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11月13日,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發布署名文章《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亦是央行發布的第五篇「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解讀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文章指出,人民銀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穩定工作體制機制,有序處置化解了一批影響大、帶有緊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風險點,有力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大局。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文章介紹了人民銀行穩妥處置高風險集團和高風險金融機構,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以及建設完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有關工作情況。
文章指出,人民銀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補齊制度短板,對一批風險程度高、規模大的企業集團「精準拆彈」。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切實感受到「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等市場原則的硬約束。
文章指出,人民銀行制定出台資管新規等系列監管制度,統一監管標準,打破剛性兌付。平穩完成網際網路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突出問題整改,將工作重點轉入常態化監管。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取得良好成效,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網際網路資產管理、股權眾籌、網際網路保險、虛擬貨幣交易、網際網路外匯交易等領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文章指出,人民銀行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持續引導實際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文章指出,人民銀行持續推進金融法治建設,金融穩定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外匯管理條例列入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加快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基礎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資金積累。
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文章稱,當前,我國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2023年二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449.21萬億元,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406.25萬億元,資產占比超過九成。
文章指出,銀行業占主體地位,銀行穩則金融穩。從人民銀行按季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評級的結果看,2023年第二季度全國近4000家商業銀行中,絕大部分銀行處在安全邊界內;高風險銀行數量僅300餘家,資產占全部銀行的不到2%。資產占比70%左右的24家大型銀行評級一直優良,部分銀行主要經營指標居於國際領先水平,發揮了我國金融體系「壓艙石」的關鍵作用。
金融機構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區間,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66%、1.62%和206.13%,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8%,證券公司風險覆蓋率、平均資本槓桿率分別為255.38%、18.78%,信用風險處於可控水平,損失抵禦能力總體較為充足。
文章強調,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強化系統性風險、影子銀行和金融科技創新監測分析,健全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機制,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強化金融保障體系建設,分類施策、及時處置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切實防範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來源:券商中國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