖然每天在中勝都會進行免費的健身,但中勝人卻越長越胖。不為什麼,只因為食堂太多,能吃的太多注意,是能吃,並不是好吃。
一條河西大街把新城科技園一分為二,南北兩邊都有自己的勢力,看似是一體,其實是完全不搭噶的。
南邊有6個食堂,外加瑞幸咖啡、羅森便利店、各種奶茶店,從口味到價格上都是十分豐富,想吃精緻炒菜有炒菜,想吃便宜午餐也有物美價廉的快餐。
北邊也是食堂遍地,還有中餐、西餐、快餐、便利店。小資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北邊漢堡王、麥當勞、肯德基一應俱全,南邊只能吃到美滿吉?
說個故事,小資有個朋友跟我一樣在中勝工作,他在北,我在南,雖然河西大街橫亘在我們中間,但我依然可以透過辦公室的窗戶看到不遠處繽潤匯的絢爛多彩。
有天中午和他在繽潤匯約了個飯,我倆同時下班,他步行,我打車,五分鐘後,他到了,我還在雲龍山路上。
在中勝的上空,徘徊著一條都市傳說:如果你和戀人,被河西大街一南一北分隔開,哪怕你們可以透過窗戶對望到,那也算異地戀。當然,以上都是我編的,只是為了突出中勝有多割裂罷了。
中勝的南北是兩個世界,它們之間唯一的橋樑,是中勝人懷揣著的夢想和目標。
夜晚無論幾點,中勝總是霓虹閃爍、燈火輝煌,每一個星星點點的燈光背後,是中勝人不知道熬過的第幾個夜。
小資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座讓人疲憊的城市,但中勝的天空始終不相信眼淚。」
在小資看來,中勝,沒有眼淚。北緯、省建、藝樹家、WIND、國家廣告產業園……紅紅白白的燈光,代表了4萬個中勝人留在南京的目的和決心。
在這個遠離城市喧囂,沒有娛樂設施的地方,中勝是南京新一代年輕人的全心投入夢想的地方。
房租、房價包括物價都很重要,但他們更關心手上的簽單和下一篇10萬+。
中勝,沒有眼淚,因為他們來不及流淚。
內容來源:南京小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