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遠大於旅遊價值

2019-10-21     風的旅者

我很小的時候,就從歷史和地理課本上聽說了都江堰這個名字。老師說它是偉大的,歷史論述題也經常出一道諸如「為什麼說都江堰的建造集合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之類的大題。

可惜那時年少,只是一個死記硬背的年齡。多年之後,面對都江堰的滔滔岷江水,才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做偉大,什麼叫做勞動人民的智慧。

都江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旅遊風景區,還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在都江堰每年蜂擁而至的遊客當中,有不少是身懷考察任務的水利專家,這大概也算是都江堰旅遊的一個特色吧。

進入離堆公園大門,一股蒼翠的氣息撲面而來,滿眼的綠意沁人心脾。這個古園宋時名為「花洲」,清時叫做「桑園」,如今花木依舊,桑卻不知何處尋了。園內點綴著三三兩兩的亭台,名木古樹栽種其間,盤根錯節的紫藤棚架下儼然是休憩的最佳地方。

道路兩旁的銀杏樹枝繁葉茂,其中一棵「張松銀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相傳由三國名士張松親手栽植。這棵銀杏的形狀非常奇特,其樹幹基部如鵪屆插地,人們把它叫做「白鶴仙」,還由此衍生出了一些生動神奇的傳說。正是初夏的清晨,草坪上晚開的杜鵑異常艷麗,幾位老人在園內舒展筋骨。眼前的一切,感覺是那樣清新和美好。

離堆這個名字,聽上去總覺得有股淡淡的愁意—因為分離而生愁。其實所謂離堆,只是有著42級台階的小山包。離堆之離,指的是當年李冰率領勞動人民鑿開寶瓶口,使之和玉壘分離——原來和離愁沒有什麼關係。

漫步緩行,很快來到雄踞於離堆之上的伏龍觀。這本是一個為紀念三國時期的賢達范長生而修建的廟宇,卻在北宋初期被人們改建成了懷念李冰的伏龍觀。呵呵,倘若范長生地下有知,該不會怪李冰搶了他的地盤吧?拾級而上進入前殿,迎面就是一座造型簡樸穩重的李冰石像,這座1974年從魚嘴附近打撈起來的石像來頭可不小,據考證是東漢時期的文物,珍貴著呢。

除了李冰像外,殿內還陳列了一個出自岷江的無頭石像,最初有人說它是李冰的几子,不過專家在考證之後,定了個名稱叫「三神石人」,據說極有可能是當時修建都江堰的堰工,千百年來,也不知在水下經歷了怎樣的磨難,連頭也不知所終。幸好值得欣慰的是,勞動人民最終也進了神廟。

如果天氣晴好,從觀瀾亭上極目眺望,西嶺雪峰和青城秀色都盡收眼底。面對大好河山,令人忍不住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慨!穿過懷古亭右側的一道小門,便來到都江堰的咽喉工程——寶瓶口,門額上橫書的「離堆鎖峽」四個大字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一分宏偉和雄壯。

往下眺望,滾滾岷江水仿佛就在腳下,轟隆隆的水聲讓人膽戰心寒,渾黃的江水倒像是黃河般奔騰咆哮,縱是夏日,也覺得身上起了陣陣涼意。看著這山這水,你相信這完全是用人工開鑿出來的嗎?莫非,李冰真有什麼神靈相助?

安瀾索橋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橋,此刻,我就這樣和周遭的人群一起在這座飛架岷江南北的索橋上搖搖晃晃。雖然它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索橋,不過現在這座橋幾經重建和加固,已經不是歷史上最初的那般模樣了。安瀾安瀾,有了它,兩岸的行人才可安渡狂瀾,重建這座橋的清朝何氏夫婦雖比不上李冰的功德無量,其慈悲為懷的出發點也讓人很欽佩。

走過安瀾索橋,回望滔滔江水,猶覺得有些心有餘悸。岷江的水啊,終於還是被李冰所馴服,所以人們又建了一座二王廟來感念他的恩德。走到這裡,我突然發現都江堰的寺廟大都依山而建,在建築風格上並不像其他寺廟那樣強調中軸對稱,伏龍觀如此,二王廟也如此,叫人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智慧和變通。

進入二王廟之前,有兩道古色古香的小門,綠樹掩映飛檐,讓人很喜歡這種意境。爬上第一道石階,就能見到赫赫有名的李冰治水口訣「深淘灘低作堰」,這幾個字的年代估計不太久遠,紅底藍字搭配得有點突兀。就像所有的廟宇一樣,二王廟內的大殿和後殿也是莊嚴肅穆,裡面供奉了李冰和其子李二郎的石像。

根據某些歷史學家們的說法,如果沒有都江堰,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歷史就要改寫,這話也許誇張了些,不過天府之國的歷史要改寫卻是確鑿的事實。李冰在蜀人心目中,已經如同神靈一般,倘若趕上農曆6月24日李冰誕辰日,二王廟裡不知道會熱鬧成什麼模樣!

出了二王廟,松茂古道自然是要走的。這條當年連通都江堰和西蜀各地全長320公里的茶馬古道,如今僅剩下二王廟至玉壘山一段。甚至在今天,遊人也很稀少,走了差不多半個多小時,只有寥寥幾個遊人和當地人同行。也許,這也是松茂古道的幸事。

登上玉壘關極目遠眺,江水浩浩湯湯,都江堰全景盡收眼底,此情此景,胸中縱有悶氣也會一掃而光。玉壘關和西關分別是清朝和明朝重修的建築,古樸雄壯,很有山門的氣勢。松茂古道兩旁古木蒼翠,鬱鬱蔥蔥,空氣清新得讓我有不停深呼吸的衝動。一個提鳥籠的老大爺一直不緊不慢地走在我的前面,不時還哼哼小曲,偏偏哼得荒腔走板,不禁莞爾。

在松茂古道的末段,有一個城隍廟很值得看。廟中有十殿,全部位於一條筆直的上行梯道兩側,十殿高高翹起的飛檐如一隊大鵬展翅,氣勢逼人,從上往下看,感覺尤其強烈。在松茂古道這個天然大氧吧中盡情呼吸了大半個小時,心裡居然有點依依不捨,這樣自然的景致,是我喜歡的。

走出景區,穿過南街,不知不覺便來到南橋上座讓人看第一眼就喜歡的廊橋。滔滔岷江水從橋下轟然而過,而南橋,就這麼安穩地佇立在江上,為人們遮風擋雨。站在橋欄邊,痴痴望著岷江的水勢,竟覺得有些發冷。原來,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了。

江風吹過,我打了一個寒戰,感覺渾身通泰。推著自行車的行人從橋上匆匆走過,還有人牽了一頭牛吆喝著口令。身邊人群來來往往,雖然一個也不認識,心中卻覺得很溫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uEY-W0BMH2_cNUg0n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