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探討交流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
2006年那一輪牛市中,據說有一位老太太曾經在鄰居的慫恿下入了市,她不懂得什麼股市趨勢,也不曉得什麼PE(注釋1)的,當時就買了一隻叫滬東重機的股票(曾經因虧損而被冠ST滬機),後來這隻股票重組後更名為中國船舶。老人覺得中國股市裡面造船的股票就那麼幾家,物以稀為貴是老道理了,這隻股票光聽名字就很正宗,於是就決定把手頭的錢都買造船的股票。
老太太於是以10元每股的價格買了20手滬東重機的股票,一共2萬元,之後繼續過自己平靜的日子,過了一陣子,聽鄰居說她的股票漲了不少,都翻倍了,讓老人把股票趕快賣了,她開戶是託人的,買賣是兒子操辦的,這會兒要賣股票又找來兒子,但自個兒卻把密碼給忘記了。要賣股票得帶上證件到證券公司去辦理密碼修改或密碼重置,老人嫌麻煩沒去辦理,這事兒一忙就給耽擱掉了。沒想到一年之後,兒子購房需要用錢希望老人給支持一下,這才想起原來買過股票,結果到證券公司一問,股價漲到了280元每股,她的資產漲到了56萬。老人這次找回了密碼,賣出了手中的股票,笑容滿面:「一年時間掙了我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這只是一個故事,真假無從考證。但從這個故事裡我們能得到一點啟示,老人很聰明嗎?她並不聰明,她的成功在於能夠認準了自己的目標,同時對手中的資產有信心,又放低了自己預期,再加上能夠以平常心對待投資這樁事,不過分過分的擔心資產價格的波動。換了是其他人,天天盯著盤面,10元的股票漲到11准拋了,再買一隻股票可能下跌,最後2萬有可能變成56萬嗎?我看很難。
我只講我的故事。
我想每一個新手菜鳥進入股市,都會被那些漲停板,快速拉升所吸引,然後迷戀上賺快錢的感覺,幻想著每天輕輕鬆鬆地動動手機,即使每個交易日賺幾個點都比辛苦搬磚划算多了吧,不久後就財富自由了啊。
我曾經也天真地傻傻地有這樣的想法。
然而正是這致命的典型的「賺快錢」思維思想讓我有一段時間過上了非常繁忙的生活狀態。
每天盤後盤前看各種關於股市文章,關注各種財經新聞,我發現自從炒股後我比任何人都還要關注國家大事,國際事件。
而開盤的那幾個小時全場全神貫注盯盤,吃飯盯著盤,上廁所盯著盤等等,各種奇葩盯盤,就是生怕自己的持倉被拉升了或者被砸了啊。
看到自己持倉不漲,而快速漲幅榜上的個股在快速拉升,割了去追啊。看到某些對某板塊利好消息出來,趕緊潛伏或者已被拉升也追進去啊。有時候拿著被深套的曾經堅信要大漲的個股股死都不割肉,最後居然等到浮虧進一步擴大了才死心割肉了啊。各種追漲殺跌的事跡就不一一多說了。
這樣追漲殺跌,心驚膽跳的日子,我那兩萬入市資金還是損失慘重。
於是我後面我就不斷反省啊,為什麼總是漲的是其他,而跌的總是我的持倉?
懷著這樣的疑問,我就在漲幅榜上找各種規律。連續好幾天我都在觀察漲的比較多的個股規律。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還真找到了。
我發現有這麼一個規律,那些漲的多的個股往往是漲停股的第二春,尤其是進入龍虎榜上的個股,我當時給的邏輯是龍虎榜上顯示有不少遊資在買入,這些人大額買入肯定還會再拉升的,而我在個股跌時買入低吸潛伏等他們拉升不就好了麼。我記得用這個方法交易了一兩個月。
你以為我這樣就賺到錢了麼?
開始時的確這個方法賺錢的機率比之前是提升了一點,然而總是也有不少潛伏失敗的例子,一旦潛伏失敗,這樣被炒過短線股就是無限陰跌,或者在大盤不好時還會迅速的急跌,大幅低開等等。由於我總是想著一定會有遊資來拉升的,所以總是不捨得止損,然後又是被各種套啊。
以上,我的韭菜經歷成功地把那入市的錢塊虧的還剩下幾千塊。
如何選出好股票
首先要確定什麼是短線或波段的好股票
有的股民非常鍾情自己所選的股票——就是那種技術形態良好,指標健康甚至業績也不錯的股票,但是上漲卻較慢的股票。他們給自己這種股票起名叫「慢牛」。我對此的態度只能是呵呵呵呵呵。
比如你的「慢牛股」三個月漲了10%,別人的黑馬股一周漲了30%!你說哪個好?
