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給孩子講繪本,往往只是逐字逐句把故事讀一遍就算講完了,這種講法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因為講故事不等於念故事,大人如何理解故事,如何運用語言、動作來把握故事的節奏,引導孩子的情緒,直接決定了能否把孩子帶入情境,讓孩子愛上聽故事。
其中,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向孩子提問就是一項很重要的講故事技巧。故事培訓講師毛毛阿姨總結了提問技巧的「四個特性」,結合繪本案例,幫助家長把故事講得更有節奏、更有趣。
毛毛阿姨
01 提問要有引導性
好的提問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故事的發展中來,和講述故事的人一起推動故事發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有引導性,讓孩子的答案成為推動故事發展。
比如《母雞蘿絲去散步》,如果我們拿起這本書問「孩子們,你們在封面上看到了什麼啊?」,孩子可能七嘴八舌地回答「有樹」、「有個風車」、「有隻雞」、可能還有孩子會說「老師,有花兒」、「蘋果紅了,我最喜歡吃蘋果了」,這些答案對嗎?
如果你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描繪農場的風光,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想讓孩子們觀察故事的主角,提問最好變成:「在農場裡,住著一隻母雞,大家看就是它,它的頭昂得高高的,眼睛半睜著,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呀?」,等到孩子們給出自己的答案之後,你可以說:「原來它是一隻驕傲的母雞,每天生活在這一片農場裡,它已經認識熟悉了農場裡的一切,嗯,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農場裡主人,農場的就是它的王國,它在自己的王國里生活得非常愜意。」
《母雞蘿絲去散步》
文·圖/[英]佩特·哈群斯 譯/信誼編輯部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02 提問要有可答性
提問要結合孩子年齡設計問題的難易程度,最好是小朋友需要經過一點點思考,才能夠給出答案。
比如,給4、5歲的孩子講《好餓的毛毛蟲》我們可以問:「毛毛蟲吃橘子,第一口咬下去,吃到的是什麼味道呀?」如果小朋友回答「酸酸甜甜」,可以繼續引導孩子,「毛毛蟲第一口吃到的如果是橘子皮,那會是什麼味道呢?」這樣的問題對小朋友來說有一點點挑戰,但挑戰完成之後就會給自己帶來一點成就感。
《好餓的毛毛蟲》
文·圖/[美]艾瑞·卡爾 譯/鄭明進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03 提問要有啟發性
以《你有害怕嗎?》這本繪本的封面為例,我們可以這樣提問:你看這隻小老鼠,他彎下腰,兩個手放在膝蓋上,腦袋伸到前面去,脖子伸得長長的。你覺得他現在的情緒是害怕呢還是好奇呢?
《你害怕嗎?》
文/[德]拉菲克·沙米 圖/卡琳·謝爾勒
譯/王星
出品方: 魔法象
04 提問要有趣味性
提問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問題本身是不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另一方面要考慮提問的方式是不是幽默風趣。
以《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本書為例,如果我們問:「小鼴鼠為什麼生氣?」這個問題孩子很可能不感興趣,可以這樣引導:「看看是誰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小鼴鼠這麼生氣,為什麼呢?」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文/[德]維爾納霍爾茨瓦特 圖/[德]沃爾夫·埃布魯赫
譯/方素珍
出品方:啟發文化
本文轉載自七月毛毛蟲公眾號
作者:毛毛阿姨
「原創圖畫書十日談」
系列直播預告
毛毛阿姨:做孩子的超級故事媽媽——這樣講故事,孩子准愛聽
時間:7月1日(周五)晚7:00
嘉賓:毛毛阿姨, 資深繪本行業培訓師, 千萬粉絲故事大咖,悠貝首位簽約作家,《丁婆婆》《嘰里呱啦幼兒多元系列繪本》作者。
在這場直播中,您可以聽到:
1. 親子閱讀共讀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2. 親子共讀一本書,怎麼讀更有吸引力?
3. 三個「魔法武器」,讓親子共讀更有趣。
4. 讀後「小甜點」,讓孩子更主動。
毛毛阿姨的直播書單
點擊獲取你附近的館地址
悠貝十三年,一直堅持做親子閱讀,服務的用戶群體是0到8歲兒童家庭,一直堅守,一直沒有變;起點是每一本優質繪本,終點是兒童家庭,通過悠貝這個平台完成陪伴和成長;悠貝已從單一品牌到平台到生態,到最新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的建立,通過大數據+4000+優秀閱讀推廣人的專業指導,推動每個的家庭都在親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