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妹夫「搶馬」遠征西土,威震萬里,最後卻被「獻祭」的一代名將

2023-11-27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為妹夫「搶馬」遠征西土,威震萬里,最後卻被「獻祭」的一代名將

曾經有一名著名的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世上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鑄造出一口這樣的鐘,能夠為人們敲回逝去的時光!」

古往今來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恐怕許多人都曾有過一個「想要回到過去某時刻」的幻想,因為那個時刻給人們留下來「追回逝水年華」般美好的記憶,可往往這樣的一個時刻就像孔子說的「逝者如斯乎」,一去不復返,當然也包括當時的事與人。

熟知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漢武帝有多厲害,橫掃匈奴,獨尊儒術,奠定了漢民族的千秋基業,為此他也培養出了一批能征慣戰的名臣猛將,如衛青、霍去病、公孫敖、公孫賀、李廣、李息、張次公、蘇建、李蔡、李沮、王恢、韓安國、嚴助、趙破奴、路博德、李廣利等等,可謂將星如雲,數不勝數,戰功赫赫者,在當時居然就像稀疏平常一般,連李廣這樣的沙場老將終身都未能封侯。

而在當中卻有一人,與漢武大帝關係密切,被武帝寄予厚望,甚至不惜「砸鍋賣鐵」為他樹立威名,同時也是武帝想要他為自己「敲回曾經有過的高光時刻」,而複製出另一個「戰神大舅」的形象,此人當然不是衛青,可漢武帝卻一心想讓他成為「衛青第二」,結果他非但沒有成為衛青一樣的好大舅,卻成了半個「李陵第二」,降敵失節,還沒有得到一個富貴善終,竟成了別人餐桌上的祭品,真是悲乎可笑了!

這人究竟是誰呢?原來他就是漢武帝劉徹極為寵溺的妃子李夫人之兄長李廣利,這個李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了第五子昌邑哀王劉髆,劉髆的兒子劉賀就是著名的二十七天皇帝,後來被降為了海昏侯。

漢武帝太初元年,李廣利作為皇帝大舅子被封為貳師將軍,他帶著屬國六千鐵騎以及各郡國招來的兇惡少年數萬人前往西域作戰,漢武帝希望他殺到大宛國貳師城,為大漢奪取威震天下的汗血寶馬,所以他的稱號為「貳師將軍」。

其實起先,漢武帝是派了使者,帶著與汗血馬等大的純金鑄馬前去做交換的,哪知大宛王偏偏不予,殺了漢使還奪了金馬,漢武帝因此震怒,才讓李廣利挂帥西征。而之前的浩侯王恢則被任命為軍道使,也就是行軍的嚮導。

李廣利大軍西過鹽水,當地的小國都各自堅守城池,不能給漢軍提供任何補給,李廣利又攻不下這些城池,倘若攻下一兩座城,還能找到吃的,連攻數日不下的,李廣利只得帶兵遠走。等到漢軍到達郁成城下,數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且都是飢乏不堪之士。

李廣利命大軍強攻郁成城,而郁成城軍民拼了命地反抗漢軍,漢軍傷亡甚眾。貳師將軍李廣利對左右部將言道:「我們跑到郁成城就打不下去了,何況大宛王都呢?」於是引兵東歸,往來走了兩年,才到達了漢朝西陲敦煌郡,當時剩下的士卒只有十分之一二了。

李廣利立馬派使者前往長安上書言道:「征討大宛國的道路太遠,大軍乏食,士卒不患不能勇猛作戰,而患一路上沒有糧草補給,且兵馬太少也不足以攻拔大宛王城,末將希望陛暫且罷兵,等聚集了更多的兵馬,籌措了更多的糧草再西征大宛吧!」

漢武帝見過使者,看過上書之後,天威震怒,認為李廣利連一個小小的大宛國都征服不了,太有損大漢帝國的威名了,於是傳詔玉門關守將將關門遮閉,並言道:「李廣利兵馬敢進入關內,立即斬殺!」貳師將軍李廣利聞詔之後大為驚恐,只好帶著殘兵在敦煌郡邊陲屯兵歇腳。

到了夏天的時候,漢朝大將浞野侯趙破虜與匈奴大戰,損失了二萬多兵馬,公卿百官都提議說先停止對大宛國的軍事行動,集中全力先對付匈奴。漢武帝則認為大軍已經出發,就勢必要誅滅大宛,如果像大宛這樣的小國都不能攻下,則更遠的大夏等國就更加會漸漸疏遠和輕視漢朝,大宛的汗血馬就永遠不可能進入大漢。

烏孫、輪台等國的也會怠慢漢朝使臣,到時候整個番邦外夷都會取笑我們大漢帝國。於是強行懲治了說征伐大宛不當的鄧光等大臣,漢武帝又赦免了許多囚徒,招安了各地了寇盜,並再次徵召諸郡國的兇惡少年及邊境上的遊俠騎士,到了年底的時候,他又為李廣利增添了六萬兵力出敦煌,還有許多私自負糧從軍者都沒有計算在內。

