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最好看的DDD@bigfun社區
近期由於國產恐怖遊戲《港詭實錄》在直播、視頻網站的爆紅,不少的遊戲玩家都了解到了這款採用香港都市傳說「鬼媽媽煮飯」與「二手DV」作為遊戲背景的恐怖遊戲,也有一定的小夥伴表示對於遊戲的這種背景設定覺得很棒,很有代入感,很吸引自己。剛好這周要回老家過年,沒電腦寫周遊薦太累了,就鴿一期和大家隨口聊兩句都市傳說與電子遊戲的相關內容吧。
全文將從遊戲製作者為什麼採用都市傳說來作為遊戲背景、電子遊戲最適合採用什麼樣的都市傳說和有哪些經典的都市傳說遊戲三個部分和大家講講。
為什麼是都市傳說?
一,簡易性。有現成的已被大多數人熟知、接受了的故事體系作為遊戲背景,只需要再根據都市傳說的內容進行細化和展開,修改和優化一個已創造出的概念要比創造一個概念簡單許多,也低風險許多,更有趣的一點,大概沒人會罵你抄襲創意,因為都市傳說的愛好者往往都更嚮往能通過各種形式去經歷和感受這些故事。
二,代入感。能成功擴散出的都市傳說,主要依靠的也是網民們,在接觸到自己熟悉內容的話題時,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而在「熟知背景」卻對未知的遊戲探索時,玩家會不自覺的將自己代入到都市傳說受害者的身上,經歷宛如死緩的體驗,畢竟他們熟悉這個故事,更容易自己嚇自己。
三,神秘性。都市傳說之所以是傳說,往往在於其中糾纏的難分難解的故事性與真實性,它既不像神話故事、宗教故事那麼盛大而遙遠,完全突破了我們的常識,又不像刑事案件那樣現實而刻板,人們會好奇這種在真實與不真實邊緣的東西,被它的神秘性所吸引。
四,傳播力。都市傳說本身就是一種極佳的創意,它兼顧著具體與簡約,可信與故事性,搭載了它的電子遊戲,等於在一定稱呼上搭上了這個創意的順風車,具有更為迅速的傳播能力和話題因素。
五,審查。無論是國內外的文化部門,對於遊戲內容方面的管制從來都少不到哪去,像殺害小孩這種內容不僅可能受到審查的限制,就連遊戲平台的審查、社會大眾都會對你產生反感,可能導致你的遊戲暴死。但是如果你是在借鑑呢?你只是在重現著一個傳說,一個恐怖故事,不是由遊戲作者來告訴你「這個小孩其實是惡魔,你需要擊敗並殺掉它」而是遊戲玩家自己清楚「這個小孩是惡魔,我需要擊敗並殺掉它」。
綜上所述,採用都市傳說作為遊戲的主題或背景,不僅滿足了愛好者們的需求,同時也更容易在玩家之間進行傳播和交流,增強玩家對其的好奇感與代入感,一定程度上也能躲避行政部門、遊戲平台和社會大眾的審查因素。
為什麼是這個都市傳說?
那麼都市傳說千千萬,東方西方,國內國外,都市鄉村,有人的地方沒人的地方都有著無數的故事,做個遊戲,當然不可能啥都吃下,那麼既然打定了吃都市傳說的這個方便,又該怎樣針對挑選一款最適合加入到遊戲中的都市傳說呢?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遊戲,自然還是會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什麼樣的都市傳說適合用來做遊戲,其實還是看你的遊戲的玩家群體是什麼樣的人。就好像你的主要目標是國內市場,你給搭載個holder系列(歐美都市傳說,講的是湊齊一堆物件後將會發生可怕的事情,而每一個東西都由一位XX之主看守著)或者slender man(歐美都市傳說,講的是一個身著西裝的高瘦無臉男會襲擊人類),可能效果將相當有限,即使請上主播去直播玩,熱度與轉化率也高不到哪去。而你在泰國、東南亞一帶製造那些充滿因果報應主題的故事去加入遊戲,自然流量都會高到爆炸。
此外,適合加入遊戲的都市傳說同樣要與遊戲的主題相適配,像你如果做一款聖誕節相關的遊戲,坎普斯、血腥聖誕老人這些故事就很適合加進去,而你如果做一款鄉村探秘的遊戲,扭啊扭啊(日本都市傳說,講的是會把精神病患者綁在棍子上做稻草人驅趕烏鴉,精神病患者的掙扎就是扭來扭去直到死去,看到這一幕的人就會被傳染上精神病,將來也只能綁上去做稻草人)或貞子就適合加入。城市主題中加入裂口女(日本都市傳說,嘴巴裂開的女人,會在晚上是靠近你問你她好不好看,回答不或是都會被用剪刀殺害),學校主題中加入青短赤短(日本都市傳說,學校晚上去洗手間是,隔間會有人給你遞紙,問你要紅色還是藍色,選擇紅色就會渾身是血死去,選擇藍色就會全身失血死去),選擇一個都市傳說與你遊戲的主題同樣有著故事,不能「出戲」。
