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騰衝—隴川地區新發現一批中—大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

2019-07-23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通過1∶5萬礦產地質調查,在滇西騰衝—隴川地區新發現營盤山、大曼別、一碗水、土官寨等一批中—大型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產地,估算稀土氧化物資源量73.02萬t,實現了該區稀土礦找礦重大突破,助推滇西成為我國新的稀土礦資源基地。

1.項目概況

「滇西地區三稀等重要礦產地質調查」項目,歸屬於「東特提斯成礦帶大型資源基地調查」工程,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承擔。項目周期為2017—2018年。總體目標任務是實現雲南勐弄-大硐廠、潞西、臨滄-勐海等重點地區稀土礦找礦重大突破,建立「三稀」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通過對滇西騰衝—隴川地區1∶5萬礦產地質調查及資源潛力評價,認為該區域大面積分布三疊紀、白堊紀及古近紀中酸性侵入岩(圖1),第四紀本區氣候濕熱多雨,風化作用強烈,花崗岩風化殼廣泛發育,具有尋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良好前景。

圖1 滇西騰衝—隴川地區地質礦產及稀土礦預測遠景區分布簡圖

2.成果簡介

(1)通過1∶5萬礦產地質調查,在滇西騰衝—隴川地區新發現營盤山、大曼別、一碗水、土官寨等一批中—大型稀土礦產地,累計估算稀土氧化物資源量73.02萬t。相比我國南嶺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而言,本次新發現的稀土礦海拔均在1000m以上,高差一般在600~800m之間,具有海拔高、高差大的特點。

營盤山稀土礦:主要產於全風化古近紀花崗岩中(圖2)。礦體主要分布於山脊,其次為山坡及山坳,出露最高海拔標高1717.2m,最低海拔標高1013.7m,平面形態為不規則狀,其形態受地形地貌變化控制,呈被袱狀。礦體剖面上呈似層狀,一般山頂垂厚較大。

圖2 滇西騰衝—隴川地區營盤山礦區稀土礦體

全區共施工淺鑽27個,圈定工業礦體2條,其中Ⅰ號輕稀土礦體(輕稀土配分占比為81.48%~93.05%)賦礦岩石為全-強風化似斑狀黑雲鉀長花崗岩、斑狀黑雲二長花崗岩,Ⅱ號重稀土礦體(輕稀土配分占比為42.68%)賦礦岩性為全-強風化細粒黑雲二長花崗岩。控制礦體南北長8.7km,東西寬4.6km,面積18.89km2;礦體平均厚度4.8m;稀土氧化物品位0.08%~0.22%,平均0.11%;浸出率平均47.68%。估算營盤山稀土氧化物資源量17.03萬t,達到大型礦產地規模。其中Ⅰ號輕稀土礦資源量15.59萬t,Ⅱ號重稀土礦資源量1.44萬t。

大曼別稀土礦:位於營盤山稀土礦北東側。礦體主要賦存於古近紀花崗岩風化殼中,形態、產狀受地形地貌控制,剖面上呈層狀、似層狀產出,隨地形起伏而變化,一般山脊厚,往兩側山披、山麓逐漸變薄。

全區共施工淺鑽34個,圈定稀土礦體1條,賦礦岩石為全-強風化似斑狀粗粒鉀長花崗岩,控制礦體南北長8.6km,東西寬7.6km,面積25.39km2;礦體厚度1~17m,平均厚度5.8m;稀土氧化物品位0.08%~0.28%,平均品位0.10%;礦石以輕稀土為主,輕稀土占比在68.32%~92.53%之間,平均為85.71%;浸出率平均43.31%。估算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25.43萬t,達到大型礦產地規模。

一碗水稀土礦:位於隴川縣戶撒鄉北側。礦體平面形態為不規則狀,其形態受地形地貌變化控制,呈被袱狀。

全區共施工淺鑽33個,圈定稀土礦體1條,控制礦體南北寬3.9km,東西長5.7km,面積11.3km2;礦體厚度3~16.8m,平均厚度3.55m;礦體稀土氧化物品位0.08%~0.16%,平均品位0.96%;礦石以輕稀土為主,輕稀土占比在61.81%~98.03%之間,平均為79.05%;浸出率平均43.69%。估算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5.01萬t。達到中型礦產地規模。

土官寨稀土礦:位於騰衝市新華鄉東側,主要賦存於白堊紀二長花崗岩風化殼的全風化層中(圖3)。礦體出露最低標高1229.7m,最高標高1826.5m,呈層狀產出。

圖3 騰衝—隴川地區土官寨稀土礦地質(a)及剖面簡圖(b)