當時軍中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的數量也已上萬,都在為軍隊運送糧食,刀箭弓弩也非常多,天下都為之騷動,四方都在為討伐大宛做準備,朝廷共計有五十餘名校尉歸入貳師將軍麾下。

當時大宛王城中沒有水井,他們喝水用水都得跑到城外的河流中取水,於是漢軍派出治水的工匠將他們城外的河流改道,使其遠離城下,又在城下開鑿洞穴,將水引進去,以此灌塌城牆。漢朝又派了精兵十八萬進入酒泉、張掖兩郡之北,又新設了居延、休屠二縣以拱衛酒泉,漢武帝又徵調天下「七類適合戍邊」之人,讓他們載負糧草供給貳師大軍,一時間通往敦煌的道路上人車相連,延綿不絕,漢武帝又給李廣利配備了兩名極會相馬的執驅校尉,以備大破大宛之後,在其城中擇取良馬之用。

李廣利得到強援之後,強行復出西域,由於兵馬眾多,所到小國無不出城相迎,並給予軍糧供給。大軍抵達輪台之後,起初強攻輪台不下,後來連攻數日,打下了城池,漢軍進行了屠城。再從輪台往西進軍,最後抵達大宛王城的兵馬只有三萬人。

大宛軍強行出兵迎擊漢軍,漢兵弓弩手齊射宛軍,大宛兵慘敗退入城中固守,貳師將軍李廣利又想攻下郁成城,可又怕滯留在郁城,而使大宛王城再生更多變故,於是就率先直撲大宛王城,將它的水源切斷,遷移它的河道,使得大宛王城極為困苦。

漢兵圍困大宛王城四十餘天,王都外城已被損壞,漢兵活捉了大宛國貴族勇將煎靡,大宛軍民大為震恐,紛紛逃入城中,並相互商議道:「大漢之所以攻打大宛,全是因為國王毋寡冒犯了漢朝!」大宛的貴族大臣們也商議道:「大王毋寡強行把汗血寶馬藏匿起來,又斬殺了漢使,如今我們殺掉大王,把寶馬送出去,漢兵就會解圍的,要是這樣還不行的話,我們再力戰而死,也為時不晚!」

大宛貴族都認為這樣是對的,於是共同斬殺了宛王毋寡,並拿著他的首級,遣使前往漢軍大營乞降。大宛使者貳師將軍李廣利說道:「漢兵不再攻我,我們大宛就把汗血馬全部獻出,任由你們擇取,如果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康居王的大軍立馬就會來救我們,等到那個時候,我大宛在內,康居王在外,內外夾擊與漢軍決戰,將軍請好好考慮一下,到底該何去何從!」

當時康居王見到漢軍還是非常強大,不敢帶兵輕進,李廣利聽說大宛王城中捉到的漢人知道如何穿井汲水,而城中糧食還很多,就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為了來誅殺首惡大宛王毋寡,如今毋寡的首級已至,要是再不答應大宛投降,他們一旦拚死固守,康居王趁我們漢軍非常疲憊之時,突然殺過來救大宛,我們大漢王師就必定要慘敗了。

漢朝軍吏都認為這樣是對的,於是就准許了大宛國的請求。大宛國將汗血馬牽了出來,令漢軍自行擇取,又拿出了許多食物給漢軍食用。漢軍則帶走汗血馬中最好的數十匹,以及中等馬三千餘匹,又立大宛國貴族當中親漢者名叫昧蔡的為大宛新王,接著大漢貳師將軍李廣利與西域大宛國新王昧蔡一起盟誓罷兵,漢軍也沒有進入大宛王城中心,最後班師東歸。

當初漢軍從敦煌以西起兵,因為兵馬太多,行軍途中的各個小國又不肯提供軍糧,於是將大軍分為數支分隊,由南北兩道西進,校尉王申生、前鴻臚大人壺充國等率一千餘人從另外一條道殺到了郁成城,可城中的守將不肯給他們食物。

王申生又與李廣利大軍相距二百里,於是他偏偏自負又輕敵,非要帶著這些人馬強攻郁成城。郁成人窺知漢兵人少,大清早就派出了三千人馬突襲了漢營,王申生等人當場陣亡,漢軍只有數人逃脫,才跑到李廣利軍中。

李廣利立馬派遣搜粟都尉上官桀帶兵前往攻打郁成城,不久之後郁成城投降。郁成王逃到康居國,上官桀帶兵追擊到康居。康居王聽說漢軍已破大宛國,就把郁成王交給了上官桀,上官桀則派四位最強悍的騎士將郁成王綁到李廣利大將軍面前。

這四大騎士相商言道:「郁成王,曾經如此激烈地反抗我大漢,我們漢軍也在其城中進行了屠戮,現在我們四人要活生生地押送他回大本營,要是路上有個什麼閃失,就成大事了!」於是四人就想殺掉郁成王,可沒一個人肯先動手,最後來是上邽郡來的騎士趙弟拔劍將郁成王當場斬殺,然後上官桀等才飛快地追趕李廣利大將軍。