說到這裡有的股民會說,你怎麼就知道我的股票以後不會加速暴漲?我的慢牛股還沒發力呢!我想說的是—你那慢牛股以後還能不能發力我不知道,因為那是誰也無法確定的事。但是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現在你的股票不是行情熱點!也更不是龍頭和牛股!而你所買的個股能否成為熱點,何時成為熱點在沒啟動前都是未知數和不確定的。
實際上每輪牛市行情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的行情甚至只有幾個月。最多的也就幾年。一般來說啟動最早的板塊與個股,它們在這輪行情中的漲幅往往是最大的。而啟動最晚的板塊,往往是漲幅最小的。各個板塊各只股票的在每輪行情中漲幅差別也是很大的。比如上次的五千點行情,創業板實際上是最早啟動的,它的漲幅最大。零售和酒類板塊在當時最後啟動的,這個板塊在四五千點的頭部區才開始大漲,漲幅不大,然後就跟隨大盤暴跌了。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不是做長線的,就需要在有限時間的牛市行情中找出熱點板塊和熱點個股。而不是死抱著自已的技術形態良好的,而實際上大資金沒有多少倉位的,所謂「慢牛股」死守不放。
因此在我的選股條件中沒有均線、MACD等指標。
我看過很多人對選短線股票的認識——有的人認為應該用均線系統,有的人認為應該用MACD等指標
我看過很多人對選短線股票的認識——有的人認為應該用均線系統,有的人認為應該用MACD等指標來選股,還有的人認為應選熱點板塊的龍頭等等。
在我看來都不太好,成功機率都不高。
比如用均線來選股,經常會出現形態和指標都很好而選出的股票走勢卻很一般,甚至會偏弱的結這是因為:均線選股對於篩選股性的強弱方面並不擅長。很明顯同樣是均線走好的二隻股,一隻當天上漲5%,一隻當天上漲10%,明顯後面這隻更強,但是在均線上卻很難看出哪個更強一些。
又如用MACD等指標選的股,時常會出現選出的股走勢很一般並不算太強。這是因為:指標中經常沒有對成交量進行要求,對漲幅也沒有什麼硬性的規定。
再如用熱點板塊的龍頭股方法選股,經常會出現買龍頭股已封住漲停,根本沒有買入機會而使此方法無法真正施行或等有機會介入時,已機會過晚而買在頭部區域。
實際上最好的選股必要條件就是:確定性較高的大量資金參與進攻的股票
1什麼是確定性較高?
比如用均線、KDJ等指標而不參考漲幅和成交量,那麼選出的暴漲的股票的機率就會較低。
因為很多股票即使沒有主力資金參與,只要大盤好,它們也會跟漲或補漲,也會在技術上表現為指標良好。但是它們的漲幅卻明顯落後。
因此均線、KDJ、MACD等等與眾多大資金參與沒有直接關係的指標就不是選好股的高機率成功指只有能表現出大量資金參與的指標才是高機率選好股指標——比如成交量。
一隻個股如果成交量沒有急劇放大,那麼它的後繼走勢就會較複雜,就會有多種情況,難以預測:
它可能以後漲的也很慢,就是一隻普通行情的股票。
它也可能是只慢牛,以後不確定的時間裡會爆發。
它也可能是只垃圾股,不知哪天會出利空而暴跌。
2什麼是正在進攻的股票?
進攻就是指漲幅巨大。
比如你持有一隻股票當天漲幅2%,而當天大盤漲幅是2.3%,很明顯你的股票至少在今天沒有進攻意圖。
只有那些漲幅巨大的股票才能稱為進攻型的股票。漲幅巨大的股票通常要麼是熱點,要麼有大資金參與,因此它們以後上漲的機率更大。而那些技術形態完美的漲幅經常很小的股票,要麼是補漲行情的股票,要麼是冷門股票…….當然其中極少數也有真正的慢牛股。但是這隻有過後才能知道。
在當時都是很不確定的。
因此最好的短線和波段選股條件是:換手率巨大同時漲幅巨大的股票。
說到這裡有的股民朋友會認為我說的是廢話,認為我說的這些就是熱點板塊和龍頭。
其實二者不可以劃等號,它們是不同的。
如果你追熱點或龍頭,你只有看清誰是熱點,誰是龍頭才能追,是不是?
可是大多數情況下,當你看清楚熱點在哪時,股價已經很高了!搞不好還會被熱點和龍頭套住!如果你用我說的漲幅巨大,換手巨大這個條件去選股,很多龍頭在剛啟動的第一二天就很可能被你買入了!你極有可能會買在相對低位!
