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換牙期長出「雙排牙」,竟與家長這樣的做法有關

2019-09-20   醫知袋鼠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她說:最近遇到一件很鬱悶的事,我家小皮猴到了換牙期,結果前面有兩顆乳牙沒掉,新牙就萌出了。看到這個雙排牙的「小怪獸」,當時就給我急壞了。約了牙醫,還不知道這種情況需不需要拔掉呢……

娃到了六七歲,換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換牙「程序」紊亂的問題,「老員工」——小乳牙還沒「下崗」,恆牙就迫不及待地「上崗」了。

出現雙排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未「下崗」的乳牙,需要拔掉嗎?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雙排牙」的那些事兒。

一、什麼原因導致「雙排牙」出現?

「雙排牙」稱為乳牙滯留,常發生於處在換牙期的兒童。很多家長很疑惑:我們那個年代很少看到雙排牙,怎麼現在好多孩子出現雙排牙?

醫生指出,出現「雙排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營養過剩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供給也越來越好,不少孩子出現營養過剩,這就使得牙胚發育比以前早,往往乳牙還沒掉,恆牙就冒出了「尖尖角」。

2、飲食過於精細

現在家長的細心呵護,是乳牙遲遲「不下崗」的一大原因。

蘋果削成塊、橙子榨成汁、吃飯要泡水、排骨剔下肉、雞蛋做成羹……食物過於鬆軟、精細,孩子吃東西就基本靠吞咽,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這樣,乳牙牙根就不會得到充分的刺激和鍛鍊,與牙槽骨緊密相連,不易脫落。

3、乳牙病變

如果乳牙齲壞程度很嚴重,也會造成乳牙根吸收障礙等問題,這就可能導致乳牙遲遲不「退位」。

二、乳牙遲早要掉,不拔也沒關係?

一般,如果出現雙排牙,乳牙有鬆動,醫生會建議進食硬度適中、可撕拽的食物,以促進乳牙自然脫落。

如果乳牙很堅固,一直沒有「動靜」或有其他異常情況,經口腔醫生診斷建議拔除的,也要及時處理。

如果不及時干預處理,「雙排牙」可能帶來以下危害:

1、導致新生恆牙萌出異常,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頜骨發育等,拉低顏值,孩子還可能因此產生自卑心理。

如上頜的乳牙滯留,最有可能會造成俗話說的「地包天」;而在下頜,乳牙滯留常引起牙齒排列不齊等問題。

生活中,有很多愛笑的孩子,因為牙齒問題,笑容也漸漸變少。

2、不利於牙齒清潔,很容易形成牙垢、牙結石等,導致口臭。

3、可能誘發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炎症。

三、換牙期,請做好這4件事

為了避免發生乳牙滯留及其他牙齒疾病,建議家長要督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4件事。

1、避免飲食過於精細,加強咀嚼鍛鍊

咀嚼不僅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是刺激頜骨發育和牙齒生長的重要因素。建議家長給孩子的飲食要粗細搭配,啃咬玉米、水果或進食有莖蔬菜、堅果等可以增加咀嚼刺激,換牙期有助於乳牙自然脫落。

此外,要儘量減少甜食的攝入,尤其是睡前;也要糾正孩子咬唇、咬舌、舔牙、吮物等不良習慣,以免影響面容及恆牙的生長。‍

2、認真刷牙

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口腔衛生。建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3、培養用牙線的習慣

除了刷牙漱口,也建議藉助牙線來輔助清潔牙齒。

孩子刷牙時一般只清潔到牙齒的前、後面,而牙縫和齦下的死角沒有得到很好的清潔。

食物殘渣藏在牙縫裡,會被牙齒上的細菌分解產生酸,長期如此,酸就會腐蝕牙齒,導致齲洞出現。

尤其是乳牙排列緊密、沒有大牙縫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齲齒。

所以,藉助牙線幫孩子清潔牙齒很有必要。

4、定期檢查

為了更好地保護牙齒,建議從1歲開始,父母就應該定期帶寶寶去看牙醫。中華口腔醫學會建議,兒童每3個月到半年應該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一般主要檢查頜骨的發育情況以及牙齒生長的數目、大小、排列、外觀等是否正常。

對於3歲以上乳牙已經萌出完全的寶寶,可以進行窩溝封閉和全口塗氟,從而減少齲齒的發生,有效保護寶寶牙齒健康。

最後,不僅要再次強調下日常寶寶飲食不要過於精細,還需要提醒家長:

呵護牙齒是一生的大工程,即使是乳牙,也要做好清潔保護,不要覺得會更換就不用擔心齲壞哦!

曾經有一個在網上刷屏的新聞:12歲女孩,因乳牙齲壞太嚴重,引起下頜大面積囊腫,沒辦法只得做了下頜骨切除手術,手術費用花了16萬元!

希望這則案例,引起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視,保護牙齒,千萬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