在李廣利第二次出兵的時候,漢武帝還派使者前往烏孫國,要求烏孫發重兵幫助大舅子李廣利討伐大宛,烏孫於是調派了兩千名鐵騎前往,可卻首鼠兩端,不肯直接與大宛交戰。後來李廣利率軍東歸,所過小國都聽說大宛被擊破了,於是紛紛送出自己的子弟跟隨李廣利入朝進貢,見到漢武帝之後,他們又做了客居長安的質子。

這一次大軍回到大漢,進入玉門關者有一萬多人,戰馬也有上千匹,而這一次因為作戰不缺乏糧食,戰死者也不多,只是因為將吏都很貪婪,又不愛惜士卒,所以折損之人甚眾。漢武帝見他們萬里征伐,最終打得大宛及西域諸國俯首稱臣,就不計較他們犯下的過錯了,於是下詔言道:「匈奴在西域為害久矣!如今雖然遷徙到了漠北,然而它卻與旁邊的一些小國共謀劫殺大月氏國來我大漢的使者,又將漢朝的中郎將、故雁門太守斬殺,接著又使危須國聯合以西及大宛等諸國一起殺掉大漢期門車令、中郎將還有身毒國使臣,從而隔斷了東西之間的道路。

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有罪之國,大勝大宛,賴上天神靈,轉戰河山,途經流沙,直通西海,當是山雪不積,大軍直接穿過荒漠,斬獲大宛王毋寡首級,又將西域的珍寶及奇怪的特產都陳列於大漢宮門之下,因此寡人特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又封斬殺郁成王的趙弟為新畤侯,軍正趙始成軍功最高,封為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於深入敵境,封為少府大人,李哆出謀劃策最多,封為上黨郡太守,軍官將吏直接當上九卿的有三人,封為諸侯國相、地方郡守、二千石官吏者一百餘人,千石以下官吏者上千人,奮勇前行的將士們人人都大喜過望,那些犯有過錯的軍吏們也被因功抵過,不予追究。全軍士卒們總共得到了四萬錢的賞賜,攻伐大宛一戰前後打了四年之久。

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像衛子夫皇后一樣,是漢武帝的姐姐推薦給他的,武帝非常喜愛李夫人,後來李夫人病逝了,漢武帝還找來術士李少君為李夫人招魂相見,後世也有人說其實這就是最早的「皮影戲」。

漢武帝還為李夫人寫了下好幾篇千古名賦,李夫人還有一個兄長叫李延年,是當時著名的宮中樂師,也極會寫詩作賦,著名的《佳人歌》就是出自他的筆下,其歌云:「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不過這個李延年,也和司馬遷一樣,曾因犯法而受到了宮刑,最後淪落為了宮廷宦官。而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還為她修築了夢靈台,在漢昭帝的時候還追諡其為「孝武皇后」。

據說李夫人重病之時,臨死都不肯見漢武帝一面,本來漢武帝非常生氣,她卻叫人替她傳話說道:「陛下起初是因為我的美貌才喜愛我,才將恩寵加封到我親哥哥李廣利身上,要是如今看到我病重衰老的樣子,當初的喜愛恩情也就沒有了,我的哥哥恐怕就要被陛下所遺棄了!」漢武帝聽後大為感動。

後來李廣利成為了繼大將軍衛青之後,漢朝最顯赫的大舅子,當漢武帝的嫡長子戾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而自盡,李廣利就想和丞相劉屈氂(漢武帝的侄子,劉備先祖中山靖王劉勝之子,李廣利的兒女親家)一同擁立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劉髆為儲君,最後獲得大漢天子的帝位。

可事還沒成,漢武帝又派李廣利率鐵騎七萬從五原出發,討伐匈奴,結果渡過居水河之後,與匈奴發生的激戰,卻兵敗投降了匈奴,匈奴大單于一開始非常器重他,還把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做了匈奴駙馬,可後來他弟弟李延年的好朋友衛律也在匈奴單于帳下做大官,卻非常嫉妒李廣利在匈奴受寵,於是陷害他,讓大單于將他作為獻祭之物給活活殺了。李廣利在臨死前罵天罵地,並發誓道:「我死後做鬼,也要必滅匈奴!」

可漢武帝的這位大舅子還真是比不上之前的那位大舅子,衛子夫皇后的親弟弟衛青大將軍,不但軍功赫赫,威震天下,且為人低調,讓漢武帝放下了一萬個心,還為漢武帝培養了包括霍去病以內的一大批神威天縱的名將武臣!

使得大漢天威遠涉異域,實在是條了不起的漢子。而李廣利兩次出征小國大宛,要不是妹夫劉徹三申五令,拿人拿錢給他拼了命地堆起了這乏善可陳的微微戰功,恐怕「貳師將軍」的威名在歷史連一點痕跡都留不下。

「絕世名相」為何容不下「韓信第二」,還非要設計自毀左膀右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d2de0c01d65f1c1e9ba13087df647be.html