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茁 徐德榮 唐曦
近日,賽迪顧問發布了《2023先進位造業百強市》榜單,衡陽連續3年上榜,並且排名上升。這是衡陽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摘得的碩果。
衡陽市圍繞「製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思路,重商安商打造新格局,數字賦能培育新動能,倍增行動營造新生態,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今年前三季度,衡陽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2%,排全省第一,高於全省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記者近日走進廠礦企業、項目建設現場,探秘衡陽規模工業增速前三季度何以躍升全省首位。
「安商」打造新格局,企業與政府「雙向奔赴」
6月30日,耒陽市人民政府與先導科技集團簽約二期項目。這是先導科技集團在一期項目投產的基礎上,在耒陽再投資100億元建設的二期項目,也是耒陽首個投資過百億的單體產業項目。
「我們最看重的是耒陽優良的營商環境,他們對企業的看重、厚愛,給了我們增加投資的信心和底氣。」湖南先導稀材公司運營經理陳強表示,先導稀材項目是在常規有色金屬回收的基礎上,延伸稀有金屬精深特產業鏈,生產出來的產品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新能源、智慧城市等戰略新興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這是衡陽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安商行動」打造重商安商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為了實現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衡陽多措並舉——
創新實施「大綜窗」標準化改革,設立「一件事一次辦」跨域通辦綜合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樓宇經濟」服務專席,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等,及時為群眾和經營主體紓困解難,提升群眾辦事體驗。
精準落實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抓好《衡陽市優化營商環境「九嚴禁」》落實落地,設立「民營企業強榜」「興衡貢獻獎」,召開「衡商大會」,市領導聯繫項目和企業等,滿腔熱情鼓勵和扶持企業來衡發展。
創新「雁稅雲服務」,為納稅人提供網上審批、文檔傳輸、遠程代辦等「一站式」服務;推行「智慧抵押登記」服務,從辦理到放款僅6分鐘,比之前的3個工作日辦結大大提速;創新推出「項目警官」制度,選派項目(企業)警官,指導企業加強安全防護和安全隱患排查整改,主動調解涉企矛盾糾紛,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1至10月,衡陽市簽約引進5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70個,總投資額1540.04億元。其中,成功引進百億項目3個,簽約豐田集團、華潤集團等「三類500強」項目32個。
數字賦能新動能,傳統產業插上「科技之翼」
一個寬大的電子螢幕上,實時顯示礦井中的各個場景。通過其內置的5G智能掌控平台,工作人員能對礦井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並調度和管理井下無人駕駛車輛的作業路徑。這是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康家灣礦調度指揮室智能化管理的場景。
作為常寧市有色金屬產業三大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該公司以數字賦能打造有色礦山智慧化示範工程,即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康家灣礦項目,同時不斷加快老舊廠區改造升級,推進礦山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建設。
「我們將5G技術與網際網路AI智能分析技術應用於礦區管理,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水口山公司副總工程師、規劃科技部部長鬍衛文表示,通過智慧賦能、技術引進等多種方式,對老礦改造升級以後,預計每年稅收可增長1000萬元。
同樣通過數字賦能催生新動能的,還有全國輸變電裝備製造行業首家5G智慧工廠——特變電工雲集5G科技產業園。
特變電工湖南電氣有限公司就是園內智慧企業代表。走進生產車間,智能化設備隨處可見:靈活進行產品組裝的機械臂、可以檢測產品參數的三維雷射掃描、自動進行物料運輸的無人運輸車,還有各類生產數據,都可以在手機上一鍵調取、分析、處理。
「過去一台變壓器從生產到發貨需要7天,現在只需48小時。而且按照當前的產業布局,產品年產出可達到2萬台,在老廠區時最多只有8000多台。」湖南電氣總工程師易梅生介紹,新廠區人員增加了30%,但產能提升100%。
高質量的產品與優良的生產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外客戶。目前,該公司產品遠銷法國、瑞士、烏干達、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裝備中國、裝備世界」。
衡陽市藉助國家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貼息、製造強省轉型升級項目補助等政策,鼓勵製造企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推動企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等全面提升。
近3年來,衡陽市累計開展「智改數轉」賦能活動60餘場次,引導300餘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已建市級智能標杆(示範)企業(車間)101家。
「倍增」營造新生態,新興行業龍頭脫穎而出
12月10日下午5時許,記者走進韶能集團耒陽蔡倫紙品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線上忙碌。
「公司於2021年10月初正式投產,今年上半年所有生產線已全部投產,訂單依舊供不應求。」該公司綜合事務部部長鄭華文介紹,該公司今年前3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實現倍增,一躍成為湘南地區造紙行業龍頭。
談到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成長密碼」,鄭華文介紹,一方面公司自動化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疫情過後市場需求增大;另一方面離不開衡陽「倍增行動」對企業的大力扶持。
「我們從全市十大主導產業中,綜合考慮產業特色、行業地位、發展潛力等因素,每年遴選倍增培育企業。」衡陽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倍增」培育企業不僅有市級領導聯點幫扶,還可享受一攬子政策扶持,「藉助國家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貼息、製造強省轉型升級項目補助等政策,鼓勵倍增培育企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打造倍增新動能。」
衡陽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工業項目「先建後驗」、一鏈一專班「跑」審批等機制,開創性實行企業上市「ABC清單制」,創新推出「市校企」三方合作柔性引才模式,推動要素資源向倍增培育工業企業集聚,推動一批行業龍頭脫穎而出。
華菱衡鋼無縫鋼管全國領先;衡變公司自主研製的首台國內最大容量10兆瓦海上風電塔筒變壓器,打破外資企業在大功率海上風機市場的壟斷;衡陽富泰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獲全球電子行業責任商業聯盟「最佳工廠」獎……2021年至今,衡陽市重點培育235家倍增企業。其中,23家實現產值倍增,36家實現稅收倍增,46家產值增長50%以上,50家稅收增長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