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樹雌雄同體,壽命長達百年已成瀕危物種,如今世界僅存一棵

2022-03-14     耀眼生活

原標題:浙江古樹雌雄同體,壽命長達百年已成瀕危物種,如今世界僅存一棵

引言

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人葛洪曾在《抱朴子·明本》說道:「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表明了世間萬物多數會因為其數量稀少而顯得珍貴,一旦數量多了反而就變得低賤。比如在我國浙江省現身的「普陀鵝耳櫪」,這種樹木雌雄同體,如今在世界都只有一顆,被譽為「全世界最珍貴的樹」。

01

「鵝耳櫪」是屬於樺木科的一種喬木,平均高度可以達到10米左右,一般分布在我國遼寧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甘肅省和陝西省內,部分海拔500米到2000米的地區, 此外在朝鮮和日本等國也有少量分布。因為鵝耳櫪木材的材質十分堅韌,在我國比較常見,歷來被用於製造農具、家具和日用器具等木製品,其種子含油量也特別豐富,也普遍被用於生產食用油或工業用油。

鵝耳櫪照片

然而在1930年之時,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鍾觀光,在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頂的慧濟寺採集植物標本時,發現了一棵特別的鵝耳櫪。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究後,他發現這株鵝耳櫪不僅具有普通鵝耳櫪的全部特點,而且還具有耐陰、耐旱和抗風等特性,更重要的是它壽命長達百年且雌雄同體!這樣的鵝耳櫪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一棵。因為其是在普陀山被發現的,因此林業學家鄭萬鈞教授便將其命名為「普陀鵝耳櫪」。

普陀鵝耳櫪照片

02

事實上,因為僅存一棵被稱為「地球獨子」的百年古樹——普陀鵝耳櫪,還與一個佛門傳說相關。據說,在八仙還是凡人之際,曾四處遊歷苦尋得道成仙之法,後來在普陀山頂之上遇到了專門等候他們的觀音菩薩,於是便在此聆聽觀音菩薩講經。而在觀音菩薩講經的時候,一顆鵝耳櫪種子正好落在了觀音菩薩頭上,便被其種在了這裡,生根發芽。

慧濟寺照片

到了明朝,一位法號圓慧的僧人在此修建了慧濟庵,四百多年後清朝的僧人能積又將慧濟庵擴建為慧濟寺。普陀山因為被人們譽為「觀音菩薩教化眾生之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了「海天佛國」、「南海聖境」,慧濟寺和這株普陀鵝耳櫪也因此被人們妥善地保護了起來,直到現在依然完好無損。

普陀鵝耳櫪樹葉照片

不過鵝耳櫪實在太過常見,世人一直沒有發現這株普陀鵝耳櫪,是雌雄同體的特殊存在,此前經常砍下其枝幹,用以製造器具,其果實也經常被人為採摘,直到1932年後才受到特殊的保護,以至於它已經成了瀕危物種。

03

普陀鵝耳櫪在被發現之後,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而被稱為「夫妻樹」。而它之所以是全世界僅存的一株普陀鵝耳櫪,也是因為其雌雄同株所致。普陀鵝耳櫪雌花和雄花的花期並不相同,所以授粉相對而言就比較困難,加之其生長環境比較特殊,不僅需該地雲霧較多、濕度較大,而且還得年平均溫度在16℃左右,因此,在這樣苛刻的環境要求下,浙江這棵百年普陀鵝耳櫪古樹成了世界僅存的一棵。

普陀鵝耳櫪果實照片

目前,普陀鵝耳櫪已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這株生長在慧濟寺旁的普陀鵝耳櫪,也受到了相關單位的嚴格保護,並且在浙江省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帶領下,專家們還對其繁殖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後選擇採用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雙管齊下的方式,嘗試人工培育普陀鵝耳櫪。

專家培植普陀鵝耳櫪幼苗

2011年9月29日,為了進一步探尋普陀鵝耳櫪的培育方法,我國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其種子帶入了太空之中,進行太空育種試驗。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努力之後,如今我國已經培育出了3萬餘株普陀鵝耳櫪的幼苗,有望幫助這株「全世界最珍貴的樹」脫離瀕臨滅絕的危險。

結語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典地概括了西漢建國功臣韓信的一生,他成為大將軍是因為蕭何的推薦,最後身死又是因為蕭何的計謀。這正如普陀鵝耳櫪一樣,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而成為僅存一株的瀕危物種也是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不過歸根結底,普陀鵝耳櫪以及大多數物種瀕危的原因,都是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確實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進行保護,更應該積極地尋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

參考資料:

《抱朴子·明本》

《史記·淮陰侯列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e64c433f782dac9cec7c489047d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