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空間·良渚大穀倉店試營業第一天,時刻有人群湧進,完全不像個普通的禮拜四。
對新店的偶遇、驚奇、直奔而來、召喚朋友,線上陸續新生出真誠的記錄。它們將和書店現場的交談、聯結一道,逐漸堆疊、塑造這家店的形狀和氣質。
「飯後散步,看到良渚的單向空間已經開了。」(@楊嵐_yang)
在所有提及新店的分享中,這句話並不醒目,卻不經意間給出了一次結實的讚美。
飯後散步、在家門口就能步入書店,一下午閒逛發獃,牽著烏龜漫遊,以城市街道作為自家的客廳和陽台,良渚在地人群與本雅明筆下的遊蕩者,過去與當下交疊。
單向 18 歲這年,我們步入、置身社區,通過多元場景編輯打造精神社群,把「空間」變成「地方」。
「像編輯一本書那樣,
編輯書店空間」
在良渚遺址,建築師柳亦春打造的這間「大穀倉」,如糧倉保存生活所需的果實那樣,容納事物聚集。
清水混凝土的簡單形制,大面積平行落地窗,屋脊打開納入自然日照,空間與時間有了更緊密交融。
單向空間·良渚大穀倉店則使用場景編輯系統,使空間與內容具備雙重的可編輯性,提供靈活的空間支持,創造開放的體驗。
在空間上,書店內 90%家具帶輪可移動,書架、書桌、展台、植物架均可遊走、變形,隨時構造出書店、咖啡館、沙龍、展館、舞會場地等不同場景。
新店首次展覽: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 藝術家於默
在內容上,這家店捨棄傳統的書籍分類方式,全部書架均依據議題設置操作,並持續地做主題桌更換。可編輯的家具及家具插件,則能保證各主題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新店開業時,「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是詩歌精選,「孤獨以及其所創造的」則為文學大家的處女作,「更多的人死於心碎」「觀看之道」或許還需等你親自來翻看。
把「空間」變成「地方」
讓書店不再是「空間」,而是生活里隨時能走進的那個「地方」。良渚所倡導的場所精神,在單向被劃分為「待得住」和「願意交流」兩個部分。
更友好兼具趣味性的家具,室內分布較多的座位區域,與落地玻璃窗外草地更融洽的綠植,物理層面上,我們在營造更舒服自在的空間。
在擅長的內容領域,單向空間·良渚大穀倉店專門在社區營造、生活美學、建築設計及考古人類學等主題書架上增大比重。
日常還會邀請村民設置主題桌,來「單向青年」做分享,參與到書店的多類型活動中來,逐步成為共創社區聚集中心。
來,讓我們一起
逛逛新書店
拍攝 / 剪輯:王十三
單向空間(良渚大穀倉店)
慶祝年輕,我們與鄰居大屋頂開啟狂歡
就這樣毫無戒備地闖入吧!
2023 大屋頂 x 單向青年節 | 展覽及全日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