全區共施工淺鑽55個,圈定稀土礦體3條,賦礦岩石為全-強風化糜棱岩化花崗岩,控制的礦體面積17.78km2。其中Ⅰ號礦體厚度6.82~14.41m,平均厚度10.20m,稀土氧化物品位0.09%~0.14%,平均品位0.101% ;Ⅱ1號礦體厚度2.00~21.40m不等,平均厚度11.82m,礦體品位0.08%~0.12%,平均品位0.11%;Ⅱ2號礦體厚度0.5~31.60不等,平均厚度7.24m,礦體品位0.08%~0.22%,平均0.09%。礦石以輕稀土為主,輕稀土占比在77.03%~95.00%,浸出率平均54.49%。估算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21.94萬t,達到大型礦產地規模。

蕨葉壩稀土礦:位於龍陵縣龍江鄉龍江東側,地勢北東高、南西低。稀土礦體呈層狀產出,賦礦岩石為全-強風化早白堊世黑雲母二長花崗岩。

全區共施工鑽孔18個,圈定礦體1條,控制礦體面積約2.71km2;礦體厚度2~11m,平均厚度3.93m;礦體品位0.08%~0.16%,平均品位0.09%;礦石以輕稀土為主,占比67.2%~84.3%,平均78.8%;浸出率平均53.44%。估算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1.96萬t,達到中型礦產地規模。

尖山腳稀土礦:位於龍陵縣芒旦村東側,地勢東高西低。礦體分布範圍受古近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及其風化殼控制,全區共施工淺鑽5個,控制礦體厚度1~12m,平均厚度5.53m;礦體品位0.08%~0.09%,平均品位0.09%;礦石以輕稀土為主,占比86.76%~90.27%,平均88.27%;浸出率平均64.66%。估算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1.65萬t,達到中型礦產地規模。

(2)總結了滇西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與地形地貌的耦合關係。騰衝—隴川地區地形地貌受近北北東向瀘水-龍陵-瑞麗斷裂帶和喜山期新構造的雙重作用影響,形成大致呈北北東向展布的溝-谷-盆體系,在溝-谷-盆體系兩側及周緣多為低緩山丘和平緩山坡、山脊,由低到高,區內地形地貌可大致分為(第四系)盆地、盆-山過渡帶、高山丘陵區3種樣式,其中盆-山過渡帶又可細分為低山丘陵區和陡山區,區域上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龍安稀土礦、土官寨稀土礦、營盤山稀土礦、百花腦稀土礦等)均處於低山丘陵區、高山丘陵區等坡度較緩部位。(第四系)盆地雖然坡度條件有利,但多數為河流沖積的礫石堆積,不具備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成礦條件。陡山區雖然接受同樣的化學風化作用,但由於坡度較陡,形成的風化層容易在雨水、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帶離,難以保存,也不具備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成礦條件。

(3)建立了滇西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成礦模式。滇西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經歷了岩漿演化-流體交代-風化富集3個階段,而非前人簡單的風化富集作用成礦模式,並以此建立了礦床找礦模型。研究表明,區域深大斷裂伴隨的後期熱液活動把岩漿岩副礦物的褐簾石等交代為氟碳鈰礦、氟碳釔鈰礦等,而氟碳鈰礦、氟碳釔鈰礦等極易在風化作用過程中解體、釋放出離子相稀土元素,被黏土礦物吸附,形成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

(4)圈定10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預測遠景區,估算資源量逾300萬t。滇西騰衝—隴川一帶三疊紀、白堊紀、古近紀等高稀土丰度的中酸性花崗岩大面積分布,是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成礦的有利母岩,花崗岩風化殼廣泛發育,具有尋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有利背景。基於區域已有地質、礦產、化探、遙感等資料,開展區域稀土礦資源潛力評價,圈定出隴川、杞木寨、古永等10個預測遠景區(圖1)。

3.成果意義

騰衝—隴川地區營盤山、大曼別、一碗水、土官寨等一批中—大型稀土礦找礦突破,拓寬了滇西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找礦思路和範圍,預測騰衝—梁河—盈江—隴川一帶具有300萬t以上找礦遠景,有望成為繼南嶺稀土礦帶之後的又一個稀土礦帶,可作為我國重要的稀土礦產資源儲備基地。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張彬 祝向平,雲南省地質調查院 潘澤偉 楊清標 羅建宏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fnEKWwBmyVoG_1ZaT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