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世紀頑症

2019-11-25     中國數字科技館

痴呆是指由於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和持續性認知障礙綜合徵,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言語障礙、視空間能力下降,以及定向力、注意力、計算、執行能力等減退,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常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因為痴呆多數發生在老年人,因此又稱為「老年痴呆」。其實,老年痴呆涵蓋很多種疾病,最為常見是阿爾茨海默病,其次是血管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加患病危險性增高,緩慢起病、病程長且呈進行性發展。需要強調的是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腦部疾病,患者的腦細胞會急速退化,並不是正常的衰老過程。

  危害:波及整個家庭

  痴呆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增齡性綜合徵,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迅速上升,是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全科醫學共同面臨的世界難題。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協會指出,目前世界範圍內大約有4600萬痴呆患者,到2050年會增至1.3億,年度的經濟負擔約8億美金,中國的痴呆人數占全球25%。我國學者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痴呆患病率5.14%,85歲以上增至23.66%。不難想像,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過億的國家,痴呆老人在未來的幾十年將迅速增加。

  老年痴呆由於認知功能的下降,它帶來的危害涉及到患者及整個家庭的身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患者身體危害

  據全球疾病負擔評估報告,60歲及以上老人的殘疾年數,11.2%是由老年痴呆引起,高於中風(9.5%)、肌肉骨骼疾病(8.9%)、心血管疾病(5.0%)和所有癌症(2.4%)。

  2.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老年痴呆最初徵兆一般從健忘開始,再進一步發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或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3.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治療老年痴呆不僅時間長,且必須花費巨大的醫療費用,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據統計,一名老年痴呆患者每月光是吃藥的費用就接近2000元,而且不少家屬還要提早退休或者辭職來照料這些患者。有統計表明,老年痴呆帶來的經濟負擔遠遠超過糖尿病和吸煙。

  4.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

  從某種意義上說,得了老年痴呆,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因為隨著疾病的進展,他們的思維世界就會變得「返老還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們都沒什麼感覺,最苦的其實是照料他們的家屬。在眾多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屬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關鍵是那種無法溝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覺,讓很多家屬深感絕望。美國專家曾經對痴呆患者家庭照顧者的調查顯示,76%的照顧者出現焦慮,42%出現抑鬱症狀。

  診治:痴呆就醫不丟人

  很多人對老年痴呆害怕、擔憂,覺得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因此拒絕就醫。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由於痴呆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醫學上可以分為無症狀期、主觀記憶下降期、輕度認知障礙期和痴呆期。無症狀期很難發現,因此主觀記憶下降階段是我們應該重視的階段,這個階段有記憶下降,但是記憶測試還是不錯的,醫生需要從檢查中揪出那些可能會進展的記憶下降。因此,當老人出現記憶下降時應該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密切隨訪下防止記憶衰退。記住,有記憶下降就該重視,儘早就診,在醫生幫助下儘早發現痴呆。

  痴呆是一種複雜的綜合徵,涉及多個科室,通常老年病科、神經內科和精神科是就診的主要科室,當然,最好是選擇開設記憶障礙門診的醫院進行就診,這樣可以為老人提供更為合理的診治策略。家屬可以通過各大醫院的官方網站搜尋哪些醫院、哪些科室開設了記憶障礙門診,選擇方便的地方就診。

  當醫生接診痴呆患者時,需要知情者提供病史,給患者做體格檢查,還需要患者配合完成神經心理測試,了解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的程度。此外,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開具一些化驗檢查篩查痴呆的原因,比如甲狀腺功能、葉酸、維生素B12;最為重要的是需要做頭部核磁共振(含冠狀位成像)了解腦部的情況。當然,如果痴呆的病因難以確定,還需要做一些生物標記物檢查,如PET-CT、腦脊液Aβ/tau蛋白檢查。

  一般而言,痴呆患者不需要住院,但是,如果診斷困難、出現急性併發症(如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精神行為症狀加重(如激進、自殺傾向)等情況,需要住院治療。

  老年抑鬱≠痴呆

  老年抑鬱臨床特點:疑病性、激越性、隱匿性(軀體化症狀)、遲滯性、妄想性、可逆的認知障礙、自殺傾向。其中,抑鬱相關的認知障礙經過抗抑鬱治療可以改善。

  臨床上可以通過2個問題進行篩查:近1月是否做事提不起精神和興趣,是否開心不起來、憂鬱或感到失望;也可以在相關專科當中進行老年綜合評估問卷篩查。

  抑鬱和痴呆因為相互影響,在早期鑑別有時是很困難的。如果通過成套神經心理量表評估,發現抑鬱和認知障礙同時存在時,建議先充分抗抑鬱治療,然後再評價認知。抑鬱改善後認知功能恢復者考慮抑鬱,而認知障礙持續存在則考慮認知障礙伴抑鬱。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f8Rom4BMH2_cNUgSB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