都市傳說與遊戲的愛情結晶
八十年代初期,當時九龍城寨未拆除的某個夏天,城寨內的某棟樓傳出惡臭味,由於城寨內環境本來就惡劣,裡頭的魚蛋工場總是傳來臭味,據傳當年的魚蛋與魚片全用死魚來製作,所以連續幾個星期都沒有人理會。
一直到盛夏八月時節,臭味實在是太強烈,味道來自四樓的一個住家。最後有房客難忍惡臭而報警,警員於是到場調查。當警員去到四樓該住家門口時,已經肯定臭味是來自裡面,其中一名老差骨(資深員警)更肯定地指出這是屍臭味。警員大力敲門,卻沒有人應門,正當無計可施之際,在惡臭之中,竟然傳來陣陣飯香,夾雜著臘腸香味。
警員認定住家內一定有人,所以繼續敲門。最後終於有一名年約六、七歲的小女孩來開門,屋內頓時湧出極度惡臭,一名警員當場嘔吐不止,另一名警員問小女孩家中有沒有大人,女孩回答說,「媽媽身體不舒服,在房間休息」,小女孩隨即開門讓兩名警員入屋。進入小小的房間後,警員一看,就看見到全身發黑,還流出屍水的女屍躺在床上。
屋內有兩名小女孩,除開門的小女孩,還有一名年紀較輕的小女孩正在做功課,兩人似乎無視屋內的惡臭和屍體,開門的女孩更說,媽媽說她不舒服,叫我們自己吃完飯後去學校。警員在廚房發現剛剛煲好的臘腸蒸飯,便問小女孩是誰弄的,小女孩竟答是媽媽做的,剛剛做好之後,媽媽才轉身走入房間休息,過沒多久就聽到警察叔叔來敲門。
警員調查後發現,兩姊妹的媽媽是非法入境者,一直居住在城寨內沒有外出,其爸爸早就棄母女於不顧,街坊亦從來沒有見過她們有任何訪客或朋友,可以肯定不會有人願意在一個有腐爛屍體以及屍臭難聞的地方做飯給兩姊妹吃,而且臭味已傳出個多月,有成年人的話亦不可能置之不理。兩姊妹更從頭到尾,都說是媽媽做飯給她們吃。
兩姊妹最後被安置在一個慈善團體,期間從來沒有親友來探望,到底是誰在照顧兩姊妹?而臘腸蒸飯又是誰做的?這一切細想起來都不禁令人背脊發涼……」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港詭實錄》第一章中涉及的都市傳說,但都市傳說與遊戲產生關聯其實已有著非常久的歷史了,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
以遊戲為主題的都市傳說
sonic.exe
故事的內容是主角的朋友給主角發來了一封附有名為sonic.exe的光碟的信,信中聲稱自己將死去,請求主角把光碟破壞掉,主角打電話回去也聯繫不上自己的朋友,好奇的主角自己將光碟插入到電腦後開始遊玩,然後發現裡面其實是充滿了血腥暴力與恐怖版索尼克遊戲,在遊玩遊戲一段時間後,主角在現實中看到了那個怪物索尼克,故事結束
紫苑鎮
這個相對來說就出名很多了,在神奇寶貝遊戲的早期版本中,充滿了鬼魂系的寶可夢,整個鎮子也是一座實實在在的鬼鎮,畫面與音樂都極其詭異。當時因為這些因素出產了大量的衍生都市傳說,有的故事說看到了之前版本刪除的寶可夢出現,有的故事說自己的寶可夢離奇的殘忍死去,有的故事說自己寶可夢在對戰時候多了新的技能,直接徹徹底底殺死了對面玩家的寶可夢甚至玩家本人。
以都市傳說為主題的遊戲
slender系列
歐美最流行的都市傳說無臉男系列,有著諸多的衍生遊戲作品,有迷宮的,有追逐戰的,也有恐怖之眼那種在指定地點內hide&seek的,這已然成為了一個IP
流行之神系列
講到都市傳說與遊戲,怎麼可能不提這個遊戲系列作品呢?與其他藉助一個幾個都市傳說的遊戲相比,它可稱得上是「渾身是鬼」了,遊戲的劇情與多個章節全部圍繞著各式日本都市傳說展開,一款遊戲體驗多個故事。
都市傳說遊戲雖然由來已久,但在國內的遊戲玩家中仍為得到較廣泛的傳播,一是因為往往搭載都市傳說故事的遊戲都是恐怖、解謎類遊戲,這類遊戲從來不是主流玩家的喜好,相對小眾。二則是中國本身是一個無主流信仰的國家,科學意識教育發達,對於神鬼主題代入感不強,大多數人對於恐怖遊戲的直接感受都是jumpscare,且這類都市傳說遊戲都搭載著大量文本要素,對於不看線索不看文本直接跳過的玩家而言,只會感覺莫名其妙。
好的都市傳說主題遊戲,讓玩家能夠在遊玩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將自身代入到主角的位置上,讓螢幕前的玩家自己進入這個恐怖故事,而並非是通過文本或畫面單純的進行敘述與告知故事,像《艾迪芬奇的記憶》那樣的敘述手法是我認為最適合描述都市傳說的方法,不過這樣的作品我也倒是還沒有玩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