買股就要買機構資金大舉參與拉抬的股票,而不是技術形態良好的股票。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如果你有個幾億、幾十億,你是不是恨不得你的股票天天大漲,甚至天天漲停才好呢,時間就是金錢,是不是?要什麼慢牛?要什麼自行車?反正我選股時,我都選漲幅巨大的股票。買漲幅大的股票以後成為牛股的機率更高
我的最終建議是:無論你用什麼選股技術,只要不是做長線,那麼換手率大和漲幅大都是你應該加入進去的兩大選股條件。
當然只有選股技術還是不夠的,沒有百分之百選股成功的技術。後繼還有資金管理、倉位組合、退出計劃等等構成一個交易體系才可以。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概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警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炒股之道常說不出具體的名稱,並顯得質樸無華。有時道理雖小,但卻是投資者都應遵從的。投資者若能遵從它,自然就能在股市中進出自如。股市在天價和地價之間來回波動,因此也就有了贏利的機會,但股市波動所提供的利潤,並不會在股民中均勻分配,即然知道這個波動是可以把握的,就應該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的止損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止損適用於股價從高位下跌時的狀態,止損的目的是在股價回至谷底里重新買回。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止損的根本目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下跌行情中,留住寶貴的資金,以圖東山再起。
投資者在投資買賣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原來以為價格即將上揚的股票,買進後沒想到股價不漲反跌。這種情況還常常伴隨著股指的掉頭。這個時候,很多投資者總是不能下決心賣掉股票。如果剛下跌時,投資者可以把這種下跌理解為上升途中的一次回調蓄勢而不賣的話,這是一種正常的操作行為,因為誰也別指望自己是神仙。然而,當股價跌幅較大,跌破一些關鍵的支撐位,如10日均價,下跌時並伴有成交量的放大,反彈時卻無成交量的配合時,這時就果斷考慮止損。
然而,有些投資者不是這樣,股價越下跌,他們越不賣出。下跌10%時認為,最高價時都沒賣,現在賣不是不划算了。下跌20%時認為,等等反彈進再說,如果真的反彈了,他們立即又給予新的期望,一定要接近下跌10%的位置時再賣,這樣就可以稍微賺一點。但下跌中的反彈總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結果左等右等,下跌30%、40%……以至喪失了及早止損的良機。到底部時再談止損又有何意義呢?於是,只好深套著跟著股票苦煞,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不知何處是盡頭。如果投資者所持的股票還能成為下一階段的熱點的話,也許他們還有解套的機會,但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機率並不大,一隻股票經過一輪炒作後要用相當的時間進行恢復,而很多股票是一跌再不復返,在底部一躺就是三五年。甚至可能淪為死亡板塊。
在股市中總有賠的時候,如果及時止損,雖然賠點小錢,卻能保住資本不被進一步吞噬,到底部時還可換籌,賺回更多數目的股票。因此對股價下跌一定要有個容忍的限度;如果缺乏了斷的魄力,想入非非,只能導致越賠越多。
如果止損失誤怎麼辦?這也是正常的,發現錯誤就及時糾正,立刻反手將股票補回就是了。股票沒有永遠正確的贏家,只有及時糾正錯誤的嬴家。
止損是永不失敗的前提,止損是「留得青山」的基礎,止損是炒股獲勝的至高技巧!
炒股高手,風險意識很強,一定也是個止損的高手。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要設立一個止損點位,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一般以5%~10%為限,也可自定一個容忍的限度),即果斷止損。對此,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資者不甚理解,他們認為自己買股票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如何賣得。其實,止損是炒股高手在股市中總結出的最沉重的教訓和經驗。設立止損價位,看似機械呆板,但它可以排除投資者不正常的幻想心理。薩姆·漢彌爾頓創立了10%止盈、止損操作法,即贏10%即拋出,跌10%即止損,由窮漢變成了富翁,其經驗是可以借鑑的。
止損的最佳位置當然是頂部出現上影線的大陰線,這種陰線一旦出現應立刻止損。如果股價不跌,反而帶量創新高,可將股票補回。
股價在下降途中,也要及早止損,越早越好。
股價若在平台盤整後,跌破支撐位向下,也應果斷止損。如果股價先跌後升,並帶量,這很可能是莊家的欲擒故縱之術,這說明止損是錯誤的,應果斷將籌碼追回。
最後,我想對新股民說:
1)不要妄想擁有什麼樣的華麗的技術或者能力就可以無視牛熊周期,
想著把股市當提款機,隨時隨地想賺錢就拿技術來秀一波,
絕大多數能在市場當中賺到錢並且能兌現拿走的人,都是靠牛市而不是技術!
