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樂高速沿途景色美不勝收 吸引島內外遊客紛紛前來「打卡」

2019-11-25     海南動態網

「海南省政府網」最新動態:「真是太美了,開車行駛在路上,真的像在畫中一樣。」近日,湖北遊客王鵬駕車在瓊中至樂東高速公路體驗後說。

自去年9月底通車後,瓊樂高速不僅成為我省中部地區一條交通要道,更以其高顏值吸引了島內外遊客紛紛前來「打卡」。

瓊樂高速為何這麼美?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建設理念?海南日報記者近日重返瓊樂高速,了解這條路的故事。

A

造價服從生態

生態「跑」在修路前

瓊樂高速主線長129公里,六跨昌化江,八跨南聖河,蜿蜒起伏在海南中南部山水之間,途經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穿越集中連片的熱帶特色農業區,是我省地形最複雜、生態最敏感、建設難度最大的一條高速公路。

如何把「不破壞就是最大保護」原則落到實處,成為建設者們的頭等大事。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說,從立項開始,海南交通人就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始終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基本原則,堅持「要把路修進去,不要把破壞帶進去」的理念,讓項目造價考量服從生態保護,以打造「生態路」為基礎,大力推進「景觀路、旅遊路、交通路、幸福路」建設。

瓊樂高速在選線之初就堅決推行生態環保設計,以項目當地地形、沿線設施、河流作為主要控制點,平面選線沿山腳布線,主線路線沿河岸布設,始終順應自然、融合自然,避讓五指山、鸚哥嶺等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

瓊樂高速沿線地形複雜,特別是瓊中至五指山段,路線主要穿行於山地丘陵或沿河修建,其59公里長的主線道路,橋樑和隧道占比就達到了43%,建設和生態保護難度可想而知。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生5年前曾參與瓊樂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評估工作。他回憶說,當時所有的環境評估和要求,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我省中部山區生態環境。

「環評批覆中要求,瓊樂高速要採用一定數量的橋樑與隧道形式建設,這雖然大大增加了成本,但能有效解決沿線動物避讓問題、最大程度減少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林生說。

B

留住綠水青山

環保理念體現細節中

驅車行駛在瓊樂高速上,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奔馳在公路橋上,兩邊深谷溝壑,如碰上陰雨天山中更是雲霧繚繞,猶如仙境。

這樣的美景,如果被隧道遮住了豈不可惜?在鸚哥嶺下的瓊樂高速什運隧道處,海南日報記者看到,隧道面向鸚哥嶺一側是敞開式的,猶如一扇扇巨大的窗戶,即使在隧道內也可以窺見遠處鸚哥嶺的美景。

「這種建築樣式叫作棚洞,在我省公路建設中還是首次應用。」瓊樂高速項目第一代建段指揮長汪劭褘說,瓊樂高速建設中儘量採用高架橋的形式,既為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突出海南的美景,而對於隧道則嘗試用修建棚洞這樣的創新方式。

從開工初期,根據省交通運輸廳的要求,省交建局就開展了「生態路建設年」主題活動,為保護綠水青山,瓊樂高速建設「闖」出不少特別的經驗做法,就體現在各種建設細節中。

如項目臨近鸚哥嶺的橋樑路基段,就專門加裝了遮光板,以減少對鳥類和夜行動物的影響;工程六跨昌化江、八跨南聖河的背後,則是基於優化跨河橋樑跨境的選擇;跨越敏感水體橋身的護欄也被「特別照顧」,加裝上防護網,避免水體污染。

「我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檢查車輛設備情況,嚴防施工機械出現跑、滴、漏油等情況,避免對土壤和水環境造成污染。」曾參與瓊樂高速項目施工的工人魏成波回憶說,他走南闖北打工30多年,發現海南對修路的環保要求是最嚴格的。

C

串起無限風光

是景觀路更是旅遊路

隨著瓊樂高速開通,我省中線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市民遊客也有了更多機會觀賞海南中部的山水美景。

驅車行駛路上,宛如置身百里畫廊,路兩旁層巒疊翠,瓜果飄香,雲霧與遠山相守相望,路、橋、隧道與樹林、田野、江水、湖泊等沿途景致和諧相融,渾然一體,堪稱「海南最美高速公路」,更被喻為「雲端上的風景線」。

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瓊樂高速在景觀設置上堅持自然優先,通過露景、透景、借景、造景等手法,發現美、展示美、提升美,盡最大努力展現海南自然風貌、風土人情。

同時,該項目塑造了橋涵、邊坡、互通、服務區等公路景觀單元,實現公路與自然地形環境深度融合,打造流動風景線,提升司乘人員視覺舒適感和心理愉悅感。

為了讓瓊樂高速展現海南最原始最自然的美,建設者們可沒少花心思。省交建局負責人說,針對瓊樂高速沿線人工構築物體量巨大、人工痕跡濃重等問題,項目在綠化植物選擇方面堅持運用鄉土樹種、在後期施工過程中加強高速公路沿線的全面生態修復,採用植物柔化的方式弱化人工痕跡,真正實現「把路修進去,不要把破壞帶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瓊樂高速項目還專門聘請科研人員優化植物彩化配置,將三角梅、波斯菊、洋金鳳、七彩朱槿等喬、灌、草結合,採用三維自然種植法,高低搭配、疏密結合,使景觀與路域環境渾然一體;並打造互通區微地形,保留原生植物組團。

而在景觀方面,瓊樂高速更以展示當地自然風景為主,配置開花喬灌木為沿線景觀增彩添色,並優化植物配置,採用自然式植物組團,避免植物成行整列地出現。

此外,瓊樂高速還藉助服務區、停車區等設施突出展示當地地域文化,設置相應的解說牌、休憩設施等,從而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

海南部分在建高速公路

儋白高速公路

即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全長36公里,起點位於儋州市那大鎮,接在建萬寧至洋浦高速儋州互通,途經西培農場、阜龍鄉,終點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城牙叉鎮。儋白高速建成通車後,儋州至白沙之間車程約20分鐘。儋白高速公路和山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將意味著海南實現「縣縣通高速」。

文臨高速公路

今年9月18日開建,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十三五」交通扶貧「雙百」工程項目之一,是構造「海澄文一體化」瓊北經濟圈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項目途經文昌、定安、澄邁、臨高等市縣,是海南省「豐」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第一「橫」。文臨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標誌著我省高速公路網開啟了「田」字型向「豐」字型提質升級。

萬洋高速公路

預計今年底全線開通。起點位於萬寧後安鎮,途經瓊海、瓊中、屯昌、儋州,終點在洋浦經濟開發區,項目全長163.42公里,項目建成後萬寧至儋州車程將由原來的4個多小時縮短至約一個半小時。該公路建成通車後,將意味著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全面貫通。

山海高速公路

即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全長56公里,路線起點位於五指山市沖山鎮,途經保亭,終點位於三亞市海棠區。建成後,將助推「大三亞」旅遊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山海高速公路和儋白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將意味著海南實現「縣縣通高速」。

海口繞城高速二期

即海口繞城公路美蘭機場至演豐段,是我省高速公路骨架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口江東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先導性基礎項目。2018年10月28日開建,包括主線和國道G223改建段。主線路線起于海口市靈山鎮,為東西走向,順接繞城高速南渡江大橋東岸,終點位於演豐鎮,與海文高速公路相交,路線長15.07公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v7foW4BMH2_cNUgGM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