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以色列執行「巴比倫計劃」空襲,為何被稱教科書級的空襲?

2023-12-17     歷史有看點

原標題:1981年以色列執行「巴比倫計劃」空襲,為何被稱教科書級的空襲?

1981年以色列執行「巴比倫計劃」空襲,為何被稱教科書級的空襲?

文/無計讀史

眾所周知,伊拉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核設施或者核武器。而伊拉克不能擁有這些東西的理由還是來自於其他國家的阻撓。這裡面的彎彎道道我們普通人不是很理解,但總結起來就是這些國家怕伊拉克擁有核武器或者核設施後會對他們造成威脅。其實早在1981年,伊拉克是有機會擁有核武器的,而沒能成功的原因還是因為一個國家的阻撓,以色列。

在中東這片地方,各個國家的局勢可以說是一團亂麻。對於中東,我們的印象就是天天在打仗,好像不打一次不舒服似的。在這片土地上,各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都差不多,而且都處於石油盛產地,所以能折服別的國家的方法就剩下武力打擊了。畢竟這片地方誰也不差錢,所以能夠在中東這片地方稱王的前提是武器夠硬。

而武器這方面伊拉克就比較尷尬,因為種種原因,伊拉克的核發展之路可以說是處處受到阻撓。而沒有核彈這樣具有威懾力的武器對於伊拉克來說是個致命傷,比如說伊拉克和別人正打著仗呢,伊拉克派出的是飛機坦克,別人一上來就一個核彈,這還怎麼玩?很影響戰爭體驗的好嘛!雖說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有核武器的話,伊拉克起碼腰杆子能硬一點,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頂著中東強國卻外強中乾一般。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啊,伊拉克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一次擁有核武器的機會,這個機會的提供者就是法國。從1960年開始,伊拉克就在向法國交涉,希望能將核武的技術分享給他們,他們可以出錢購買。

法國為了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一直吊著伊拉克的胃口,從伊拉克那榨取了不少好處。不過法國也知道,吊胃口要有個限度,不然惹急了伊拉克把好處收回去,那他們就虧大了。就這樣,經過漫長糾紛,法國和伊拉克在1975年公開簽署了購買核反應堆的協議,而隨著這個消息的傳出,另一個國家坐不住了,那就是以色列。

本來以色列覺得,自己有核武器,伊拉克沒有,這樣兩個國家間還能掰掰腕子,但要是伊拉克有了核武器,那他們以色列不得遭受伊拉克的欺負嗎?這事能讓他發生嗎?鐵定不能啊,於是以色列開始在伊拉克核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百般阻撓。以色列首先是開出了比伊拉克更高的價格,希望法國收回協議。

但法國人缺錢,節操還是有的,拒絕了以色列的要求和條件,以色列一看這招行不通,就轉變了策略,開始派出摩薩德特工四處暗殺參與伊拉克核計劃的科學家,要求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擁有核武器可是伊拉克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怎麼可能就因為以色列的這點干擾就放棄呢。

以色列一看伊拉克的決心,突然意識到怕是不能用常規方法解決了,於是在伊拉克和美國決裂後,以色列從美購買了F—16轟炸機,準備轟炸伊拉克的核反應堆。要說這事不做還好,一做就得做絕,以色列知道,自己真這麼乾了,就再也沒有可能和伊拉克和解了,但是為了整個以色列,這場行動必須進行。

1981年6月7日傍晚,以色列執行了「巴比倫計劃」,在短短的80秒時間內,8架以色列F—16轟炸機從伊拉克塔穆茲1號核反應堆上空飛過,落下了數不清的炮彈。等到塵埃落定後,伊拉克的核反應堆成功報廢了。這次以色列的空襲行動被後來各個國家列為了教科書級的空襲,讓各國紛紛學習不已,只有伊拉克指著以色列的鼻子在罵街。

好不容易能有核武器了,就這麼被以色列給毀了。不過以色列不在乎伊拉克的叫罵,畢竟能讓伊拉克不爽,不能擁有核武器,就是以色列最大的勝利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f180c0b7161540db30f28c7c69b5c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