所以一開始先別把什麼「技術」和「價值」掛在嘴邊,先弄清楚歷史上所以牛熊市之前的區別,
能分清自己身處的行情是一輪周期當中的那個階段,是最值錢也最本質的能力,
市場好的時候充分利用機會,市場差的時候收縮保守,不看情況就四處出擊沒有前途。
2)早點明白知易行難,早點明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
比如說「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聽起來這麼簡單易懂,
但是要貫徹到實踐當中,需要大量的經驗和總結才能真正駕馭,
因為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你不會知道什麼程度的貪婪才是真正的貪婪,
也不會知道什麼程度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懼。
當初剛入市的時候,我以為2319已經很人恐懼了,但是沒想到後面還有2200,
更不會想到還有1949和讓人不知所措的1849,
經歷了一輪牛熊才知道恐懼也是分級別的,會有恐懼—特別恐懼—終極恐懼的差別。
3)犯錯誤是正常的,但是犯錯不知道總結和迴避,一錯再錯是愚蠢的,
做得成功的交易要記錄和總結,弄清楚是憑技術還是憑運氣賺到的錢,
做得失敗的交易更要記錄和總結,沒事就拿出來看看失敗案例,
同樣的錯誤只允許自己最多犯三次,當你犯錯越來越少的時候,就越來越接近成熟。
4)堅持做好自己擅長的標的和策略,對不擅長的標的和策略保持好奇心,
一上來就追求全能,會被你不擅長領域當中思考不到的風險摧殘的一敗塗地,
一味守舊只簡單機械的重複自己擅長的標的和策略,可能會被多變的市場淘汰,
(比如說王亞偉,曾經一度把潛伏「併購重組」策略做到極致,但是遇到市場轉型,「併購重組」被政策鎖住之後,已經有掉隊的風險。)
能力的領域是逐步擴張的,大部分資金駐紮在自己的能力基本盤範圍內,
少部分資金出去嘗試其它領域和策略,直到嘗試出穩定的成果在調整資金配比。
5)先練擇時,後練選股,
入市之後的前1-2年最好先從ETF或者指數基金做起,先鍛鍊對時機的分析和把握,
如果特別有耐心,最好是在ETF或者指數基金上完整經歷一輪牛熊在開始研究個股,
一來能鍛鍊對周期的理解和時機的把握,二來能讓人鍛鍊抵禦去追逐熱點的誘惑。
6)不要痴迷於精準,
趨勢的判斷可以通過不斷的訓練和總結來做到,
但是不斷追求最精準的介入時機,最精準的離場時機是人力難以做到的,
越痴迷於這個越容易跑偏,有點像過度「完美主義」傾向的人,
自己活得異常的累,而且最終可能什麼都做不好,學會接受交易當中的瑕疵。
7)永遠不要上槓桿,永遠不要負債入市,
股市是給閒置資金找增值機會的場所,不是賭一把改變人生、命運和快速跨越階級的出路。
不要因為幾次成功的交易就膨脹到要通過這個途徑改變一切。
8)股市沒有官方教材,沒有專職老師,沒有人給你設置可以評分的考試來證明你的能力,
要了解市場靠自學,要持續進步靠自律,學會冷靜客觀的給自己打分,
有時候你能力進步了,但是由於市場的因素導致你虧損了,能否不因此氣餒,
有時候你能力沒進步,但是由於市場的因素導致你連續盈利,能否不因此膨脹。
這是最難的一關,有時候你以為自己看清了市場,其實你連自己都沒看清。
9)不要因為股市和投資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無論盈虧都善待身邊人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是工作,最多的愛與關懷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
(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是,在股市裡可能也是)
(不要輕易指望平凡的自己到了股市裡就能輕易的如魚得水)
其實上面寫的這八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做到,都能做到人在股市以外也不平凡。
我在券商工作多年,認識的大多數股民剛入市的時候都心氣頗高,
不過在市場裡折騰幾年下來,要麼就漸漸放棄退出了,
要麼就留著一小部分資金偶爾操作一下,賺了高興虧了就隨口罵幾句,
不再把股市當作投資途徑,對待股票有點像打麻將,有空了摸兩把。
長年高度關注股市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極少數能長期穩定盈利的人,占比真的很少很少;
一種是極度固執的人,不論盈虧就是迷戀股市,賺了錢不兌現,虧了錢再加倉,
這種人當中有很大比例最終因為股市影響到了職場上的進步和家庭的和諧。
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大機率可能會做不到上面那八條,
不過第九條只要想清楚的話,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我們可能最終會變成放棄退出股市,或者把股市當休閒娛樂的「佛系投資者」,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你在股市裡的好與壞對人生沒影響,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因為在股市的盈虧給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你可能最終會變得一無所有,雖然這樣極端情況的出現比例也不是很高,
但我希望任何一個新手最終都不要面臨這樣的結局。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說A股(renzhen078),探討交流炒股技術、盈利模式,操盤策略和雙龍戰法,遊資戰法,漲停複製戰法等,乾貨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